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有丑恶的一面,但他也是一位抗日名将,其抗日事迹摘录如下: Amq8q
杨森(1884-1977)四川省广安人。国民党军将领。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 1904年,在顺庆府(今南充)中学毕业,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同学,毕业后步入职业军人生涯。辛亥革命后,参加“二次革命”,1915年1月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1917年任滇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任川军刘湘部第2师第1混成旅旅长、第9师师长。1922年任川军第2军军长。1922年在1、2军之战中战败,逃住宜昌投靠吴佩孚,任中央军第16师师长、四川省省长等职。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北伐易帜),任第20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等职。1929年1月下川东之战,攻刘湘失败,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剿”川陕苏区。1937年任第6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长沙之战,历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0军军长、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调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调重庆市市长。1949年1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辖五路总指挥。1949年12月18日飞往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省“奥林匹克委员会”理事长等职。1977年5月15日病逝于台北。 WHh2fN'A5
三 抗战英雄----杨森与他的20军 UBpM8 /U
ui: >eYv
1 松沪会战 .,(uoK{
V%Z[,C
u+
5#A1u
Nb
杨森所部川军,多年来经历的四川内战,战术水平相当落后;骤然面对着装备精良,训练纯熟的日军,处于极大的劣势。而川军将士奋力拼杀,舍出热血头颅,与日寇决战。杨森任军长的20军(下辖两师4旅8团约12000人),投入蕴藻浜,陈家行战场。向文彬团长率全团在顿吾寺力战竟日,与日寇反复拉锯,最后全团营长仅剩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排长剩4人,士兵仅剩120余名,而阵地未丢失;林相侯团长不幸中弹殉国,所部官兵被打得只剩一个营;杨森的侄儿,134师师长杨汉忠亲临前线督战,也中枪受伤……在七天的血战中,20军战死2000多人,受伤5000余人,团营长伤亡20多人,连排长伤亡200多人。战后,蒋介石当面夸耀杨森的英勇,杨森差一点眼泪就流下来了:委员长,我的一万二弟兄,现在只剩五千了啊…… `XRb:d^
Ii2g+SlQDa
2 三战长沙 CMD`b
$T@xn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