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3456»Pages: 6/6     Go
主题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0楼  发表于: 2025-03-15 09:11

净界法师 | 讲一句实在话:凡夫不能被刺激!(经不起考验)
你说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的回答是:看环境而定!当然初果以上、位不退以上的菩萨例外,但就资粮位的菩萨来说,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当心跟环境接触时,我们不能够无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什么修行一定要依止僧团?为什么不到西门町去修行?因为你到西门町修行,纵使整天拜佛,整个功力会受外境影响而抵消掉。
忏公师父常说:“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在都市办道!”你在山中睡觉,总有睡醒的时候吧!对不对?睡醒的时候做早课、晚课,吃饭念供养偈,整天都在三宝当中。讲一句实在话:凡夫的烦恼是不能被刺激的!唯有圣人才经得起考验!很多人会说在娑婆世界可以历事练心。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一句话。生死凡夫的善根是需要保护的!
诸位读读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修习止观需要二十五个前方便:要息诸缘务;有人供养你,衣食具足;能够持戒清净……在很多的条件之下,才能产生止观的正念,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观,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劝我们往生呢?重点在于“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不退转位)”,使令你在整个佛法的熏习当中正念特别坚固。
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整个阿赖耶识的大海当中,想要栽培佛法的善根,刚开始必须在温室中栽培,不可能在风雨中、台风中栽培,怕它禁不起摧残。等到这颗幼苗慢慢茁壮了,再把它拿到台风中去历练,就越历练越强壮。同样地,你到极乐世界成就法身菩萨,再回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历练都没问题--你心中无住。现在不可以,我们没有功力去抗拒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应该要求往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这句话正是我们求生净土的主要因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1楼  发表于: 2025-03-16 08:44

解脫與覺醒的稀世機緣


轮回,是指众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中,如车轮般周而复始地流转。每一道都充满了各自独特的痛苦,构成了轮回过患的种种表征。

天道,虽看似享受着福报与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并非永恒。天人在福报耗尽后,将面临堕落之苦,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曾经的尊荣与安乐,堕入其他恶道,这种从巅峰跌落谷底的痛苦,较之从未拥有更为惨烈。人道,虽有诸多机遇接触佛法寻求解脱,但也充斥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便开始承受成长的艰辛、衰老的无奈、疾病的折磨、死亡的恐惧,以及与所爱之人分离的痛苦、与厌恶之人共处的烦恼、所求不得的煎熬,还有内心无尽欲望所带来的炽盛痛苦。

阿修罗道,众生虽具一定福报和能力,却因嗔恨和嫉妒心重,内心充满斗争与冲突。他们常常陷入与他道众生的争斗之中,永无宁日,在痛苦的漩涡中难以自拔。畜生道,众生蒙昧无知,受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支配,一生为生存奔波,还要遭受人类的役使与捕杀,时刻处于恐惧与痛苦之中。饿鬼道,众生遭受着永远无法满足的饥饿与干渴之苦,咽喉细如针孔,腹大如山,即便见到食物,也会因业力感召而无法享用,只能在无尽的饥渴煎熬中徘徊。地狱道,则是最为痛苦的所在,众生要承受各种难以想象的酷刑,如烈火焚烧、寒冰刺骨、刀山剑树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且受苦时间漫长,动辄千万年。

这些轮回中的过患,并非虚构的想象,而是佛教通过对生命实相的深刻洞察所揭示的真相。众生在这六道轮回中,犹如困在迷途中的旅人,找不到解脱的方向,不断地重复着痛苦的循环。每一次的生死流转,都伴随着无尽的业障积累,使得解脱愈发艰难。

古往今来,无数大德高僧以自身的修行体悟,深刻阐述了轮回过患的可怕。他们通过修行,证得了轮回的实相,看到了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悲惨景象,从而发起了普度众生脱离轮回的大悲愿。他们以言传身教,引导众生认识轮回的过患,激发众生寻求解脱的决心。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轮回过患的本质后,内心会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指引我们走上修行之路,努力摆脱轮回的束缚。我们会珍惜每一个听闻佛法、修行佛法的机会,通过持戒、禅修、积德行善等方式,净化自身的业障,培养慈悲与智慧,逐步迈向解脱的彼岸。

