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3/4     Go
主题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0楼  发表于: 2025-02-17 07:59

明心見性悟真諦.遠離塵世幻夢時……

龙钦巴大师曾言:“心性本净,犹如虚空,无有挂碍,远离诸垢。”当我们踏上修行之路,在佛法的智慧之光中不断探寻,渐渐会有诸多深刻的体悟。先是清晰地意识到明心见性的重要意义,那是对本心的洞察,对生命实相的直面。也深深体悟到出离心的力量,它如同指引的航标,让我们从世俗的纷繁欲望中挣脱,不再被无尽的贪嗔痴所束缚。

我们还理解了见相离相的真谛,知晓世间万物皆为虚幻表象。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都不过是刹那间的幻影,看似真实却转瞬即逝。

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们明白,是时候远离对世间幻相的执着了。不再被眼前看似真实的一切迷惑,以一颗清净心,专注于内在的修行,向着解脱与觉悟的方向坚定前行 ,回归到那片纯净无染的心灵净土。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1楼  发表于: 2025-02-17 08:05

不再盲目追逐生活里的新鮮事物|His Eminence Huadeng Dorji Rinpoche.

这在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喧嚣与新奇所吸引,内心时刻追逐着所谓的新鲜感。然而,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的真谛或许并非是时刻充斥着新鲜事物,而是拥有一份安稳的状态。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佛法强调“诸行无常”,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那些看似新鲜的事物,不过是短暂的幻相。我们对新鲜感的过度追求,本质上源于内心的贪念,总是渴望更多的刺激与变化,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而安稳,并非是单调乏味,它更像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对当下生活的接纳与珍惜,这与佛法倡导的“活在当下”理念不谋而合。

许多人在追求新鲜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换工作、生活环境,甚至人际关系,却始终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他们如同在大海中漂泊的船只,被各种欲望的浪潮推动着,却迷失了方向。相反,当我们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安稳,就如同找到了心灵的港湾。就像弘一法师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真正的智慧,是在经历了繁华与喧嚣之后,依然能够回归到安稳的生活,享受那份宁静与平和。

我们应当明白,生活的本质不在于追求无尽的新鲜,而在于内心的安稳。以佛法的智慧为指引,放下对新鲜感的过度执着,学会接纳生活中的平淡与重复,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美好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2楼  发表于: 2025-02-17 08:09

莫讓猶豫偷緣機

米拉日巴尊者曾说:“若想证悟实相,需如母忆子般,以强烈的渴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修行。”其实人生的诸多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缘分和时机,绝非自动找上门的偶然,而是像修行者对证悟的执着一样,是我们带着恳切的盼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的无数选择。

从逻辑上讲,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而这些种子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构成我们所经历的缘分和时机。当我们满心期待一份真挚的感情,或者渴望一个事业上的突破时,仅仅等待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在修行的道路上,若只是坐等开悟,而不付诸行动,那永远也无法抵达智慧的彼岸。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凭借内心的渴望去甄别、去抉择,才有可能迎来那看似偶然降临的缘分与时机。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犹豫,是我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迟疑与徘徊,它就像修行路上的杂念,干扰着我们的判断,让我们与本该抓住的缘分和时机失之交臂。每一次犹豫,都可能使我们错过那绿灯亮起的最佳时机,让我们在等待中徒增遗憾。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内心的渴望时,就要像修行者精进修行一样,果断地做出选择,摒弃犹豫,才能紧紧握住属于自己的缘分和时机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3楼  发表于: 2025-02-17 08:12

《楞严经》是引导凡夫这个明了的心,在整个人事的杂染当中,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家,怎么样找到自己的清净本性。所以它整个发起,就是阿难尊者的一念妄动开始。没有一念的妄动,就没有整个因缘的过程。所以阿难尊者的一念妄动而产生了堕落,佛陀的一念神咒使令阿难尊者回光返照,都在一念心。所以《楞严经》的法会,从发起序可以知道,它的法门是一个摄用归体的法门。
《法华经》是佛陀一念的清净心当中显现六波罗蜜,是一个依体起用。从一念的清净心——当你已经明心见性以后,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就是修方便法门,就修《法华经》,广修六度,积功累德。所以这两个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我们从发起序——一个教法生起的过程,就可以看得出它的消息。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也提出来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 摘自 净界法师《楞严经讲义》​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4楼  发表于: 前天

從心出發,於“五毒”迷障中尋光明

在佛教深邃的智慧之中,贪嗔痴慢疑这“五毒心”有着极为关键的阐释。诚如诸多藏传佛教成就者所言,它们是众生流转于轮回苦海的根本业因,彼此间存在着紧密且微妙的逻辑关联。

贪,是一切烦恼的起始点。人们对财物、情感、名利等的过度贪恋,如同点燃欲望的火种。当这欲望之火因贪念而熊熊燃烧,一旦外界的境遇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嗔恨便如烈火烹油般随之而生。嗔怒的情绪就像汹涌的暗流,冲击着内心的平静与理智。

在贪与嗔的双重影响下,痴念愈发深重。由于被贪嗔蒙蔽了双眼,众生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因果规律,陷入愚痴的迷雾中,做出种种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而慢心则在贪嗔痴的土壤中悄然滋生。当个体在贪求中获得了一些暂时的满足,或者因嗔恨而产生了对外界的不满时,便容易滋生傲慢之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轻视他人。

