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孫(1175-1267),讳衍,字传万,宋岁贡生,赐进士,以诰赠中宪大夫终老,原住宁化县石壁村,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西洋村(今白砂镇茜洋村),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元配陈氏(1174-1262),谥慈大娘;德配阙氏(1184-1271),谥惠二娘,俱赠恭人。生18子,有108孙(附一)。 张化孙墓,在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又称“倒插金钗”自然造型,申山寅向兼坤,丙申丙寅分金。碑石上书:“诰赠中宪大夫清河张氏大始祖讳衍字化孙号传万之墓”,碑石右下方镌刻有“十八房重修”字样。据载,墓地曾先后进行过5次维修:明万历43年(1615)、清康熙11年? ?672)、清乾隆17年(1752)、清道光18年(1838)和最近一次1995年开始全面整修。陈、阙恭人墓距张化孙墓地一公里左右的官地村水尾神仙坑,墓地呈“雄鸡展翼”(又称“飞凤展翅”)自然造型,清雍正三年(1725)更修,嘉庆十年(1805)按原山向分金更葬,1995年开始,与张化孙墓同时全面整修。 1996年,上杭县政府将张化孙墓和陈、阙恭人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至今,已有7万多张化孙后裔前往祖地祭祖,主要有:广东省汕头、汕尾、五华、梅县、蕉岭、平远、大埔、兴宁、丰顺、从化、新丰、紫金、海丰、陆丰、深圳、惠东、惠来、饶平、潮州、东莞、河源、揭西、肇庆;江西省兴国、会昌、瑞金、南康、遂川、赣县、于都、萍乡、安远、修水、铜鼓、上犹、寻乌、永丰、吉安、崇义、泰和;福建省漳州、诏安、平和、南靖、长汀、武平、永定、连城、龙岩、漳平、上杭;浙江省云和、龙游;湖南省浏阳;广西省贵港;台湾省屏东、基隆、台中、桃园、台南、台北、高雄、丰源、云林以及澳门、马来西亚等地宗亲,香港、新加坡等。 据查,台湾现有700万客家人(占台湾总人口30%)。在台湾的十大姓氏(陈、林、黄、张、李、王、吴、蔡、刘、杨)中,张列第四位,总数达10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自称是上杭张化孙的后裔。据上杭张化孙研究会统计,海内外张化孙裔已有上千万人,遍布闽、粤、赣、湘、浙、桂、香港、澳门、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各地。可以说,凡有客家人的地方,都有张化孙的后裔。他们敬称张化孙为鄞江始祖(汀江旧称鄞江)。因其上祖张祎(字彦仲,系得姓始祖张挥的103世孙),西晋时曾为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至江左(江苏南京一带)任职,其裔孙又从江左继续南迁,张化孙系其嫡传,其后亦称张化孙为“鄞江始祖闽粤江左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