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2/4     Go
主题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0楼  发表于: 2025-02-15 15:11

慈诚加参仁波切:你拿什么保证下一世比这一世好?


你听闻再多的法,受了再多的灌顶,你没有真正落实在实修上,没有在座上修,那对你的解脱没有丝毫帮助。
我们的目标是即身成就,不然下一世末法时代,不知会怎样。
到那时,你能不能再遇到这么殊胜的上师和这么殊胜的法呢?你拿什么保证下一世比这一世好?
阿秋喇嘛仁波切以前就说了,十个有八九个,下一世都比这一世糟糕太多了!

现在你并不是缺少法,你听闻的法够你用的了,但你就是没有修,没有转为道用,那你听再多,没有实修还是没有用。
修行有三个层次,了知,觉受,证悟。
要明白这一点,临终时只有实修的智慧才能帮助你,闻思的智慧一遇对境就垮了,要多座上修啊!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1楼  发表于: 2025-02-15 15:12

证悟以后,还需要闻思吗?


在证悟以后,也不是什么闻思都不需要。只是像中观等空性无我方面的闻思不需要,因为已经很清楚地体会到了。就像在没有看见莲花之前,需要通过言语去描述莲花的颜色、形状等,亲眼看到以后,就不再需要别人的描述一样。但除了涉及心的本性空性以外的禅定、利益众生的方法等内容,仍然需要我们去学。佛经中说,已经证悟到很高层次的三地菩萨,都要为了闻思而赴汤蹈火。
——慈诚罗珠堪布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2楼  发表于: 2025-02-15 15:15

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佛法,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法师,但不是所有的法师跟佛法对我们都是帮助的,甚至于我们遇到的哪些法门,甚至遇到哪些法师的因缘,对我们反而会产生一种障道的力量。那么这个问题点在哪里呢?

就是我们本身没有掌握正确的闻法仪轨。

蕅益大师说:它本来是一个珍宝,但是我们在拿这个珍宝时候不善巧,结果身体被割伤了。

所以说这个课程在宗大师的《广论》当中,是当作道前基础。就是你这个盖房子,先把这个地基打好,没有地基,房子盖起来是会垮掉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基础的教育呢,我们看这个地点讲到对法跟法师应有的态度,我们看这当中有两段,
如《地藏经》云: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这个地方就是说明我们在面对法跟面对法师的一个态度,第一个我们面对法的时候,法有两种:

一、是你今生所专修的法门,你主修的法门,或者说是你的根本法门。那当然没活讲啦,你遇到了净土法门,或者是你所修的般若法门……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什么态度呢?以专心、信仰的心、恭敬的心来听闻。

二、你也会遇到一些你今生所没有修习的法门。这个法门,你今生没有把它纳入你的根本法门,但是你也听闻到了。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不应于彼起毁谤]!即便你今生没有修学,你也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跟随喜赞叹,因为你来生迟早会遇到,我们必须为来生结下一个善缘。这是对法的态度,包括你今生所专修的、也包括你今生暂时没有修的,这两种态度。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人,对于说法的法师,我们在面对说法法师的身口意供养呢,最好的心态就是把法师当做佛陀一样的转想。那么把这个师当[佛]的转想,这个地方有两个很重要的观念,要加以说明:

