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metta:空性的誤區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8-01-29 11:57

0 metta:空性的誤區

在禅修中,有的人身体消失了,周围的一切也消失了,也听不到声音,只有一念心在那里, 有的形容是一灵炯炯。 在十来年前,就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在自己闭关的时候出现过这种状况,后来告诉我说当时身体都化空了, 并以为这就是证得了空性。在美国休斯顿的一位修南传佛教的朋友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个例子。那里玉佛寺有位老居士,他经常能进入这种状况,但是他有些疑惑,问‘这就是空性吗?’

学大乘佛教的人,很多时候在谈论空性,所谓空性也就是涅槃的代名词。自然证入空性就是修行的目标。但是怎么才算证入空性很多人却不清楚,所以会以为进入这样的状态就是证入空性了。在一个修禅宗的网站上,看到有不少把身体消失认作证悟空性的例子。现在很多佛教徒在学习阿含经,要回归佛陀的原始教法,但是带着大乘空性思想的先入之见去读阿含,有的也会认为这种情况是证入空性。

实际上进入这种状态只是一种定力的表现。我们平常人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来感知自身和周围世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很专心地干一件事的时候,有人叫你,你可能没听见,只有很大声地叫你你才听见。为什么会听不见别人叫你?这是因为心很专注,虽然有声音传入你的耳朵,你没有分心来注意这个声音,即是所谓充耳不闻。用佛教的术语讲,就是虽然有声音撞击耳门,耳识却没有生起。这种专注就是定力,如果进一步提升这种专注力、这种定力,就可能身识也不生起,就不会感觉到身体的存在。

天台宗的妙境长老在讲禅定时,也提到身体消失了,然后身体又出现了。所以即使在北传佛教,也不会轻易判断身体消失就是证了空性。

而在南传佛教,不管是修止还是修观,都可能出现身体消失的情况.

比如马哈希尊者在《内观基础》中提到的例子,“他告诉我说,虽然他观照上升、下降、坐,也没有见到腹部的形状,而他的身体好象不见了,所以他必须用手触摸以便看看腹部是不是还在。”不仅是打坐会身体消失,有的人经行也会身体消失。甚至有人在小时候站着站着身体就消失了,这种可能是天生定根比较好的缘故。舍弃我禅师在《近行定和安止定》一文中详细讲解了近行定的一些情况,其中就提到某些阶段会身体消失、听不到声音。

以身体的消失为证悟了等于涅槃的空性的错误见解相对比较容易纠正,因为有这种体验的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多,解释成是定力的情况还比较容易令人接受。另外从证悟四圣谛的角度看,还没有体征到苦圣谛和苦集圣谛就说证悟了苦灭圣谛——涅槃也是不合理的。还有如果对比证果的人一些素质,比如四不坏净、断下三结,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但是如果进一步执着身体消失后的能知之心是常住真心,就使问题复杂化,这是南传禅师经常强调的要避免的误区,如舍弃我禅师在《智慧之树,不返之流》一书的心念处一章中讲:
  
“我必须强调,心是无我的。许多人堕入此类(以心为我的)邪见,这并非新鲜事,参见《爱尽大经》中对嗏帝(Sati)的描述,渔夫之子认为心是常、是我等等,而被佛陀训斥,当谈到涅槃亦是无我,一切便更清楚了。我们总是想寻求一个永存的自我,这是「有爱」的体现。如果无法看见微细的变化,我们很快就会执着清净、光明、似空的心,接着我们便写了成篇累牍的理论来支持有我的论述,习禅者必须提防这一点!”

附带提一下,南传佛教讲无我,有的就以为身体消失就是证悟了无我,这也是不对的,从马哈希尊者对采访的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的告诫:

“问40:尊者,您能描述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在究竟意义上证知无我吗?”
“有的人认为,当你观身体为微粒而失去了身体的形体感的时候,证悟无我就发生了。实际上,不管你修什么方法,仅仅是失去身体的固态感或形体感不是证知无我。这是因为你清晰地经历能知之心并认它为“我”或“自我”。这类似于无色界的梵天众,他们没有形体,但仍然误以为他们的心是“我”或“自我”。所以仅仅是失去固体形态感并不意味着证知无我。只有当你观照身心发生的刹那,见到它们依其自身因缘生起灭去而没有任何主宰,这才是在究竟意义上证悟无我。”

更深的误区是在内观中,如前面提到的书中舍弃我禅师在另一章(3.5章 智慧)中说:

“ 举例而言,当我们用正念观无常相,会注意名色法的变化、流转和稍纵即逝的特质。它们的自相如坚硬(如在地大中)或疼痛(如在诸受中)成了踏脚石。就如我们初次凝视着水流,观察水的流动。只要注意力引导得好,我们会和水流的过程一同流动变化。诸法的自相不再显著,但刹那至刹那的变化,即诸法的开始和结束(即第四观智),成为唯一明显的现象。那么所缘是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说,是无常相,也就是所缘即生即灭。当观照进一步敏锐,看到的则只有灭去(第五观智),甚至到「空无一物」。但禅师会告诉我们这还不是真正的寂灭。只是有为法的坏灭相(sankhata lakkhana)很清楚,仍是有为法的一环,只是因为太微细所以你认为空无一物。因此,必须继续进一步磨锐并引导。甚至那些相都不是真实的目标。它们就像最初的所缘,不离概念,诸法的自相没有概念,它们只是踏脚石,也就是导向无相目标的方便——那正是离诸相的涅槃。到达此点即成就「无相定」。”
人生在勤,以德服人。
级别: 中级版主

UID: 203879
精华: 0
发帖: 2126
威望: 259 点
金钱: 29141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170 点
在线时间: 141231(时)
注册时间: 2016-02-18
最后登录: 2024-11-23
沙发  发表于: 2018-01-30 10:20

大凡在历史上留名的佛弟子,都是有所成就,这些成就是他们主动作为。
但看他们的结局似乎有不少并不好,但这种不好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他个人,或者说是他看得太远。前行者常常是要披荆斩棘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100(阿难) 共勉精进!
  • 窥天地之细节,佑身心之长远。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metta:空性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