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求地安葬因“学大寨大开荒”时挖出来的先辈骨骸,又无福缘遇明师点地,经庸俗之师数次点穴安葬,到时间验穴所见,不是泥水、白 w"Y'I$
SN;_.46k
蚁侵蚀,就是树根入瓮缠骨(家乡习俗,一般两三年左右开瓮查验),发凶不吉及费时费力不说,眼看着本来满满一瓮的骨骸,屡葬后就剩下差不 %=)%$n3=-M
kudXwj
多只有头骨,身为后人,此情此景,悲乎? hR,5U=+M7
|XJ|vQGU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习堪舆之术,实属无奈之举。故于零九年开始购买堪舆书籍,首先是《人子须知》、《玉髓真 2XrYm"6w
zKQXmyO
经》继而《撼龙经》、《疑龙经》、《葬书》等等,不下数十种,空闲时间基本书不离手,所读全为峦形部份,至今天亦甚少读理气方面书 a"8H(HAlNn
*0z'!m12
籍,大家都深知堪舆术必须峦理结合,缺一不可。只是觉得自已峦形未通,学理气知识何用,个人认为∶峦头难,学理气更难,习理气者必须沿 Ebp=du
DpIk$X
流探源,精通《易》经,方能读懂先哲著作,我不相信有秘诀之说,如学不精通只能感叹自己悟性不高。至于读书,明代地理家徐试可(字之 a6'T]DW0W
}CvhLjo
镆)曾说:“地理诸书,世传充栋,求其术臻神妙者,而《葬书》为最;理极深悉者,而《发微》为优;欲知作法之详活,无如杨公之 ~:N 1[
$s,(-C
《倒杖》;欲识星形之异态,无如廖氏之《九变》。至若星垣贵贱,妙在《催官》;理气生克,妙在《玉尺》,数者备而峦头、天星尽 m}]\ ^$d
~b})=7 n.
是矣!《雪心赋》词理明快,便后学之观览,引人渐入佳境。” wRJ`RKJ-T
9'A^n~JHF
当然,每逢节假之日,我基本都会返老家的傍村邻镇,寻找知根知底的开族及发富贵之坟山,实地考研,不怕劳累,必涉足束气、过峡之处,并 [_HOD^
kyL]4:@W`
对该穴的周围砂、水、明堂及束气、过峡等摄影,以备读书时对照,不明之处还会再次返回实地求证。至于后方来龙,只能通过卫星图看看 O+=C8
gp4@6HuUd
大势,因太多日常俗务缠身,实在抽不出时间。 5UvqE_
<[V1z=Eo/]
通过近三年时间学习,还在堪舆术门外的我.以己发越之坟参对先哲著作,古人不欺我也! 6*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