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r
NplSkv
佳作欣赏:(如有侵权或不妥请告知删除,谢谢)
IlrmXSr
选自《决策与信息》2005年第3期总第244期
9~_6mR<
张居正与“张居正墓园”
9p.>L8
作者:陈礼荣
W1s|7
OTm`i>rB
公元2004年, 农历岁在甲申。入秋之后, 一座形制恢宏、殿阁巍然的张居正墓园, 在荆州古城东门外太岳路北端原张家台故址, 修复竣工。
t0q@]
0B5
张居正墓园北靠郢城遗址, 南濒江津古渡,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的归葬之地, 亦是其当年一度远避尘嚣, 归隐乡里, 抗志浮云, 遗世独立的住所。这一年, 同时也正是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陨世之后, 遭逢籍没抄家、循夺勋位之弥天灾祸的第七轮甲子。联想到其生前死后的那一段人生际遇, 倘若张公上天有灵, 当为桑梓故园人民为他重修墓冢、再设祭台的这一大善举而含笑于九泉。
3:gk:j#
一代贤相 开创千秋伟业
RoTT%c P_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张居正是一位罕见的杰出政治家。他12岁时在家乡江陵考中秀才, 后由举人、进士、翰林之科考资历入仕, 官至内阁大学士, 在明朝万历年间辅弼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朱诩钧厉行改革, 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 治理得国富民安, 《明通鉴》赞扬他说“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富” , “ 起衰振隳, 纲纪修明, 海内殷阜, 居正之力也。”作为一位有功于社稷黎民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等比肩并立,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S]N4o'K}q
张居正的十年改革, 涉及到明王朝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 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 他以法治为理政的宗旨, 示大信于天下, 使改革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 当时的驿递制度成为官方奴役百姓的主要弊政之一, 各级官员及其眷属乃至戚友利用权势, 套取“勘合”(驰驿的印信), 在各地颐指气使, 对驿站百般勒索, 无偿地占用着民间资财及人工畜力。张居正决心从此开刀, 痛加裁革, 将抨击不法权贵与革除弊政连在一起, 从规章制度上堵塞漏洞, 从而一扫多年积弊, 使黎民百姓稍得解脱。
Px8E~X<@
同时, 张居正以理财监察为中心, 整饬吏治, 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他颁行“考成法”,以言核事, 以事核效, 从而提高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效率。他不拘一格擢用人才, 诸如破格起用行伍出身的李成梁为镇边大将, 越级重用残疾小吏黄清为太仆卿京堂, 重新启用被一度罢官的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等, 都为他建树新政、推进改革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其是他擢拔、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坐镇蓟辽, 进一步巩固了北部边防:由他所主持的开边贸、通利市的招抚和议, 促成了俺答等蒙古部族势力的归附一, 进而使当时的国防建设空前稳固, 形成了兵戈堰息、四方安靖的大好局面。
phdN9<Z
张居正自从政以来, 就倡言治国理政须以近民便俗为宗旨, 策定了为发展经济而厚商利农的大政方针。由他主持进而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 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 他又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举措, 采取了潘季驯关于将漕运与民生相兼顾的正确主张, 全面推行治河疏淮的系统工程, 由此使黄河两岸“十年弃地转为耕桑, 河上万艘捷于运输”既保障了生产, 又稳定了政府的财源。总之,正是由于张居正的勇于任事, 锐意改革, 乃使濒临败落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复苏的生机。据史料显示, 嘉靖末年, 国家粮仓不足一年之储府库空虚, 入不敷出, 财政赤字超出三分之一, 而在改革之后, “岁入白银达四百万两、太仓积粟可支数年”。其赫赫勋绩, 彪炳史册, 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H1]\B:
生荣死哀 阅尽人间沧桑
/[s$A?
