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乡 N3$%!\~O
|zCT~#
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 DqN<bu2
@/f'i9?oM`
孔子慢慢长大,但命运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氏独自抚养他,贫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A-*y[/
} 8&?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建国说,据《礼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他小时候在鲁国生活,长大后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这个举动,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i@2_r\&H
W:hg*0z-*
孔子曾说,丘者,殷人也,每次回到故土,孔子都不忘到祖坟上祭拜,忆古思今,感慨良多。在这里,埋着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 u/ZV35z
a4E{7c
也许在某一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时刻:武王伐纣,殷商覆亡,微子启封于宋地;几世传承,拒受王位,弗父何食采于栗…… 67D{^K"KT
Ahf71YP
从夏邑县当地老人口中传下来的说法,孔氏几位先祖的埋藏地叫孔林,规模宏大,主道两侧,石人、石狮、石马等石像林立,从大门到墓地绵延2里多地。 ;]\>jC
/C\tJs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黄河浪沙的冲淹沉积,加上兵荒马乱的破坏,当年的孔林,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rm?C_
UVlh7w jg
孔氏旧祠 sEzl4I
G5,g$yNs
孔子还乡祠仍在,但游人稀少 KJP}0|[
(\M#Ay t)
孔林虽已不复存在,但为纪念孔子还乡祭祖的孔子还乡祠却保留了下来。 cf+EQY
[~{'"-3L0
夏邑县城北7公里王公楼村,南北主路的尽头,就是孔子还乡祠。和文庙规制一样,孔子还乡祠坐北朝南,大门朱漆剥落,门锁锈迹斑斑。 f(UB$^4
NE5H\
大门内,一条甬道直通大殿,青石铺路,路中间一尊孔子站像。这座像于1988年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赠,高3米,铜像双手合一,笑容可掬。 ;>*Pwz`~jT
cJLAP%.L
再向前行,进入大殿,里面供奉着孔氏先祖,从微子启到弗父何到叔梁纥,共11人。桌摆香案,前有蒲团,供人祭拜。 p>9|JMk
OuMj%I
7月22日上午8点,一个略显内向的少年打开大门,摆好桌子,开始给孔夫子和众位圣贤上香。他叫邵小恒,这座孔子还乡祠由他和父亲邵东旭打理。上香时,他深深鞠躬,然后细心擦洗桌案,这是他每天的固定工作。 4H*M^?h\#
5hj
_YqQ7
他说,现在的游客很少,有时一天都不一定来人,但他并不无聊,因为门庭宽大,来门口纳凉的人不少,交流聊天还是能找到人的。 Ny` =]BA
?A]/M~3B
历经沧桑 X+[h]A
q{CD:I:-
还乡祠多次重建,模样已变 U%r|hn3
AkAQ%)6qV
夏邑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王书生记得,1999年,时任夏邑县教育局负责人的他,接待了200多人来祭祖。这些人来自山东曲阜,来祭拜孔氏先祖。 u2
t=*<X
!D|c2
“在曲阜孔庙中有一座碑,上面记载着孔氏祖籍在夏邑。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王书生说,于是,在还乡祠堂前也立了一块“孔子祖籍夏邑”碑。 f)1*%zg%
@p%WFNR0
其实,还乡祠早在唐初就建立了,之后遭遇战火,多次被毁。它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两殿、一厅和碑林。宋真宗时,孔子45代孙孔良铺、孔彦辅由曲阜来此定居,对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圣祠)。而且,只有还乡祠可以像孔庙那样,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 iiLDl
a&Z;$
然而,岁月改变了它的模样。现年64岁的老许,就是王公楼村人,他还记得,小时候,还乡祠还有前后大殿、东西厢房。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当成了小学,当时他也在里面读书,后来,因为还乡祠墙砖风化严重,成为危房,被扒掉后改建。没过多久,如今人们看到的祠堂建成了。 '_B;e=v`
BT^HlW<
孔林传说 Plj >+XRO
XImX1GH
彭姓多出大官,与孔林有关? j.kv!;Rj=
WX4f3Um
从还乡祠向西大约1公里处,是孔林的旧址。孔林北侧有一座彭林,在当地,彭林与孔林有一个“官(棺)上官(棺)”的传说。 e:+[}I)
MGLcM&oR
民国时期出版的《夏邑县志》记载:明代,夏邑彭氏始祖一担挑两儿,自江西迁来,居住在县北的司道口。当时的司道口是豫东重镇,有水旱码头,他便在这儿做生意,慢慢发展起来。 kca#ssN
~B\O{5W
夏邑县前文联主席陈进说,彭家是外来户,没有一寸土地,家人死后只能埋在西南古黄河河道那片荒地里。 `l ?(zy:R
Ejt?B')aB5
这位彭氏始祖去世要埋葬时下着大雪,他的两个儿子无法抬棺,只好套个牛车拉着棺木往古黄河方向走。由于积雪太深,他们走到一处高地,便再也走不动了,兄弟俩决定就地掩埋父亲。没挖多深,发现下面有一口大棺材,兄弟两人已筋疲力尽,就将父亲的棺材埋在了上面,便有了“官(棺)上官(棺)”的传说。 g&r3;
zK>}x=
在秦代以前,人们埋葬先人时一般不筑坟,自防叔避难逃到鲁国后,孔林无人看守,加之黄河冲淹,大雪掩盖之下难以发现这里是墓地,也很正常。 !QlCt>{
p735i`8
后来,彭家生意越做越大,后代出了不少大官,当地人都笑称这是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