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今生的善恶习性,多数来自前世的串习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楼主  发表于: 2024-06-04 08:48

0 今生的善恶习性,多数来自前世的串习


修善不善业会形成造作等流,现生中成为习性,后世不待励力自然起现这种习气。
【《本生论》亦云:“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世现行犹如梦。”】
由修种种善不善业,人们就形成了惯常的习性,像这样虽然不必特意策励,后世也会现行,如同做梦一般。此处讲出了一个非常殊胜的业果道理——业的造作等流。由串习善不善业,心上会达成一种等流之力,以此现生会串习成固定的行为习性,后世不必策励也会自然现行。这讲到了造作等流今生和后世的表现。
首先,今生。“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由修习种种善业和不善业,人们就形成了惯常的习性。“修”指串习、修习。“惯”是惯常,“习性”指相续中由串习而形成的善恶习性。串习任何善不善业,都会在心中形成造作等流,后面容易发起同种行为。比如,有人常常起恶念、作恶行,串习多了就形成了恶的品性,一发动起来全是恶念恶行,很难行善。有人长期闻思修,心中修持善法,形成了善的品性,待人接物自然流露出善心、善语、善行。这都是由串习善不善业,形成相应的造作等流,当坚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一个人的习性。
我们今生有很多的善恶习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都是由现生串习而来。比如,以前不喜欢钓鱼,后来受恶友影响或接触了钓鱼团体,相续中受了邪见染污,内心发生兴趣,从第一次钓鱼开始,一次次不断钓,最后就形成了爱著,喜爱做钓鱼恶行。其余恶业同样,串习多了,最后就形成了恶的习性,在恶业上内心很容易发起欢喜爱乐。善业同样如此,比如一开始没有善待他人、出离等善心,后来不断断恶修善,渐渐在此生就养成了善的习性,有了较坚固的善品性,这也是由串习善业而形成。
其次,后世。“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世现行犹如梦。”像造善恶业现生会形成习性一样,这样串习了以后,虽然不用特别策励,到了后世习性也会现行,就像做梦一样。也就是说,串习善不善业形成的习性,不只表现在今生,后世也会现行。这点以比喻说明就好比做梦。做梦时没有特别策励要做什么梦,梦里要做什么行为,入睡后自然就做了那样的梦,梦里就做了那些行为。我们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白天心中串习了某一种想,晚上也没有想今晚一定要做什么梦,入睡后自然就做了那样的梦,梦里有了相应的行为。这显然没有特别策励,以白天的串习就导致做了相应的梦。同样,由串习善不善业,到了后世,相续中自然就会现行那种善恶业的习性,不用特别策励。后世也没有想要起这种恶念、那种善念,做这种恶业、那种善业,表现出来的心行自然带有相应的善恶习性,就像做梦那样。
由此可知,今生如能串习闻思修等善习性,到了后世不用自己特别努力,心中自然喜爱闻思修;如果常缘众生发悲悯,后世自然就是一个慈悲的人,容易起慈悲心。相反,如果对别人常起嗔恚、作损害,到了后世,同样不用很努力就会起嗔作损害。以此类推,无论串习什么善恶业,都会形成造作等流,渐渐积累多了,现生中会形成相应品性,还会带到后世。
对此可以从果上观察推其因,了解善恶业由串习形成习性带到后世的道理。比如就此生而言,有人自然对三宝具足大信心,有人特别努力却总是起邪见,什么原因呢?当然也有现生的栽培,但大部分是由于前世的串习力。前世在三宝福田中常常作闻思修,具足真实信心,常对三宝修归依,善的习性当世已然坚固,死后转生到今生,自然对三宝具足信心。前世就毁谤三宝、内心邪见嗔恚,这样到了此生自然具足邪见、不起信心,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就是因为前世串习的缘故。再有,有些人一触遇出离的法教,内心自然发起厌患生死的心,觉得世间周遍是苦,想要修解脱道,好像发出离非常简单,就应该这样;有些人遇佛法后仍不思进取,还是耽著现生一点微劣的名闻利养,不肯放弃世俗生活,怎么也发不起出离心。什么原因?前世就爱著生死,没有发出离心出家修行等等。没有串习过,这一生不会平白无故地来,自己发也很困难;前世串习过,这一生就简单。
明白了业的造作等流后,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就要谨慎了。不论造下任何善恶业,除业本身要感苦乐果之外,还会形成造作等流力,形成心上的品性。造了善业就有善的习性,造恶业有恶习性。善恶业造多了,现生就会串习成相应的善恶品性,并且会带到后世。所以恶业一次都不能造,否则先要感苦果,还会形成等流力,现生形成恶的品性,后世也会具足这种恶品性,自然而然喜欢造恶业。同理,善业应努力串习,因为首先能感安乐果,其次串习善业现生会形成善的品性,还能带到后世,后世自然会发起这种善行。因此所串习的每一分善业,在心中都会形成很强的力量。
讲记中讲了一则精彩的公案。宋朝著名大居士黄庭坚,有一段因回忆而了知前世的因缘。黄庭坚做官期间,有一天在衙门午睡,梦见自己到了州府外的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婆婆设了香案,上面供了一碗芹菜面,口里喊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庭坚当时不晓得什么原因,端起面就吃。吃后醒了过来,口中还有芹菜的香味,梦得非常真实。
第一天他想是梦就没在意,第二天午睡时又做了同样的梦。醒来后他觉得很奇怪,梦中情境非常清晰,就像现实中一样,他还记得村庄在哪,就按梦中的路到了那个村庄,找到了老婆婆的家,进去后见到了梦中的老婆婆。黄庭坚于是问她:“有没有在外面喊人吃面?”老婆婆老实地回答,昨天是她女儿的祭辰,女儿在生时喜欢吃芹菜面,每年这一天都会做来供祭她。黄庭坚问:“你女儿死了多久?”她说:“二十六年。”黄庭坚那一年正好是二十六岁。又问她女儿的生辰,发现就是前一天,正好也是黄庭坚的生辰。
老婆婆说女儿在生时喜爱读书,信佛吃素,非常孝顺,不愿嫁人,愿意独自清修。二十六岁那年生病死了,死时说会回来。黄庭坚要求看一下老婆婆女儿的闺房,进去后看到房中有个大柜子,上面有锁。他想打开,老婆婆不知道钥匙在哪。黄庭坚回忆起来钥匙在哪,于是自己打开了柜子,看到里面放着一些文稿、书籍。非常稀奇的是,文稿上的文章跟他这一世考中科举做的文章是一样的。这样他就明白,自己前世是老婆婆的女儿,老婆婆是他前世的母亲。于是认了老婆婆为母亲,接到衙府里供养。
这个公案非常真实,从中能看出前世做任何串习,都能带到今世。黄庭坚前世信佛吃素,对三宝有信心,这一世也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是一位大居士,并且后来学道有所成,参究心性有所领悟。前世喜爱做文章、读书,这一世也喜爱文学,并有很深造诣。前世孝顺母亲,这一世他以孝行著称,每天亲自洗母亲的便器,是二十四孝之一。
我们反观自身,今生有怎样的善恶习性,同样可以推究到前世的串习。虽然有些是现世串习而成,但多数由于前世的串习,尤其习性重的方面,更与前世串习有关。由前世善恶串习的不同,也就是栽培不同,导致这一世每个人善恶习性的不同,因此修道上就有根器大小胜劣的差别。有些人根器就是大,有些人就小,有些人善根具足,有些人善根不具,这都由前世串习而来。因果非常公平,没有天生的利根、钝根,是前世就有栽培。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今生的善恶习性,多数来自前世的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