轮回过患的教义,给予了众生的慈悲警示。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现状,促使我们不再贪恋轮回中的短暂快乐,而是坚定地踏上解脱之路,去追寻永恒的安宁与自在,挣脱生死轮回的桎梏,实现生命的真谛。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2楼  发表于: 2025-03-26 08:13

净界法师 :       怎么修行才能够达到预知时至?
预知时至可遇不可求了,要有念佛三昧。当然我不知道诸位善根怎么样,可能你前生修得很不错,只是临终一时的颠倒,现在变这个样子,那就有可能,你前生修的差不多了,只是临终的时候被某一种因缘牵绊了。
但是一般来说,我建议大家,你不要做这种想法,不要有这个求预知时至的念头,我说个道理你听听看,印光大师说修净土宗的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老是去设定某一个目标。
因为这个会形成障碍,我曾经在过去在北斋上课,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我一定要站着往生,我说你不要发这个愿,你求临终正念就好了,你站着往生,你万一站不起来怎么办?你就讲说,哎,你把我扶起来,那你不是勉强是啥呢,是吧。
修行你自然功力到了,水到渠成。不要设定那种你看不到,就是说你相信你有这个因地就有这个结果,你只要检讨你的方向对不对?你走的道路对不对?然后保持进步,让生命保持活水,我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然后绝不放弃的往前走,只问耕耘,你自然会有收获,不要设计一个太高的目标,反而变成挂碍了。
我们应该以求生净土为目标,至于用什么方式求生,不要设定太多了。反正我要求临终无障碍正念分明往生净土,至于你是站着走,坐着走,躺着走,都没关系了,是不是,预知时至都没关系。因为这个东西都可遇不可求了。
生命是无常的,我们要面对无量的过去的业力,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只能够把握:我今生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绝不放弃!我请求佛力加被,我也祈求我自己的善根,尽量表现出来。
所以你不要设定一些,太多一些事项的目标,我们凡夫只能够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无障碍、保持正念往生净土。至于太多的结果,很多东西不是你说的算啊,不是你说的算。
净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3楼  发表于: 2025-03-27 08:02

净界法师:     如何判断一个人烦恼轻重,思想单纯?
怎么知道这个人有禅定种性呢?他的烦恼习性特别的轻薄。什么叫烦恼轻薄呢?
第一个「诸盖轻微,麤重羸弱」,第一个是讲到盖,盖是烦恼的现行,就是烦恼的现行活动会盖覆我们禅定的内心。当然身为一个凡夫一定是有烦恼的,你用非理的境界去刺激他,他有时候也会发发脾气的,但是他的烦恼轻微,发过以后也就算了、就没事了,他不会把这个障碍放在心中太久。
第二个麤重羸弱,麤重就是烦恼的种子,就是烦恼没有表现出来,是一个种子位,这个也是一个指标。《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烦恼跟罪业特别重的人,他心没办法安定下来,你看他讲话、做事就是躁动相,他一静下来就是睡觉、就是昏沉,他很难让自己明了寂静,不可能。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说一个人死亡以后,善业起现行的时候,他整个气是往上升,最后从头顶上跑出去的,因为善业的体性是轻飘的,所以我们造了善业以后,我们内心就多了一个善业的种子,这个时候就会有轻松的感觉。
诸位你试试看,你要造罪业了以后,你内心会有一种粗重的感觉。怎么回事呢?因为罪业的体性本身就是粗重。所以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罪业起现行,他的地水火风的火大温度是往下坠,是从脚板出去的,是这样子的。
就是说一个人烦恼跟罪业不能太重,随顺于寂静,就是你这个人烦恼轻薄,你跟他接触的时候,感觉到这个人就是一分调柔寂静的相貌,他这种人就是烦恼轻薄,麤重羸弱,到这种寂静的处所,他思量法义,心中不会被这种麤重的寻伺妄想之所缠扰,这个人就是一个禅定种性,烦恼淡薄,思想单纯。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麤cū = 粗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4楼  发表于: 2025-03-27 09:04

净界法师:     修行的跑道没有相同的,你没有必要跟别人比

老实修行,重要的就是你不要跟人家比较。修行每一个人都是个案,没办法比的,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不一样。诸位!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就是没有两个人是走在同一个跑道。即便我们同时都要回家,通往净土,每一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叫方便有多门,我们只有目标,最后结果是一样。修学是结果,只有结果——成佛结果是一样,过程没有两个人是一样,没有!所以你没有必要比较。  

