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粤北宋尚书余靖墓
图片:
余靖 - 北宋官员 tKG;k"wk o<D3Y95b
7wiK.99 余靖(1000年~1064年)北宋官员,庆历四谏官之一。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右正言,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卒谥襄,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9'U pYLY;qkG"
Mt[Bq6}ZD 个人简介
余靖生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三月初一,其父余庆,始为翁源县主簿,后被提拔为海阳县(今潮州)县令。少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师从舅父黄正,后师林逋、张伯端,学业大进。
天圣二年(1024)与舅父同科进士,初为虔州赣县尉,天圣五年(1027)迁宣州司理参军。天圣八年(1030) 六月中书判拔萃科,授将作监丞知洪州新建县。景佑元年(1034)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景祐三年(1036),二月推集贤院校理,同年五月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降职为监筠州酒税,由是益知名。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徙监泰州酒税。宝元二年(1039)六月徙知英州,以母忧,未赴。
庆历二年(1042)三月迁集贤院校理。历三年(1043),复起任擢升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政六箴。 庆历四年(1044),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庆历五年(1045)正月为回谢契丹使,五月知吉州。庆历六年(1046)七月左迁将作少监,分司南京、许居韶州,久之,改光禄少卿。皇佑二年(1050)迁卫尉卿,依前分司,韶州居住。
皇祐三年(1051)八月落分司,知虔州,未几,父忧去官。皇祐四年(1052)六月乙亥起复未秘书监,知谭州。后七日改广南西路安抚使,知桂州。皇祐五年(1053)二月迁给事中,五月迁工部侍郎。至和元年(1054)二月加集贤院学士。至和二年(1055)六月迁户部侍郎。嘉祐元年(1056)改知谭州。嘉祐三年(1058)改知青州,知青州期中转吏部侍郎。嘉祐五年(1060)八月为广南西路体量安抚使。嘉祐六年(1061)五月授尚书左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广州。嘉祐八年(1063)宋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治平元年(1064)余靖回京述职途次南京,偶染风寒,病重不起,卒于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
靖著有《武溪集》二十卷,见《四库总目》。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撰襄公余靖道碑谓:“公为人资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鐕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余靖有三子六女:男三人,伯庄,殿中丞,早亡;仲荀,太常博士;叔英,太常寺太祝。女六人,长适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师愈;次秘书丞孙邵;次建州司法参军周熊;次秘书省校书郎章惇裕;二尚幼。男孙四人,嗣恭、嗣昌皆太常寺奉礼郎;嗣隆、嗣徽未仕。女孙五人。 5:*5j@/S
:cXIO
人物墓葬 Avs7(-L+s
8S.')<-f
墓地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甘棠乡成家山。墓有半圆形封土堆,墓状庄严,墓碑署“宋尚书余襄公安道墓,北伐军总司令谭延题”。地面原设置的石雕无存,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捐款修墓,并重刻欧阳修撰的神道碑竖在墓右侧。1960年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余忠襄公之祖母王氏墓,位于忠襄公墓左山脉,相隔约300米,墓碑署“下邳余姓坟墓,道光三十年重修”;余忠襄公之父庆公墓,位于余襄公墓与王氏太夫人墓之间;余忠公襄公淑配林氏夫人墓,位于忠襄公与庆公墓之间,墓碑署有“余氏祖墓,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重修”。 QmH/yy3.% [upload=1]
qE#&)
FX|0R#4vm
FylWbQU9
[ 此帖被万法皆缘在2015-10-22 12:0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