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的世界文化名人
hB>FJZQ_ e 5(|9*t 他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由于在哲学上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位世界文化名人。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写了中国历史上经典不朽作品《爱莲说》的宋人是一位广西人。
e$QMR.' Zd-QZ<c";t 染世莲花芳九州
z\,
lPwB2 H 9BqE+ 广西贺州市所辖桂岭镇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三国时属吴地,始设县治;是秦修萧贺古道必经之地。
?G9DSk?6%Z i,RbIZnJ 北宋大中祥符年(1016年),湘楚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周辅成考取进士,是年被委任为广西贺州桂岭县县令。
$u,A/7\s VFq\{@-
% 周辅成到任后,桂岭当年即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桂岭有大片荷塘,这年腊月, 一般在夏季开放的莲荷,却开出满塘五色荷花,整个冬天都盛开不败。
qD"~5vtLqQ 1bw$$QXC_ 第二年,即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周辅成县令的夫人郑氏在县衙中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周县令为儿子取名敦实,字茂叔,后因避宋英宗皇帝旧讳而改名敦颐。
KDP&I J 7|Wst)_~j 周辅成县令出身于书香门第,为官开明勤勉,“务行政德泽,人人久而不忘。”他在桂岭掌政多年, 深得百姓拥戴。儿子周敦颐受家庭熏陶,常年耳濡目染,从小便喜爱读书,加之天资甚慧,过目成诵,在家乡桂岭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周敦颐出生于桂岭荷塘边,整个童年和求学阶段都离不开荷塘,由此对荷塘情有独钟,特别青睐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他一生爱莲咏莲,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激励自己。
beYGP 4\V/A+<W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在庐山莲花峰下创办了濂溪书院。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酷爱莲花,还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莲池”,种植莲荷。在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写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爱莲说》以生动精练的文采表达了周敦颐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品貌和正直向上的精神,来抒发寄托自己洒落的胸襟和坚贞的意愿。《爱莲说》中提倡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已构成中国优秀人文精神中的宝贵要素之一,它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人们处世立命的一杆标尺,影响源远流长。
.8'uIA{_2 $@^\zg1n 家乡后人为纪念这位在贺州桂岭诞生的“爱莲者”,在桂岭立有“周子祠”。清朝时,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现周子祠尚存,民国时代作桂岭区署址,今为桂岭镇粮所用房。
H%=;pD>o Xe`$SNM 富川县还有一个位于萧贺古道旁叫福溪村的唐宋古寨。现仍存有名为“濂溪祠”的周氏宗词,祠中供奉有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塑像,祠壁上还书有濂溪先生的名著《太级图说》全文及《爱莲说》的语录。古寨周氏族谱云:“先祖周敦颐在道州为官路过此地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一子在此定居,繁衍至今。”
^f(El(w 4R01QSbd ebL0cK? 想不到我周姓的祖宗出生在广西贺州。
75P!`9bE 怪不的去到哪里,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