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font="]因罪障福德不同故,虽处一处,所见不同,所得不同
[font="]=========================================
▼▼▼
《华严经》:
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亿无量饿鬼,裸形饥渴,举体焦然,乌鹫豺狼竞来搏撮,为渴所逼,欲求水饮,[font="]虽住河边而不见河;设有见者,见其枯竭。何以故?深厚业障之所覆故。
▼▼▼
《华严经》:
譬如地中有诸宝藏,种种珍异悉皆充满,[font="]有一丈夫聪慧明达,善能分别一切伏藏,其人复有大福德力,能随所欲自在而取,奉养父母,赈恤亲属,老、病、穷乏靡不均赡;[font="]其无智慧、无福德人,虽亦至于宝藏之处,不知不见,不得其益。
因各各罪障不同故,虽同见佛,而见佛色身有种种差别
===============================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毁犯佛禁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炭人。
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炭人。
比丘众中有一千人。见佛色身如赤土人。
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
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
如是四众各各异见。
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色身如白银色。
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佛色身如蓝染青色。
众生各随心业。同于一处。见各差别。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
===========================================
▼▼▼
《大方广如来不可思议境界经》:
以一切法犹如幻焰不坚牢故。譬如此会十佛世界微尘数等大菩萨众。皆共住此摩竭提国十二由旬。不相障碍。彼一一尘各受无数诸佛世界。或仰或覆。或相向背。或复傍住。或相涉入。而无障碍。亦复如是。如人梦中见于一处。有种种事。以非实故。而无所碍。是一切刹。靡不唯其心之所现。或见劫烧。或已烧尽。或风所成。或净或秽。或复无佛。皆由众生随自心业。见如是等种种不同。譬如饿鬼饥渴所逼。诣恒河所。或有见水。或有见灰脓血便痢。不净充满。众生亦尔。各各随业。见其佛土或净或秽。或佛在世。或入涅槃。或处道场。为众说法。或有闻说第一义谛。或复闻说赞叹施法。或见行住。或见坐食。或见身长世人一倍乃至七倍或一由旬。或百由旬。或千由旬。或见威光如日初出或如满月。或由业障值佛世尊久已灭度。或有不闻诸佛名字。如彼饿鬼。于恒河中。都不见水。但见种种杂秽之物。或见诸佛。各从本土。示现威德大菩萨形。来入此会或一刹中。众生唯见劫火所烧。或一刹中。众生充满咸共见佛。或见如来摄一切刹入一佛刹。以一佛刹入一切刹。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
虽诸天共宝器食,而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
▼▼▼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同处于娑婆世界,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
==============================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法性品第五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应游净土,娑婆世界是不清净,云何世尊出现此土?”
尔时,佛告光德天子:“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
于是,世尊即以神力现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琉璃所成,无诸山陵堆阜荆蕀,处处宝聚香华软草,流泉浴池八功德水,七宝阶砌树木华果,咸说菩萨不退法*,无有凡夫唯见十方诸大菩萨,不闻余音唯闻般若波罗蜜声,处处莲华大如车轮,青红赤白一一华中,皆有菩萨结跏趺坐,即见如来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甚深法,无量百千释梵护世,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所说无虚真实不二,如世尊说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名字甚为希有,况复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演说!”
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者。各随心业,同处一处,所见不同
==========================
▼▼▼
《摄大乘论释》卷4,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
“释曰。复为成立无有境义。故引余教及余道理。谓诸菩萨成四法等。相违识相智者。更相违反故名相违。相违者识名相违识。生此识因说名为相。了知此相唯内心变外义不成。故无有义说名为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者。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一物实有为互相违。非一品类智生因性不应道理。云何于此一江河中。已有脓血屎尿充满。持刀杖人两岸防守。复有种种香洁舍宅。清净街衢众宝严地。清冷美水波浪湍洄。虚空定境。若许外物。都无实性。一切皆从内心变现。众事皆成。”
虽同在一处,各随其业所见不同。
===================
▼▼▼
《华严经》:
譬如夜叉宫殿与人宫殿,同在一处而不相杂,各随其业所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