你说,你一天拜一百拜,我一天拜两百拜跟你拚了,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时间跟他的时间不一样,尽心尽力就对了,你的时间比较少,你一百拜的功德就够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不老实,某种程度你就是跟人家比较,你没有真实地把心收到你的内在的愿力中,你还是活在攀缘,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这么久,还是这样子,因为你都没有收心,你永远活在业力。一个真正的心是收会到内因缘的人,他不会跟别人比较,该干啥干啥,做好自己定位就好,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5楼  发表于: 2025-03-27 09:31

业力,犹如写给其他众生的“欠条”
业力,犹如写给其他众生的“欠条”,现在人家没拿欠条来讨债,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到了,人家拿着欠条来找你,你必须得还,不还人家会追着你,让你受苦受难。所以,现在大家就要想:“我们从无始以来,不知道亏欠了多少众生,有的能想起来,有的想不起来了。不管我们知道的也好,不知道的也好,诸佛菩萨一定是清清楚楚的。我们在诸佛菩萨的眼中,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球一样,希望诸佛菩萨能加持我们洗干净一切罪业。”透过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力,我们闻思修佛法的精进力,以及不覆不藏的虔诚忏悔力,把我们对众生所亏欠的一切债,在愿行一切善法的过程中一并消除。比如放生时,就要想:“为了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我来忏悔自己的罪业,将所亏欠众生的债一并放掉……”,如此虔诚地念经祈祷……——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6楼  发表于: 2025-03-28 08:03

真正要开智慧,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智敏师: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很多人要修行,他自己修了,闭了门,什么都不管了,百事不管。

那么,我们说这样子修行到底有没有效果?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开智慧,什么缘起?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是第一个,然后要有三宝的加持,自己要钻研甚深的经典,要很多的缘起。如果你前面的广大福德资粮没有,三宝的加持也没有,单是自己拿一本书钻,这样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下手呢,决定是要把佛教的缘起抓到手里边,就是广大福德资粮是不能少的。

很多人到寺院里边来,要扫地啊,守殿啊,搞清洁卫生啊,好像是不耐烦的,“我来修行的,怎么叫我干杂务起来了?”好像这个事我们应该去雇一些工人来干好了,出家人就坐在经堂里念念经就可以了,这样子好不好呢?我们的看法好像是把出家人的身份贬低了,出家人成了剥削阶级了,只吃不干的,这好不好呢?这个世间上看起来成了给他们唾骂的最好的对象了。我们好容易把这个剥削阶级打倒了,人民作主了,结果我们又站在上头去了,啥事不干,叫一些人代干,这个我想佛在世也没有叫我们比丘不要干事情,比丘是托钵的,当然那个时候是没事情干嘛,那就好好修行了。

到了丛林制开起来,在我们中国这个托钵制行不通,丛林制一开头呢,那就是要耕地的,那个时候劳动就是耕地了。从这一方面看呢,就是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出了家之后,好像干些劳动是耽搁我们修行,这个心,我想有必要把这个思想清除。因为我们的缘起里边要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广大福德资粮就包括一切劳动在里边。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开智慧,你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记得以前,我听到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开始也是要求开悟了,他做巡堂的。后来他真的开悟了之后,这么他该做法师了,结果他还是巡堂,在大众吃饭的时候,他并不高高在上,还是干他的巡堂的事务。这样子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第一个就是把责任拿起来,要好好地学修,把我们学修的成绩影响到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家里的亲属也好,朋友也好,外面的居士也好,接引他们尽快地能够进入佛道。

再一个,我们自己本身不要以为出了家了就是该受人天供养了,就一切都不干了,劳动的事情都推给人家了,那么成了个剥削阶级,这个对现在的社会上说也不适应,对我们佛教里边也不大合适的。那么,我们积福德资粮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一点我们很难的,有些出家人不愿意出坡,都不愿意劳动,都最好么就是关了门看书。但是,恰恰相反,没有广大福德资粮,智慧是不会开的。

所以说我们这一点正好把这个缘起拿起用上来,就是不要去贪图凡事不管,只拿一本书,这样的人,到底开悟了没有啊?大家去看嘛,他到底开悟了没有,恐怕后果还不如那些出坡的、好好修学的人,他们的成绩还好一些。

