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蒋勋:《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0:46

0 ​蒋勋:《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我跟很多朋友提过,《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而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像今天要讲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几个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个是来自乡下,不识字,有点粗粗笨笨的刘姥姥;一个是十四岁,在贵族家庭长大,养尊处优的贾宝玉;还有一个是出身世家,因为家道没落而养成孤僻个性的妙玉。透过三个人在一起产生的人性之间的互动跟关系,使我们有了一种反省与领悟。我们读小说有时候会问:读它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喜欢哪一个人?谁可以做我的范本?这样的角度可能都不是《红楼梦》要提供的。我觉得《红楼梦》真正能提供的,是让我们看到刘姥姥、宝玉、妙玉各自背负着的生命里要完成的东西。妙玉在这个小说里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她是十二金钗之一,一个出家的女孩子。我们知道她有洁癖,爱干净到不得了的程度,大家都不敢靠近她。她又是一个高傲得不得了的女孩子,连林黛玉都被她批评。我们觉得林黛玉在《红楼梦》里面,已经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却觉得林黛玉对喝茶和音乐的品位还不够。
可是今天我们看到,妙玉这么一个品位很高、洁癖非常的女孩子,要受一个苦,这个苦就是刘姥姥要来她的栊翠庵喝茶。


我想平时妙玉是根本不会让刘姥姥这种人去她庙里的,可今天是贾母带了刘姥姥来,妙玉不能拒绝。妙玉等于是贾家供养的出家人,给她一个庙,让她在这里修行。


我觉得《红楼梦》最发人深省的就是:一个人最坚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过就是如此。妙玉这么爱干净,偏偏来了一个脏兮兮的老太太,她要怎么办?


当然我们也会反省:修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第四十一回作者完全在写佛经,你会发现修行是你觉得不可亵渎的东西忽然被亵渎了,而那个亵渎恐怕是修行的开始。


进入中年以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我爱美,当我看到那个美被蹂躏跟糟蹋,我还坚持、还相信,它才对我有意义。如果我那么容易放弃,我就知道我的修行其实还不够。


后来尼姑把刘姥姥用过的成化窑的杯子拿进来,妙玉就吩咐把它丢掉。大家知道成化窑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可是因为这个乡下老太太用了她的杯子,妙玉觉得恶心,就不想再要了。我相信真正的洁癖并不是干不干净的问题,而是心灵上不能容纳东西了。


妙玉这一场戏,常常被提及,林语堂在好多场合讲到《红楼梦》,说他最不喜欢的人就是妙玉,他觉得妙玉实在太过分了。


可是我看到这一段,不觉得我会不喜欢妙玉。因为我要借这段去反省,是不是我心里也有一个妙玉?我要提醒自己,当我爱一个美的东西时,一定不要忽略,没有任何美或是高贵的东西比人更重要!所以我觉得作者是在讲“宽容”。


林语堂何等聪明,可他还是有分别心,他认为妙玉对刘姥姥的态度不好。可是我觉得作者在这里要写的是妙玉的苦:妙玉最后走进一个大悲剧,被匪徒强暴,就是说我们背负的东西,也是最放不开的部分,到最后让你领悟的刚好就是这些东西。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贾母带刘姥姥去栊翠庵喝茶;另一件是刘姥姥因为喝醉了酒,误入宝玉的房间。


大家感觉一下,如果宝玉真的是曹雪芹,他是故意让刘姥姥到他的房间去撒野的,他大概还很高兴刘姥姥来这里撒了一回野。

过去一直以为,“修行”就是当我心里不静,我就一个人跑到山上的庙里住一个月,其实那个修行现在回想起来很简单。


艰难的修行是看到你最爱的东西被侮辱、被糟蹋,看到很多让你心痛的部分后,你还可以重新去“整理”。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沙发  发表于: 2023-10-30 10:51

宝玉那么爱美,房间里全是精致绣花的幕幔和各种奇香异草,普通人一步都不敢踏进去,可竟然来了一个刘姥姥在里面又吐又拉,弄得一屋子臭气。我相信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修行”。宝玉对生命品格的要求,必须经过一个被践踏的过程,他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们年轻时很难懂这个,所以第一次看到那个成化窑的小杯子,会觉得好可惜。那时候还是珍惜杯子,慢慢才懂得作者的深意。所以我想这一段其实写得非常巧妙。第四十一回也是《红楼梦》一个重要的转折。为什么要让刘姥姥进怡红院宝玉的房间?为什么要让刘姥姥进到妙玉修行的栊翠庵?我觉得这都是刻意的安排。你会发现,如果刘姥姥没有来到这两个地方,我们对它真正的美和缺陷就不会了解,因为美好和缺陷都应该被注意。
栊翠庵是所有人走过都不敢进去的所在。五十回里有一段,天降大雪,栊翠庵墙头开出最美的红梅花,可没人敢进去跟妙玉要一枝梅花。因为妙玉讲话很难听,没有人敢去招惹她。可是我们知道妙玉喜欢宝玉,宝玉去求红梅花,妙玉就送了他一大枝。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妙玉在人生当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选择——她喜欢的跟她不喜欢的,她的分别相是最大的,而她刚好又是一个最应该修分别相的出家人。《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信妙玉一天可能读很多次,可是刘姥姥用过的一个杯子她都不要,这个分别相何其严重。所以作者是不是在写佛经,我想大家马上就懂了。真正的修行并不在语言上,而在行动中。我们读经文其实很容易,从十几岁开始读《金刚经》,那些字都会背了,可是常常在提醒自己能做到多少?“无寿者相”是说所谓的早夭跟长寿并没有什么差别。讲得这么简单,可是我记得母亲临终的时候,我抱着她念这一段,忽然觉得自己怎么还放不下,不是明明告诉你“无寿者相”了吗?所以我相信重要的哲学,是需要你在一生当中去深深体会的。我没有想到,竟然要用母亲身体的痛与临终的痛来让我懂这句话。可是没有这件事,我真的读不懂。也正因为如此,我会提醒自己其实所知有限。因为以前觉得自己好棒啊,十几岁的时候班上哪有人在读《金刚经》,所以好得意。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板凳  发表于: 2023-10-30 10:52