张居正执政的10年, 是明朝276年历史政治最为清明、国力最为强盛的年, 因而在其去世前便己达到权力的顶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 明神宗特诏赐银1000两,资助张家在荆州城东门内修建府邸。府前当街, 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 敕赐“帝赉良弼”四个大字;其府邸中房舍精雅, 楼阁凌空, “纯忠堂”、“捧日楼”互为映衬, 蔚为壮观。府成之时, 皇帝又御笔亲书对联“志秉纯忠气, 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 光播万年”相赠, 以达奖掖褒赞之情。至万历九年十一月, 张居正即以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晋太师兼太子太师、加封太傅衔、支伯爵禄… …这一切, 都充分展示出了这位官居极品的内阁首辅鼎盛时期的荣耀与显赫。所以, 当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六月死后, 极尽哀荣, 明神宗不仅为其亲颁谥号“文忠”, 甚至还派太仆寺卿护丧回籍, 给他在荆州故园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象辉煌的墓园。
fwEi//1
张居正忠于谋国, 却拙于谋身, 因其权重震主, 祸荫骖乘, 竟自骸骨未朽, 门祚已倾。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御史羊可立便参奏张居正, 攻评他生前构陷宗藩辽王朱宪火节的种种罪责。万历十二年公元年, 明神宗派司礼太监张诚, 刑部右侍郎邱橓等率锦衣卫查抄张府, 满门禁锢, 追逼拷掠, 其长子敬修含恨自尽, 次子懋修自杀未遂, 家属饿死十多人。朝廷中更是浊流狂注, 一时落井下石者众, 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 统统被罢黜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 更是付诸流水。张氏一族遭此大难, 倾间破败, 他的墓地也就在劫难逃了。后来, 因有众多大臣疏请从宽, 神宗才只好下诏, 允留空宅一所、田顷, 以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87Kx7CKF"
此后, 因朝政腐败, 国家多难, 民不聊生, 内外交困, 人们追思张居正的功绩, 纷纷缅怀万历新政给国家带来的清平气象。于是, 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 江陵县令石应嵩曾为张居正重修墓园, 再树新碑, 当时, 有一位诗人曾痛心疾首地悲吟道“恩怨尽时方论定, 边疆危日见才难”。但是, 一切都为时过晚, 明王朝终于在一片刀光剑影中轰然坍塌… …直到清朝初年, 其墓园的“翁仲华表,犹在草莽间”。
%F~
dmA#:
张居正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他的生前死后, 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 曾经引起过许多人的关注。而正是由于这种争议, 使得其墓家在漫长的时期内难以得到妥善的维护、修葺和管理。抗战期间, 我国史学界巨孽、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先生从英国留学归来, 以先进的史学理念, 修撰出其传世名作《张居正大传》, 真正展现出了传主张居正那宏伟壮阔的胸襟抱负和沉雄刚毅的施政才华, 并对其是非功过, 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但由于其时正值战争岁月, 无人会留意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争议, 再加上此后时代洪流波澜迭起, 致使张居正墓寂寥荒凉依旧, 阅尽人间变幻风云… …
星移斗转, 陵陆兴替, 此后多少年间, 或厄于天灾人祸, 或困于时艰岁赛, 因其身后萧条, 张居正墓园榛莽丛生, 衰败不堪, 仅余黄土一抷。当历史车轮转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际, 历经沧桑、已经坍塌不堪的张居正墓,不可避免地遭逢到了那场十年浩劫, 其间墓碑被砸、圹穴遭毁, 墓穴挖开后掘出一椁一棺, 棺内头颅骨及身骨架俱己散乱, 遗物留存的仅铜镜一面, 金钩一双, 以及玉带上的白玉数枚。
(07d0 <<[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因地方文物部门的有识之士多方奔走, 曾勉力修复张居正墓家, 此后虽略有修葺, 但终因财力所限, 擘划无力而半途捐弃。进入21世纪后, 湖北省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为著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曾多次来现场凭吊, 他震悚于墓地的荒凉与破败, 不得不一再悲叹, 扼腕叹息。
wnX6XyUH
墓园重光 告慰泉下英灵
kr?|>6?
