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什么遮盖了智慧之眼?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楼主  发表于: 2024-06-05 08:45

0 什么遮盖了智慧之眼?

弟子A:您有讲到说智慧之眼它无法被烦恼覆盖,它是被无明覆盖的。我们凡夫就是无明的状态,佛菩萨是智慧的状态,那么是不是只有证悟“见道”的时候才能显现智慧之眼呢?
师:我是这么说的吗?我前面说智慧之眼无法被昏沉遮盖,昏沉是烦恼吗?(弟子们众说不一,有的说昏沉是烦恼,有的说昏沉不是烦恼)
师:昏沉是烦恼吗?
弟子们:不是。
师:什么叫烦恼呢?
弟子们:心烦意乱。
师:昏沉会不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呢?
弟子们:不会。师:舒舒服服地睡着了,啥都不知道了,这个不叫烦恼。但是分析的话,虽然昏沉不是烦恼,但它也属于烦恼的范围,可以这么说。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弟子A:那智慧之眼除了可以被无明覆盖以外,还可以被什么覆盖呢?
师:直接的角度来说,只有无明能覆盖智慧之眼,因为无明和智慧是直接冲突、对立的。无明就是所知障。所以,“覆盖智慧之眼”的“覆盖”,不是烦恼障的范围,是所知障的范围。所知障不是烦恼障吧?
弟子们:不是。
师:烦恼障不是所知障吧?
弟子A:不是。
师:所以根本来说,遮盖智慧之眼的是所知障。如果智慧之眼主要是被所知障遮盖的,这样的话,从见道到成佛,遮盖智慧之眼的所知障,比喻来说就好比厚的窗帘和非常非常薄的窗帘一般。而我们凡夫的所知障就像是整个光线都被遮盖的窗帘一般。比喻来说就是这样。就是这么来区分。但是我们再分析分析,无明会引起烦恼,烦恼障也是一种障碍,无明引起的烦恼也能覆盖智慧之眼。比如说你是心平气和的时候容易想得通,还是你生气烦恼、非常激动的时候容易想得通呢?
弟子A:心平气和的时候。
师:对啊,所以烦恼也会障碍智慧。我们凡夫既有烦恼障,又有所知障,但我们现在能明显感觉到的就是烦恼障。通过禅修,当能所不那么明显对立、隐隐约约的时候,这时开始能感觉到所知障。禅修既能对治所知障,也能对治烦恼障。
弟子A:从消失的顺序来说,是烦恼障先消除,所知障后消除吗?
师:对啊,被引起的先消除,能引起的后消除。相当于打仗的时候,先攻打士兵,最后才能攻打国王,是不是?
弟子A:是的。
师:所以,证悟一地菩萨之前,主要消除的是烦恼障,证悟菩萨之后,主要消除的是所知障。但是我刚才说昏沉不是烦恼,属于烦恼的范围。我说过吧?
弟子们:嗯。
师:烦恼障是一个范围,所知障是另一个范围,这两个不同,是不是?证悟一地菩萨的时候,也就是你刚才说的“见道”的时候,有没有烦恼障呢?弟子A:没有。师:一地菩萨的时候,烦恼障的示现没有了,但烦恼障的习气还有。到七地菩萨末的时候,烦恼障就彻底没有了,连烦恼障的习气也没有了。八地、九地、十地叫清净三地,这时完全没有烦恼障了,烦恼障的范围都没有了,但还是有所知障。所知障也分两个:所知障的示现和所知障的习气。一地到七地菩萨不用说所知障的习气,连所知障的示现都有,是不是?
弟子A:是的。
师:但是呢,清净三地有没有所知障呢?
弟子A:有。
师:有,但这时不是所知障的示现,这时是所知障的习气。前面说一地到七地之间的菩萨有所知障的示现,是不是?七地末的时候,所知障的示 现就完全消失了。清净三地也有所知障,但不是所知障的示现,而是所知障的习气。清净三地的最后一个,也就是十地菩萨的时候,还有细微的所知障的习气,可以分大小中三个。继续分的话,可以分为大的大、大的中、大的小,中的大、中的中、中的小,还有小的大、小的中、小的小,可以分成九个。这些都是所知障的习气,但是非常非常细微。彻彻底底没有所知障的就是佛,除了佛以外都有所知障。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什么遮盖了智慧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