《金刚经》哪里是要你得意的?《金刚经》怎么可能是让你得意的?所以等到母亲临终的时候才会读懂那一句,它其实是在等待那一个时刻。我相信,这才是真正在阅读上有一个很大的、被充满的感觉。而那个充满的感觉,是一个好的哲学或者好的文学,跟随着你的一生一直在做反省,在做不同程度的领悟。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3楼  发表于: 2023-10-30 11:17

南怀瑾老师:《红楼梦》你真懂的话,那是一部道书一部佛法


南师:不懂禅不懂道读不通《红楼梦》
*****我常常告诉青年朋友,特别注意,我们有本小说《红楼梦》,这本小说在过去非常流行,这个世纪把它变成一门学问,叫作红学。过去我们看《红楼梦》,年轻的时候迷得都会背。《红楼梦》你真懂的话,那是一部禅学,一部佛法。第一回合开始讲贾宝玉有两句话:“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我们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们做了一辈子人,学佛的人都说上报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们报了什么?都是负父母养育之恩,违背了师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无所成,造了一生的业,所以贾宝玉最后出家了。但是你注意,《红楼梦》描写贾宝玉出家,他的父亲说,你是贾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须给我考取功名,因为贾宝玉最反对读书考功名。好,我给你考取。考取了功名,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须要讨个媳妇,给我生个后代,有孙子才能出家。好!就结婚给你生个儿子。然后,走了。你看,这是贾宝玉的做法。你再回过来看我们的老师、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亲不答应,因此结婚生子都做好,最后出家,把儿子罗睺罗也度了出家,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释迦牟尼佛父亲死的时候,他自己、阿难两兄弟——释迦牟尼佛的亲堂兄弟、罗睺罗——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等四个人,绝对不准任何人碰父亲的棺材。四个人亲自抬了棺材到灵山,到他说法的讲堂旁边,亲自埋葬,非常讲究孝道。所以一个人对生身的父母、长辈没有尽孝,人道未尽而能成佛者,绝无此理。青年同学们特别注意。《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闻名世界,以长篇言情小说,反映老式文化中贵族大家庭生活的《红楼梦》一书,也是现代许多人,以一种无法加以解说的情感与心理,醉心于号称 “红学”的一部名小说。它的开端,便以一僧一道出场,各自歌唱一段警醒尘世的警语与禅机,然后又以仙凡之间的一块顽石,与一株“小草剧怜唯独活,人间离恨不留行”的故事,说明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缠绵反侧的痴情恩怨,都记在一本似真如幻的太虚幻境的账簿上,隔着茫茫苦海,放在彼岸的那边,极力衬托出梦幻空花,回头是岸的禅境。作者在开始的自白中,便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警句,这岂不是《楞严经》上,“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以及“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的最好说明吗?所以有人读《红楼梦》,是把它看成一部帮助悟道的好书 ,有人读《红楼梦》,便会误入风月宝鉴,红粉迷人的那一面,其中得失是非,好坏美丑的问题,都只在当事人的一念之间而已, 吾师盐亭老人曾有一诗颂云:“色穷穷尽尽穷穷,穷到源头穷亦空,寄语迷魂痴儿女,寥天有客正屠龙。”应是最好的结语。《禅宗与道家》(东方出版社)----------





-《红楼梦》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与有名的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乎俯拾皆是。难怪后人有强调《红楼梦》是一部道书。甚至,赶上现代的时髦,又说是一部禅学了!世法与佛法是同样的道理,我常常鼓励出家的同学要懂世法,世法懂了,佛法就通了。《红楼梦》里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一辈子最讨厌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贾宝玉的父亲亲自所写,挂在贾宝玉的书房里,借此教育他,后来,贾宝玉懂了这两句话,也就出家当和尚了。其实,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法?《红楼梦》全部都给你点出来了,只是一般人看不懂罢了。我们人类的历史,几千年来、几百年来的人事物到哪去了?你看《三国演义》开章那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多美的文学境界,也是最好的佛经,不用佛学名词描写人生的幻化,多美!又如《红楼梦》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人生一切都是幻化,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幻化,我们自己也是幻化,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诸行无常。《老子他说》《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蒋勋:《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