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授武功将军”韦如陵之三 g O\f:Pg
发布: 2010-12-22 17:09 | 作者: 陈弢弘 | 来源: 钦州日报 Hjo:;s
三 韦如陵与冯子材有着胜于袍泽之谊的交往。他是有幸的,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抱病协助冯子材策划镇南关大战并取得威震中外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修武报国的人生夙愿;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其劳绩巨伟而史不彰扬,以致其人其事与时俱逝。 Gr"2G,,VI
清光绪九年(1883),法国侵略越南,第二年就打过中国边境,洗劫村寨,烧毁关楼,并扬言“镇南关已不复存在”。之前,受越南国之请,中国军队曾经入越与法军多次交锋而屡遭受挫,法军一时甚嚣尘上。两广总督张之洞知道冯子材将军在这一带地方打了很久的仗,虽然已经“称疾归乡”,但迫于形势,还是奏请朝廷诏令他出山带兵抗击法国侵略军。“朝廷以冯公之久于其地也,复召之出;冯公以公之久与共事也,复偕之行。”朝廷知道冯子材将军在这一带地方打了很久的仗,虽然已经“称疾归乡”,但迫于形势,还是诏令他出山带兵抗击法国侵略军。接到诏令,冯子材首先想到韦如陵,在火速募兵的同时,修书派人请韦如陵做好准备一同带兵参战。 =5s~$C
1885年,韦如陵已经62岁了,且因长期鞍马劳顿,不注意养生,身体已经染了疾病。而他想到国家正需用兵之时,军人责无旁贷。且见冯公年近70仍为国家效力,还誓言抬棺与敌决死战,置生死于度外。此时此刻,想起与冯公的交情,实在让他难以推却。天威的感召,知遇的重托,于公于私,都理当与冯公配合,在有生之年演绎一场威震中外的大捷。以期上不负皇恩,中不负知遇,下不负私衷。于是,年已逾耆的韦如陵隐瞒病情,复书冯公慨然应邀参战。“当是时,中外人民望冯公如望岁,闻其至,佥谓:虏庭之空可翘足待矣。”那个时候,中越人民盼望冯将军就像黑夜盼望星星一样,听说冯将军来了,都高兴地说,法国鬼完了,我们可以翘脚等待胜利了。 ^~YmLI4
临战,广西巡抚潘鼎新、提督苏元春及一班将领和前敌主帅冯子材密谋筹划。韦如陵的级别低,只是一个四品武职的都司游击,自然难挤身其中。但他不负冯公所望,接到冯公的信后抱病往镇南关观察地形,摸清守攻进退之路。他知道,法军之胜,武器先进是主要因素;清军之败,武器落后是一个方面,致命的是分散作战且互不配合。只要避开法军炮大枪快之威,集中优势兵力挫其锐气,必操胜券。他私下建议主帅冯公借助关前隘的有利地形构筑长墙布阵,扼守隘的东西两侧,诱敌深入,以逸待劳,乘敌疲乏,迅猛反击。英雄所见略同,妙计不谋而合。冯公依其计,力排众议;精心布战阵,引狼入室。料事如神,果如其然。法寇来势汹汹,先用大炮轰击,继以快枪扫射,以为中国无人敢挡,3000多法军如蚁般爬入峡谷。突然,前后响起枪声,法军进退不得。待法军进退两难时,冯公振臂一呼,萃军如猛虎下山,法军乱作一团。霎时,隘下喊杀震天,尸横塞道;旋踵,诸军冲杀疾如破竹,乘势追击,很快克复谅山。法军溃败,清军奏捷。朝野欢腾,世界震惊。可是,就在他们正在鼓舞将士乘勇追击穷寇的时候,因为朝廷的议和政策已经确定,他们只好衔怨收兵回朝。“兵罢。公于是役得以游击迁协镇。”韦如陵因为协助冯子材指挥这次战争有功,由都司游击升为协镇(按清制:协为清代绿营兵制,以副将所辖者为协,3营为1标,2标为1协,犹今之旅;镇为清代绿营兵制,以总兵所辖者为镇,规定1镇统步队2协、马炮队各1标、工辎队各1营及军乐队等,犹今之师;清代于总兵官之下设副将,统1协,通称协镇,为三品武职;清人称协镇是对副将的敬称)。按今制,协镇相当于一个地方军分区司令。 可惜天不佑人,“是年三月,疾作,终于家,春秋六十有二。”就在这一年的三月(农历),他在南宁的家中病逝了,时年62岁。唉!报捷还师身后死,亦使英雄泪满襟。 U#FJ8CD&u
那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胜利,已经过去120多年了。有功的人,似乎都已经青史留名,各得其所了。唯独淡泊名利的韦公如陵,却默默无闻。“噫!公之勤戎事以报国,可不谓竭力乎?”非也!应该说,他尽了大力又立了大功了。从人生价值来说,他是有幸的,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抱病协助冯子材策划镇南关大战并取得威震中外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修武报国的人生夙愿;然而从社会公道来说,他又是不幸的,其劳绩巨伟而史不彰扬,以致其人其事与时俱逝。忖思慎想,让人不胜唏嘘。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