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
快速浏览
≌≌《风水择日区》≌≌
≌≌阴宅风水≌≌
≌≌峦头欣赏≌≌
≌≌阳宅家居≌≌
≌≌择日择吉≌≌
≌≌卫星图片≌≌
≌≌问题-讨论-经验-理论-综合研究≌≌
≌≌三元-三合-飞星-辅星-综合讨论≌≌
≌≌《起名预测区》≌≌
≌≌起名改名≌≌
≌≌八字命理≌≌
≌≌奇门遁甲≌≌
≌≌六爻预测≌≌
≌≌测字解签≌≌
≌≌《术数资料区》≌≌
≌≌风水择日资料≌≌
≌≌命理起名资料≌≌
≌≌《信仰文化区》≌≌
≌≌佛学世界≌≌
≌≌道家天地≌≌
≌≌诗词文学≌≌
≌≌中医知识≌≌
≌≌行善捐助平台≌≌
≌≌《休闲生活区》≌≌
≌≌风水故事≌≌
≌≌七嘴八舌≌≌
≌≌易友联络≌≌
≌≌《网站管理区》≌≌
≌≌坛务工作区≌≌
登录
注册
游客
帖子:
今日:
我的主题
我的回复
我的收藏
好友近况
登录IP: 3.139.235.76
首页
搜索
社区服务
广告管理
勋章中心
帮助
道具中心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推荐排行
wind
blue
wind5
≌≌阴宅风水≌≌
≌≌择日择吉≌≌
≌≌阳宅家居≌≌
≌≌三元-三合-飞星-辅星-综合讨论≌≌
≌≌八字命理≌≌
≌≌峦头欣赏≌≌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阴宅风水≌≌
» 山西行)))大清相国陈廷敬墓和三代老祖坟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1
2
3
4
5
»
Pages: 1/20 Go
新 帖
主题 : 山西行)))大清相国陈廷敬墓和三代老祖坟
使用道具 |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灵珠子
万法皆由缘
级别: 总坛主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QQ联系
UID:
1
精华:
86
发帖:
11658
威望:
16575 点
金钱:
680626 RMB
贡献值:
1500 点
好评度:
3673 点
在线时间: 134974(时)
注册时间:
2007-10-17
最后登录:
2025-04-07
楼主
发表于: 2015-01-26 14:28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1
山西行)))大清相国陈廷敬墓和三代老祖坟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默默 执行加亮操作(2015-02-15)
B uso `G
A9g/At_
考察了陈廷敬的父母坟后,我与易友马上回程,趁时间还早,想打探一下陈廷敬的其他老祖坟,但问了几个老乡都不大清楚,最后没办法,反正闲着是闲着,就随意去葬陈廷敬本人的墓地看看。
e|W;(@$<
skXzck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在皇城村北2公里处静坪山,静坪山又名龙凤山,占地16000平方米。
{0lu>?<
@-L\c>rqT
auB 931|
:{^~&jgL
1
c#CV5J\Kk3
图1,墓地入口是一座豪华的石牌坊,中间刻有:皇恩宠赐,辅弼鼎臣。
t*;KxQ+'?
am!ssF5s
2D:,(
H)h^|A/vO
*DvX||`&
g-jg;Ri
2
4s~X
图2,过了石牌坊,可看到穴星的侧面,此时正是红叶满山。
q6*i/"mN*
$UdBZT-
Tt9cX}&&
k q]E@tE*3
{]U \HE1w
u Fw1%
3
XZ{rKf2
图3,路中间是刻有挽诗的碑亭。
CJh,-w{wJ"
pouXt-%2X
b%*`}B
wx`.
'<vb_8.
3UmkFK<
4
`1n^~
图4,再往内走,路旁是10通高大的神道碑,外砌护碑亭,碑文详尽记载了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去世后的深切缅怀。
3s|:7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好评度:+1(wzp1688) 优秀文章
威望:+5(谢广铭)
金钱:+100(火生) 优秀文章
金钱:+200(三江元缘) 优秀文章
[大地寻龙不辞远,平生好入青山游。]
QQ联系:86502079,微信工作号:ok808808ok(认清号码,谨防假冒)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灵珠子
万法皆由缘
级别: 总坛主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QQ联系
UID:
1
精华:
86
发帖:
11658
威望:
16575 点
金钱:
680626 RMB
贡献值:
1500 点
好评度:
3673 点
在线时间: 134974(时)
注册时间:
2007-10-17
最后登录:
2025-04-07
沙发
发表于: 2015-01-26 14:29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nyqX\m-
5
9XtO#!+48
图5,这是陈廷敬墓,入眼一看,就觉偏离脉气了。
J^CAQfcx
Iox )-
2Sa{=x N)
WkE="E}
Li|~%E1
g(X`.0
6
<QFayZ$
图6,脉气应该是偏于墓的白虎方。
+D4m@O
CmbgEGIh[a
1$Q[%9
QwpX3 k6
zSD_t
%{4U\4d@'
7
-6I*k |%8T
图7,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年届73岁的陈廷敬“以疾乞休”,未获准。第二年张玉书、李光地两相一死一病,宰相三缺二,陈廷敬自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继续担纲《康熙字典》,直至去世。其间,帝勉励他说:“卿是耄旧,可称完人。”为他御题“午亭山村”匾,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陈廷敬病重,帝心急如焚,“专遣侍医,往调良药,频加存问,驰赐珍馐”。他病逝后,“上深惜之,亲制挽诗一章,命皇三子允祉奠茶酒”,“命南书房翰林励廷仪、张廷玉赍焚”,“又命部院大臣会其丧,赐白金千,溢"文贞"。朝廷大臣去世,按制皇帝只写一篇祭文,可却为陈廷敬写了三篇祭文。作为汉族大臣,被满族皇帝一生倚重,死后给予殊遇,可谓备极哀荣,非常难得。
EVZ1Z
q78OP}
LTzdg >\oJ
8rS;}Bt
e(a,nZF.