鉴于张居正当年定经制,安社稷, “以六合重担荷之双肩, 以四海欣戚会为一体”,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为缅怀其旷古奇才, 追思其执政理念, 荆州市人民政府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 于2004年初开始谋划动工恢复、兴建张居正墓园。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 目前己经修复竣工的张居正墓园,以其肃穆庄严的环境氛围, 为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营造出一处安宁、静谧的安息之地。张居正墓园占地约1.1公顷, 由牌坊、仪门、半月池、陈列室, 张居正雕像、碑亭、神道及墓扩等部分组成。整个墓园布局闳阔疏朗、形制古朴典雅, 其格局基本上仿照扬州“史(可法)阁部祠”和合肥的“包(拯)孝肃墓园” 等明代同一时期留存的古大夫墓规划、修建而成。在墓园中, 张居正铜像高耸在半月池前, 其造型身材颀硕, 眉目清秀, 长须及胸, 神采俊朗,兼具磊落伟岸, 举止持重,器识宏大, 情态安祥之貌, 充分展现出了这位桑梓先贤那风骨傲然, 质朴刚正的超卓气度。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石羊、石驼两两成双, 使张居正墓园显得肃穆、庄严。
,Tx8^|b#F
据考证, 张居正墓园的所在地张家台, 也就是其当时购置的“乐志园”旧址。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因严嵩当道, 倒行逆施, 朝政不修, 纲纪废弛, 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居正以官卑职微, 无以申其志而忧愤国是, 遂托归田养病之名, 告假返归故里。为远避尘嚣, 他乃于荆州城东门外古天井渊一带, 置田数十亩,“植竹种树,株茆结庐,以偃息其中”。从此, 至嘉靖三十八年, 他先后共六载赋闲, 就在“乐志园”内杜门谢客。此际其心如止水, 形似云烟, 或潜心攻读, 纵横驰骋于诸子百家之中;或兼习稼墙, 时复周行于阡陌垄亩之上;或内省反思, 仰古俯今以探求宁神养气之道;或优游湘衡, 苦索兴替以寻求治世理国之策。中途虽一度重返京华, 但终因抱负难施而藉奉诏册封崇王之机而再次南归。
Nm~#$orI|
当年的“ 乐志园” 四周环湖, 天光水色, 交相辉映,莲荷环植, 霞兼葳蕤, 修竹拂云, 芙菜遍野, 风光旖旎,湖山多情, 桑梓父老一向乃以“张相爷东花园”相称;而事实上这里却也是张居正调息身心, 胎息丰神, 长蓄忠贞之志以酬国恩的休养地。
2S;zze7)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 张居正承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徐阶之援引, 以右春坊中允兼领国子监司业;越四年, 他出任裕王府讲官, 至隆庆元年即由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开始进入朝廷的最高决策层。从这时起, 他便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才干, 拨乱反正, 鼎故革新,鞠躬尽瘁, 砥柱中流, 终于成就了“万历中兴”之显赫功业。其间, 虽父亲亡故而未予奔丧守制, 舍丁忧而奉诏“夺情”, 竭力国事, 直至逝世, 近20年没有再履斯园… …万历十年, 张居正魂归故土, 归葬于兹, 自此,“乐志园”即成为一代贤相的最后归宿。
Ixw,$%-]y6
张家台一带, 还聚居着张居正的后裔子孙。据史籍记载, 明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 朝廷追录张居正“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振刷纲纪”的功绩, 复荫其子孙, 他家后人便陆陆续续从流放地重返故里, 农耕传家,繁衍生息,为他守护墓庐, 四时祭祀。
e=_hfOUC
明丽和煦的阳光, 照射在张居正墓园红墙青瓦、飞檐斗拱的仪门上。门媚上方, 是荆州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时逾85岁高龄的王元化教授为墓园题写的匾额。在那黑色花岗岩的匾额内, “张居正墓园”五个遒劲挺秀的大字在秋阳的映照中闪烁着一层眩目的亮光。半月池中间的一泓清水, 映现着张居正铜像那高大、巍峨的倒影, 在蓝湛湛天空的衬托下, 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形象显得愈加清晰;间或池畔柳树飘下一片落叶, 水中便泛起层层涟漪。静谧的墓园幽境, 更显现出墓家在一排苍黄的水杉中间所凸现的庄严气象来。
U]acm\^Z
)&9RoW()? 魂兮归来, 尚飨。
[ 此帖被至公天下在2014-04-09 08: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