邓子龙, 江西丰城人,字武桥,号大千,明代著名军事家、诗人。才兼文武:精通天文地理,能诗词,工于书法;善骑射,魁伟敏捷,骁勇善战。
T|=8jt, 早年因生计所迫,游走四方,以替人算命、看风水为生。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赋《磨剑口占》一首:“磨就霜锋胆气雄,神光长射斗牛中。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以寄托远大的抱负。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中武举后,应募参与镇压江西农民起义。当时中国沿海饱受日本倭寇和海盗的侵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很大损失。邓子龙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中,率领江西籍官兵先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大小数百战,英勇抗击倭寇达十余年,屡立战功,累功授广东“把总”(由一名小旗递升至)。
QM$?}>: 1574年(明万历二年)抗倭战争基本结束以后,邓子龙被调回江西,先后任抚州把总、鄱阳守备、铜鼓石守备(成功平定了李大銮起事)等。不久,在巡抚潘季驯的举荐下,署都指挥佥事,掌浙江都司,巡视宁波一带海防。后升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领兵平息麻阳(今湖南麻阳西南)苗民金道侣起事。
.z9JoQ 1581年(万历九年),邓子龙以靖五参将身份,奉命一举平定了“五开兵变”,并由靖州移住五开卫。
?$gEX@5h 1583年(万历十一年),缅甸东吁封建王朝军队进犯中国云南边境。朝廷派邓子龙率军三千驻永昌(今云南保山),任永昌卫参将,平叛御侮。因治理和守卫云南边境有功,官升副总兵,并被批准子孙荫袭官禄。邓子龙在云南戍边十年,被奉为“神威将军”,使缅甸侵略者不敢越边境一步,为巩固边疆、建设国防作出了重要贡献。
KUp
lN1Sy 1588年(万历十六年),邓子龙因护部下被削职坐牢,解到吏部问罪。后受命立功(平定云南苗族叛乱)自赎,于1591年恢复副总兵职衔。
'tdjPdw 1592年(万历二十年),邓子龙又遭诬陷,罢归乡里。离开云南时,他愤然吟诗一首:“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财虫无三代,清官不到头”。
lKa}Bcd 1598年四月,日本关白(丞相)丰臣秀吉派出16万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侵朝战争。日军计划先占领朝鲜,然后再由朝鲜进一步侵占中国。朝廷任命68岁的老将邓子龙副总兵,从总兵陈璘率水师赴朝鲜,参加抗击日军的战争。十一月十九,在朝鲜釜山南面露梁海战中,督水军千人、战舰三艘,充当前锋,隐伏于露梁津海峡北侧。当日本援军进入伏击海域时,他迅猛出击,断敌退路。日军反扑,68岁的老将邓子龙亲率200名勇士跃上朝鲜战船,与日军拼搏,壮烈牺牲。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
`yf#(YP 邓子龙殉国后,首级被敌军割去领功,遗体由所带家将运回丰城。用他生前自备的沉香木,制首级一个合殓,葬于故乡之土。
*AJW8tIP 邓子龙殉国后,朝鲜国王亲自参加丧仪,向明朝兵部尚书表示:“邓总兵以小邦之事,万里间关,力战海上,不幸殒命,不胜悲痛”。并为他建立庙宇,世代祭祀。明廷追赠他为都督佥事(位居按察使下)。
d)
>if<o 另据《清史稿》、《啸亭杂录》记载,邓子龙还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而且成为整个清代皇室顶礼膜拜的秘密祭祀的保护神之一。早年努尔哈赤欲起兵攻明,经常亲自微服到辽东一带侦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努尔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鲜的过路明军抓获,交给了开赴抗倭前线的邓子龙。努尔哈赤过人的胆识,深受邓子龙赞赏。邓子龙便放走了这位后来开创了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大帝。为了报恩,努尔哈赤为在朝鲜阵亡的邓子龙立了庙,并把邓子龙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圣殿“堂子”中祭祀。
Y/4B*>kl 邓子龙遗著有诗集《横戈集》、地理《风水说》、兵法《阵法直指》等。现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一带均有许多邓子龙的遗迹保存至今。不少地方和著名品牌均以邓子龙命名。在他的家乡,其墓地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英名至今远扬,深受世人的崇敬。
uX p0D$a 1583年,带兵到皮林一带镇压农民起义,并在今下皮林石冒山的东面断崖上书有“过化”二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字为阴刻,直行楷书,每字1.5米见方,左侧阴刻“万历十一年邓子龙书”,两行小楷,笔划均用石灰填白,远在两里之遥都清晰可辩。据《黎平府志》载:“邓子龙,丰城人,万历年间,十一年(1583年)征皮林,大书‘过化’于石。”以示其功和国威,意为他所到之处,民皆向化。
3}sd%vCK P3:hGmk8|j -PX {W)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