那么我们就希望大家知道,不平凡的事情是从平凡的动作里出来的,不要说我要出不平凡的果,我就要做不平凡因的事情,这个因果不是这么死板板的。恰恰呢,我们说要从平凡的事情多多做了,福德资粮够了之后,智慧就有了,就开起来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引为自己的一个教训吧。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7楼  发表于: 2025-03-30 08:17

净界法师:     没有一个人是在罪业起现行,起颠倒的时候往生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由你的愿力来引导你的人生。所以我们的生命只有两种可能:一个,临终的时候,业力来主导你,那你只好继续轮回了;第二个,由愿力引导你,那你才能够往生净土。  
我们一般人很难把业忏得完全干净,但是最低标准,就是你的佛号现前的时候,你每一句佛号的愿力,是强过业力的,就可以了。你的愿力,往生的愿力,是强过你生死的业力这一块,你这个佛号就上去了。  
所以我们正常人念佛的时候,一句佛号出来是两种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佛号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号没有错,佛号是万德洪名,关键是你的心把佛号创造出来,你的心有业力,佛号就带业,不是佛号本身有业,是你的心有一种放纵业力的想法,有增长业力的想法,这种思想你没有去对治它,所以你创造的佛号全部带业。  
诸位!净土宗是两种力量的结合,它不是一种。很多人讲成纯他力,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净土宗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佛陀想要救你,你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你要做好被救的准备,叫做顺从本愿。你自己把自己搞得颠倒妄想,把自己障住了,你走不出颠倒妄想,怎么去迎接弥陀的光明呢?没有一个人是在罪业起现行的时候、起颠倒的时候往生的。你看看往生传里面没有这种特例,所有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身心安稳,正念分明,只有这种可能,他才可能往生。  
所以忏悔、皈依、发愿,透过这样子养成一种增上惭愧的善根,经常赞美善法,呵责恶法,你才让所有的业力、生死业力沉淀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让所有的生死轮回的业力沉淀下来,不要再去触动它,再去刺激它了,这个叫做带业往生,这个业是可以带的。
净界法师  《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8楼  发表于: 2025-03-31 09:01

净界法师:只要心“不住”,“阿赖耶识”也拿你没办法!
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你要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啊!不要住在上面。
阿赖耶识它不断地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地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你,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9楼  发表于: 2025-04-01 08:01

净界法师:我们没法受用心外之法,不可能!

唯识学在观察一切法的时候,认为我们的见、闻、觉、知所出现的一切法,都是心的作用,而这个心的作用分成二个层次:一个是能缘的心,一个是所缘的境。

能缘的心叫做见分,所缘的境叫做相分,而这个都是心的作用。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它一动就变成见、相二分,不管是能缘的心,跟它心中表层所现影像的相分,都是一念心。就像这个镜子,镜子上面的影像也是属于心。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佛像,我们每个人看佛像,没有人真正看到心外的佛像,没有一个人看到。就是你的心跟佛像接触的时候,你是先转成你自己心中的影像,每个人的心就像镜子,你取到自己的影像,你只能够在你心的影像当中,去了别这个所缘境,你看不到你心外的佛像,不可能。

所以,每个人取到佛像的相貌是不同的,一百多个人,随着个人的福德资粮、思想、善恶、你对佛像归依的程度,这个佛像表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就像月亮,虽然月亮只有一个,因为每一个脸盆水的平静度不同,它显现在每个脸盆的月影就有不同。

所以,我们没办法去受用心外的法,不可能!你只能受用你心中的影像,你不可能去攀缘心外的影像。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活在自己的阿赖耶识当中,在那个地方造业,然后又变现果报,然后你又在自己的果报里面造业,都是在心中的影像造业、受果,你跳脱不出自己心中的影像,不可能,这个叫做「唯识」。

为什么「无义」呢?就是这个法都是生灭变化的。今天你是一个人,你用人的心识去看佛像,你看到这个佛像;哪一天你到天上去,你看到这个佛像,你看到的不是这样一个小的佛像,你看到的是大的佛像:所以这个影像的显现是变化多端的。

「无义」就是说,它没有真实不变的体性,剎那剎那变化。可能你今天看的佛像,跟明天看的佛像是同一个,你今天的心情跟明天的心情来取这个佛像又不同,所以它是「无义」,没有一个真实而不变的法存在。就像流水一样,它不断的变化相续、相续变化;但是在每个点当中,你的确感受到一个影像让你受用,这个就是「唯识无义」的道理。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3456»Pages: 6/6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困境中挣扎 ,希望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