为什么要把法师当佛一样转想呢?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改变。那么这样意思就是说,其实佛陀是扮演说法的角色,而法师也是扮演说法的角色,那么从功能上,这两个效果是一样的。你看佛陀灭度以后,就是靠这些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来弘扬佛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念恩生敬,因为他今天扮演的角色,刚好是佛陀的角色,你把他当做佛陀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听法者,能得到最大的加持,重点是我们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个地方讲到我们对于[法]跟对于[师]这两种的心态。

~~~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3楼  发表于: 2025-02-15 15:16

法就是每天都要薰习,久了就变成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薰习呢?就像吃东西下去,一下子消化不了,不过你吃下去经过二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就会消化,佛法也是一样,今天听完了消化不了没关系,明天再来,听了再消化一点点,半年之后再继续听,一直听、听、一年、二年、三年,它就会慢慢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听法就是如此。

~~ 慧律法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4楼  发表于: 2025-02-16 10:16

七情六慾中的解脫之道

米拉日巴尊者曾言:“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内心状态对人生的决定性影响。

有七情六欲,是人的显著特征。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被嗔怒、喜乐、哀痛、爱欲等情绪环绕。愤怒时的热血上头,快乐时的开怀大笑,悲伤时的黯然神伤,这些都是我们生命鲜活的证明。七情六欲就像五味杂陈的调料,让人生的这场盛宴有了丰富的滋味。

而物,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金石草木,它们没有情感的波澜,没有欲望的驱使。高山沉默地耸立,见证岁月变迁却无动于衷;湖水平静地流淌,倒映世间万象却心如止水。它们在天地间保持着绝对的冷静,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被情绪左右。

然而,掌控七情六欲的,方能被称作人物。就像那些在修行之路上不断探索的智者,他们身处尘世的喧嚣,却能以强大的内心定力,直面欲望的诱惑与情绪的冲击。他们明白,嗔怒会蒙蔽心智,喜乐可能转瞬即逝,哀痛不应成为沉沦的理由,爱欲不应成为束缚的枷锁。他们洞悉欲望的本质,不被其牵着鼻子走,而是以慈悲为怀,以智慧为剑,斩断情绪的乱麻,让内心的慈悲与智慧得以生长。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每个人都在与七情六欲共舞。让我们努力成为掌控情绪与欲望的人,以一颗纯净而坚定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跨越重重障碍,走向心灵的解脱与安宁,最终抵达觉悟的光明之境 。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5楼  发表于: 2025-02-16 12:38

持戒——帮助接近实相

请问法师,对于想要持戒的人,该用什么心态去持守呢?
答:戒律有清凉之意,能让身心都清凉,不同层次的戒律会让你在各个阶段与“外在引发恶习的人、事、物、处所;自己身语上的恶行、非善语”;“内在的意念、想法、习气”保持清净的距离,不让这些内、外的翻腾状态随意滋扰、侵犯,使你内在恼热。
一开始持戒会有种限制、甚至是难受感,是因为过去习气尚在所致,因此要明白,我们实际是在做一种“与恼热、妄想保持距离感”的训练,渐次地把自己拉到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
过去我们不自觉,自动地会往恼热、妄想中钻,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可能不一会儿就把贪着的人事物的优点放大、讨厌的人事物的缺点也无限放大、过度自尊、一下子我高你低、一下子又你高我低、被赞扬、贬损、占便宜时又过度开心、沮丧等等,这些奇怪的妄想会引发各种情绪,日日让自己心情摇摆、上上下下的。
这些较为粗分的妄想都是从“一种凝固的我”的想法中衍生而出的,一开始大部分的人,是没法看到“我”也是一直随着五蕴秒秒变化的,并没有实体,但因为这种现象太过细微,没法马上捕捉到。
因此,必须要先离于较为粗分的妄想,修行人要透过戒律,先从粗分妄想滋扰的状态中拔出来,对这些妄想要“保持距离感”,要善巧的把它隔出去。
若一直处于被粗分妄想滋扰的状态,内心想要往空性、无我的方向看,会有一种被绑缚的沉重感,这种沉重的遮蔽感会让你无法看到真相,因此一个修行人内心保持“喜悦感”实在重要。
若有喜悦感,它能帮助你看到烦恼的本源,而持戒就能将自己慢慢带入这种清凉的喜悦感,在这种状态下,你看清烦恼的本质的力量会大大提升,可以用追求这种境界的心态去持戒。
平常尽量将自己的心情保持在轻盈的喜悦中,而不是处于苦恼、忧愁或过嗨的状态,这对修行会有全面性的帮助。
善知识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6楼  发表于: 2025-02-16 12:41

龍欽巴醒世語:人身當向解脫途|His Eminence Huadeng Dorji Rinpoche.

龙钦巴大师曰:“此生获得人身,若未用于解脱道,将如在富饶之地饿死的饿鬼般可悲”,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在佛法的语境中,人身极为难得,是众多殊胜因缘聚合的结果。得到人身,就如同置身于富饶之地,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与机会。解脱道则是佛法中引导众生脱离痛苦轮回、实现究竟圆满的修行之路,它是开启智慧、获得内心安宁与自在的关键。