2]9 2J
8
=O"]e/CfO
图8,陈廷敬是陈昌期之长子,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中进士。会试时,顺治发现还有一个顺天府的考生也叫陈敬,为便于区别,特命加“廷”字于泽州陈敬名中,陈廷敬之名由此而来。也许就是这一“廷”字,使陈廷敬与朝廷结下了不解之缘,宛如插上翅膀一般,青云直上。
B0gD4MX/
陈敬自幼受到严格而系统的教育,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9岁那年,陈家花园牡丹盛开,其父陈昌期设宴邀请同僚好友前来赏花。席间,有人想试试陈敬的文才,就以牡丹为题,让他咏诗一首。他略一沉吟脱口而出:“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要使物皆春,定须春恨释。”此诗一出,满座称奇,连他的母亲张氏也惊讶地说:“此子欲使万物皆其所耶!”(《午亭山人年谱》)足见其从小就志向不凡。
*S.FM.r
有意思的是,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年仅13岁的陈敬与父亲一道到潞安附(今长治)考秀才,以童子第一入州学,而年已46岁的父亲成绩却远远不如儿子。
[t3 Kgjt
陈廷敬得中进士后,春风得意地开始了宦海生涯。他入仕初期的官职主要是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似乎不掌实权,不过是个教师而已。但作为教师的他,所教的学生却非同一般,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康熙。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上述官职均是在康熙年间获得的,也就是说,他不是给身为太子的康熙当老师,而是给身为皇帝的康熙当老师,由此身价倍增,对康熙乃至整个朝廷的影响非同小可。
"ldd&><
在为皇帝讲学的过程中,陈廷敬的卓越才干和优良品德得以充分展示,康熙对自己的这位老师格外青睐,陈廷敬的官运随即一路飙升: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入职南书房行走,这成为他仕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说担任教师给了他接近皇帝机会的话,那么入职南书房行走则使他获得了参与机密决策的权利;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升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会试总裁;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改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迁工部尚书;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户部尚书,同年转任吏部尚书,兼管修书总裁事务。
4v_Hh<%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礼部、工部、吏部,轮流担任3个要害部门的主官,可见康熙对他的信任与器重无与伦比。其间,他“经筵讲官”的身份一直不变,康熙太需要他这样一位“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的老师了。
O9d"Z$~n=j
不管是担任“日讲《起居注》官”,还是长期充任经筵讲官”,陈廷敬的主要职责就是同康熙探讨学问、治道。在进讲时,康熙有时还要根据当时的政事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无形中给陈廷敬搭建了一个阐发己见、施展抱负的绝好平台。陈廷敬在《午亭文编》卷二十九中这样回忆:“每当玉音下询,获申奏时,讲义之外,薄有敷陈。”
onRTX|#
陈廷敬在经筵日讲中,主要是向康熙灌输程朱学术,希望康熙“天德与王道同功,修己与治人兼至”,故其“凡入讲幄,开陈王道,摈弃异端,详端竟委,必期积诚感格而后止”。他还受命编写《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报呈康熙钦定,“所推演者皆作圣之基,为治之本,词近而旨远,语约而道宏”。
VVAc bAGJ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藩之乱平定不久,陈廷敬及时提醒康熙,要充分利用人心振奋、上下一心的大好时机,为清朝的宏大基业制定长远战略。他说:“至于世道修明之日,人心联合之时,正当大有为之际,必有纪纲宏远之规模,为社稷灵长之大,计虑万年。”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急功近利,“毋狃于旦夕”,“成大事,毋狃于小利”。
UP)<(3YA
康熙对陈廷敬所传授的帝王之学极为赞赏,特为《日讲四书解义》作序,称自己“孜孜求治,留心学问”,“命儒臣撰为讲义,裨益政治,同诸经史进讲,经历寒暑,罔敢间辍”,明确宣布清朝将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究先圣之微言,则以此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一道同风之治,庶几近于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康熙起居注》)
w.aEc}@(^
在清代,官场险恶,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正如康熙所言,“彼此倾轧,伐异党同,私怨交寻,牵连报复”。置身其中的陈廷敬对此深恶痛绝,仗义执言,利用讲筵奏对之机,鞭辟入里地谈“及小人”问题,提醒康熙警惕。
k ZF<~U
《午亭文编》记载了当时君臣二人围绕小人”展开的一番对话,十分耐人寻味。陈廷敬说:“从来上之德意不能下究,民之疾苦不能上闻者,皆小人为之壅蔽于其间也。故贵解而去之。小人之害,有不可胜言者。盖小人未得志之时,必工为谄媚之术,既得志之后,则肆其险毒之奸,是以断然必解而去之也。”
c%hXj#;
他又说:“君子光明磊落,即有过失,人所易见;小人巧佞回邪,患得患失,凡所以贪位固宠者,无所不至。又能形人之短,见己之长,能使人主信任而不疑,故得专权而肆其恶。“小人谗害君子,不在大庭广众之际,而在于筵闲私语之时。使人主听受其言而不觉,故圣人比之为暮夜之贼,惟圣明之主严绝其端,则可以无此患也。”
L[9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