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学堂 | 修行路上,每一步都需要福报
我们常说
听经闻法开智慧需要福报
修禅定需要福报
乃至求个戒也需要福报
戒场里再拥挤、再嘈杂
别人业力一波一波地来
但如果你有福报就压得住
平时没福德
在那里就会乱了方寸
所以求一堂戒
都要靠平时的福报储备
出家也是这样。一到净人羯磨,就看出来一个人福报怎么样。平时他对常住、对大众的恭敬心,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自己的降伏,有没有把自己投入到三宝的行列中,这都是检验。
羯磨的时候就看他的福报够不够,福报够就稳稳的,就可以一关一关地过,大家都很满意。福报不够的,有时候大家慈悲,将就下。但起步将就了,他这一路都在这上面有欠缺。
所以学佛了你就会发现,修行路上的每一步都会考量一个人的福报。这福报从哪里来?就从他贤善的人格、他对三宝的信顺、对常住的调化非常默契的状态里来。就是他的生命跟这个僧团,跟三宝体的链接是密切的。
一个人如果有我执、烦恼重,就做不到一这点。对接得不密切,福报就不会有,个体生命都是轻飘飘的。在这个轮回里,我们的个体生命如果要厚重一点的话,肯定是从三宝地里、从福田中得福报。
我有时候也想,寺院简朴一点、简陋一点,也挺好。佛法不会因为简陋而打折扣。露天里打坐听法,不会让佛法有所减损;黄金的殿堂,也不会对佛法有所增益。
“平常心是道”。大家平凡一点,多用一点功夫在佛法上。因为一个寺院也有生活成本,一个殿堂,四十万可以造,四百万也可以造,但毕竟出家人受世间供养,四十万和四百万,你所承受的恩德是不一样的。
虽然有三宝托着,但我们毕竟是生活在里面的人,简陋一点,实际上是节约了我们的修行成本,也节约了我们的福报。
所以祖师常提醒我们要惜福,如果太享受,福就会薄。福薄不仅仅影响我们福禄寿构成的生命,最主要会影响我们的菩提路。因为智慧的成长是要靠福报去支撑的,成佛,也是要福圆满、慧圆满。所以浪费了福报,就是浪费我们成佛的时间。
所以这也才慢慢理解,过去很多老和尚为什么惜福。丛山长老一双鞋穿几十年,碰到好路就把鞋脱下来;公交车能不坐就不坐,步行,把节约的两块钱积累起来,供斋、供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虽然有些我们做不到了,但我们要明白那种精神,要向那种精神致敬、顶礼,让自己的内心里具足这种精神。不要别人能做到,我们连想都想不到。
已经做到的人还觉得很惭愧,老和尚一直说“惭愧、惭愧、惭愧”,我们做不到的人还没有惭愧心,这就不行了。
本篇开示选自 |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