然而,若有人虽得人身,却将宝贵时光耗费在对世俗名利的追逐,被贪嗔痴等烦恼束缚,而忽略了对解脱道的修行,那就如同饿鬼身处富饶之地,明明周围满是能滋养生命的资源,却因自身的愚痴和颠倒认知,无法享用,最终只能在无尽的匮乏与痛苦中沉沦。饿鬼虽有饱腹的渴望,却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而那些不借人身修行解脱的人,即便拥有宝贵的生命,却因背离解脱道,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不断挣扎,错失了获得真正幸福与解脱的机会,实在可悲可叹 。
所以,龙钦巴大师的话语振聋发聩,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对人生的思索。人生难得,得到人身就像拥有了一张珍贵的入场券,解脱道则是这场生命旅程的终极方向。若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追逐中,就会像在富饶之地饿死的饿鬼,陷入无尽的空虚与痛苦。我们应珍视这来之不易的人身,精进修行,遵循解脱之道,放下贪嗔痴,开启智慧之门,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升华,方能抵达圆满人生的彼岸,不辜负这难得的生命馈赠。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7楼  发表于: 2025-02-16 12:45

即使只清净止语一个时辰,功德也非常大


莲花生大士曾经说过:夹杂烦恼地念十万遍心咒和内心清净地止语一个时辰相比,哪个功德更大?还是一个时辰清净止语的功德更大。为什么念十万遍心咒还不如清净地止语一个时辰的功德大呢?这是因为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我们会生起非常多贪嗔痴慢等的五毒烦恼,说出各种伤人的话,造下严重的恶业,而念咒虽然很好但是如果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念,这也意义不大,莲师开示清净止语的功德更大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以前学习的时候,有一次上师仁波切说:我们现在很多人话多得很,尤其是女众,早上做完早课,从经堂出来以后大家就坐在一起开始聊天。都聊些什么?聊老家的事情、聊朋友之间的事情、聊金刚师兄之间的事情等等琐事。你们修法的时间和聊天的时间相比,哪个花得更多?恐怕是聊天的时间更多。
——善知识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8楼  发表于: 2025-02-16 14:41

生命中唯一有价值的目标



乐时不再欢乐有时尽,不欲痛苦依法断离苦。无论苦乐知昔业力作,是故于此毋须希惧尔。
此时此刻,你或许正体验着各种幸福欢愉,但这些都不会久长,所以不要执着。今生你必会经历各种困难、疾病和其他麻烦;重要的是从这些经历中,了知法教的真实意义。
不论何时我们经历痛苦或快乐、不幸或满足,都是过去行为的结果。如果你现在健康、有名或富裕,那是因为你过去所行的善报。
如果你因疾病、障碍或重重困境而受苦,那是你过去恶行的果报。不管身处何种环境,你都可以净化自心。
受苦时,你可以发自内心深处祈求,愿你的苦能代替别人的苦,让他们所有的痛楚和苦难永远了脱。你受的苦愈多,就愈能实践替一切众生承担痛苦的修行。
以这种方式来经历困境,把它当做修持佛法的一种激励,它们会成为助力而非障碍。
伟大的米勒日巴尊者就是用这种方法,将他所受的痛苦和艰难全部转向证悟之道,成为最完美的例子。
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一样,放弃对此生舒适、快乐的一切考量,欣然接受所遭遇到的任何状况,做为修行的资粮吗?
求人者众逢人皆微笑,己欲者多样样皆必备。算计能作所作心希惧,从今随缘行止不作矣。
为了财富和权势,你必须取悦权贵,笑得谄媚又伪善,只求达到目的。一旦你踏入权力和富贵的世界,你的心就会充满忧虑,经常萦绕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
到最后,不论我们变得多么显达富贵,似乎永远都不够。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不感动满足。正如俗话所说:“贪欲就像一只饥饿的狗。”
就算能尝到天人的珍馐美馔,我们还是会希求更美味的食物。即使能穿到天人华美的服饰,我们仍会渴求更精致的衣着。
所以不要无谓地自我虚耗,像个追索彩虹尽头的小孩!世俗的目标完全无益;开展为帮助一切众生而修行佛法的信念,才是生命中唯一有价值的目标。
佛法的基本要点就是远离生命中对苦乐的恐惧和希求。在荒野独自生活,满足于你所拥有的,就会免受各种需索的折磨。没有许多障碍、分心事物或冲突,修行就容易多了。
反之,穷毕生之力试图得到世俗成就,就像在干涸的河床上捕鱼一样徒劳。清楚了解这一点,立定决心,不要让生命去追求这般毫无意义的目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19楼  发表于: 2025-02-16 14:42

慈诚罗珠堪布:看破名利,不是说到就能做到,要有修行!
作为佛教徒,首先要做到的,是看破金钱、名利等等。“看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知道这些都是过眼烟云,其中没有什么好的东西。
当然,即使今天知道了,我们也不一定能马上放弃,佛没有这样要求我们,即使要求了,我们也做不到。
但不能放弃并不代表轮回不是痛苦的,也并不表示将来我们不能放弃。虽然我们从理论上知道了这些道理,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修行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执着世间的盛衰荣辱,还是会在乎物质世界的感受。
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淡化乃至彻底断除这些执着,这是毫无疑问的。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2/4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