最后,疑念如同腐蚀心灵的毒药。在贪嗔痴慢所构建的扭曲认知世界里,对真理、对他人、对修行的正途都产生深深的怀疑,这种怀疑使得众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解脱的修行之中,进一步加固了轮回的枷锁。

成就者们以其超凡的智慧与洞见,清晰地揭示了“五毒心”的危害与内在逻辑,指引着修行者们通过对治这五毒,踏上解脱烦恼、证悟菩提。
所以,我们应当时常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审视那些潜藏在心底的贪嗔痴慢疑,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五毒心”的束缚。

在顺境中,当成功与荣耀接踵而至,别被胜利的光环冲昏头脑,而是要反观内心,警惕贪与慢的滋生,不让骄傲与贪婪蒙蔽了谦逊与感恩;处于逆境时,挫折与困苦如影随形,不要被愤怒和怀疑占据,更要深入内心,去探寻嗔与疑背后,隐藏着的是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是哪些不合理的认知。无论是置身喧嚣繁华的都市,还是独处宁静偏远的乡野,都把观照内心当作最要紧的事。因为只有正己之心,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始终坚守内心的澄澈,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扰乱心智,让心灵之舟在人生的波涛中,稳稳驶向智慧与解脱。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5楼  发表于: 前天

破妄見真

在世间,我们好似置身迷宫的行者,急切地探寻生活的真谛,满心期望能牢牢握住什么,好让内心觅得安宁。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走得太远,忘了出发的缘由。”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生法相,无所住”这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宛如穿透迷雾的曙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置身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看似是实实在在的“有”。但商业竞争无比残酷,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曾经辉煌的企业,或许只因一个决策失误、一次市场动荡,便瞬间衰败,从“有”化为“空”。这就像人们追逐财富,账户里的数字起起落落,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财富的多少时刻在变化,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对事物表象的执着。看到网红餐厅门口排着长队,便觉得这家店一定美味非凡,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等待。可真正品尝后,也许会发现味道并没有达到预期,只是被其宣传、排队的热闹景象所迷惑,这便是生了法相。罗曼·罗兰曾讲:“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若能不被这些外在的热闹、宣传左右,客观地评判,便能更准确地了解这家餐厅的真实品质,看清生活的真相。

我们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都被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占据。为曾经错过的机会而懊恼,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而惶恐不安。例如因几年前一次失败的投资,至今还在后悔当初的决定,或是为孩子未来的升学忧心忡忡。但正如《当下的力量》中提到:“人们总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完全解脱的机会,却不知当下就是那个机会。”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所住,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抛开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像认真享受一顿晚餐、用心陪伴家人,就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这些古老的智慧,绝非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南。它教会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存在,不被表象左右,不被过去和未来束缚,以一颗平和、超脱的心,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稳稳地走好每一步。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6楼  发表于: 前天

请问法师,持戒时,有时会变得很紧绷,这样到底是好是坏?
答:持戒对自己过于严厉,对很多人来说都不见得是有利的,有些人持戒持到像一个快要爆炸的气球,对气脉、寿命都会有伤害。如果持戒有已经有这种感受,要学习对自己慈悲一点,要设法让自己的身心的状态都被爱心充满,是有活力的。
很多事情如果多一点弹性,给自己一点空间,就能更加健康,心力也能更充沛。不要认为精进是紧张的,应该是具有喜悦的,清晰却不紧绷,可试着去找到这种状态。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7楼  发表于: 前天

只闻思而不实修的过失

仅仅将教法停留在闻思上而不作实修,
这些教法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德。
可能在你打开书本的时候,
你会说出很多佛法道理,
但当把经书合上时,性格还是和往昔一样,
没有丝毫之改变,
贪嗔痴烦恼没有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也没有增上,
还是与凡夫无异。
这些都是教法没有纳入心相续导致的过失!
—— 普巴扎西仁波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8楼  发表于: 前天

我们目前99.99%都是被以前的“因和缘”控制的

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说:
“我们都想百分百的、随意自在地控制我们自己的生活”,
用佛教徒的语言来说,
这个“可以百分百的控制自己和你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成佛。
但是,我们目前完全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我们目前99.99%都是被以前的“因和缘”控制的。

——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47
威望: 2662 点
金钱: 279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134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2-19
29楼  发表于: 前天

佛陀会举许多实际的例子。他说,某某人因为布施,“皆已成佛道”;某某人,“若人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说过去有一个人到了寺庙,看到大家拜佛,他用散乱心就随心地合掌——南无佛!这个人已经成佛了。

诸位!佛陀看到这个人是如实看到,就是“近果说差别”。可能这个人散乱心念了这尊佛,他后续没有去修,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但是你别忘了,他把佛号念进去了。经过无量劫无量劫无量劫以后,佛陀看,这个人成佛了!

而他成佛的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就是他散乱心称这句佛号,是第一个因缘。你只要有第一个因缘,佛陀就有办法了,他就有办法辗转相续了。

所以说,佛陀的方便门,既要满足现前众生的需求,又要把他带到究竟成佛,这个就是所谓的既要为实施权,又要开权显实。

~~~《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3/4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