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马贵石门相关介绍 V>}@--$c-r
马贵石门胜境位于高州市东北马贵镇约3公里朗练村边。这里青山如黛,怪石嶙峋,古树郁茂,山鸟对鸣,溪水湍流,古刹卓立,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其景点颇多,诸如石山奇观、石门迎客、出米孔壁、一树三子、莲花石座、盘王古殿、刘三太庙、文昌塔阁,浮碗石池、宝鸭石底、石形菠萝、石鹰展翅、石锁龙穴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景点。今采撷8个景点及其传点略作介绍。 [; M31b3
石门奇观 石山位于石门胜境内。该石山宛若巨型山石盆景。石山高30多米,方圆80余平方米。山中怪石嶙峋,石身遍布溶岩洞孔,大者如窑,可容纳数人;小者若孔,仅可入拳。洞也迂回曲折,幽深莫测。整座石山下大上小,以石为主,呈金字状,故称石山。山上古树茂密,浓荫匝地,野花竞放,香气袭人,古藤攀绕,异草丛生;山腰数间古刹掩影绿树之间,更为石山平添了几分神秘感。石山景致奇观,美不胜收。 X+;F5b9z
石门迎客 石门位于石山的左下方。其由两块斜立的巨形花岗石块并与石旁的古树相交,搭成拱状门,故称石门。此门一侧通马贵(旧叫马贵堡)至阳春,另一侧通古丁(旧称古丁堡)至高州。清同治年间进士、马贵人李少朴以石门的鹤顶格撰联曰:“石列四隅天献巧,门通两堡地钟灵”。 F"O{eK0T
该联把石门奇特景致表现无遗,极为恰当贴切。旧时石门是高州通往阳春古驿道必经的地方,旅客到石门时,往往被其奇观胜境所陶醉,必定观赏片刻才赶路。而游客慕名前来揽胜者,也必定到石门一览其景,故人们美其名曰:“石门迎客”。 nenYP0
出米孔壁 位于石门侧离地表约3米高的石壁上。孔呈圆形,拳头般大小,孔内屈曲窃冥,神秘莫测。相传旧时此孔每日都会流出三四升白米,足够一家三口一日食用。有一年大旱,禾苗枯死,颗粒无收,村民只得上山采野菜、摘野果,却无意中发现出米孔流出雪花花的白米,于是她便捡起装回家里食用。以后,她每日还到石米孔壁下捡米装回家煮野菜与村民分享,共度荒年。此事被一个贪心人知道了,为了取得更多的白米,一夜,他偷偷地来到了米孔壁下,用石块垫高将手往石孔内不断掏取,然后搬回家中出售,牟取暴利。贪心人自私自利的行业,引起放米于石孔的神仙不满,于是便停止放米石孔内,自此出米孔再没有白米流出来了。但今出米孔犹存。 6
W/S?F~{
一树三子 位于石山山顶上。该树是一棵奇特的大树,春暖花开,夏秋结子。开花时分别开出三种花,结子里又分别结出三种子,故人们称该树为“一树三子”。它缘何如此?其实该树为“合三为一”的树。先为二棵本地杂树缠绕交错一起生长,后又有一棵榕树对它紧紧地包围盘缠一起生长而成一巨树。如今该树高20余米,树干要二人合抱才能合拢,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游客参观该树时无不称奇。 b#h?O}
莲花石座 位于石山后半山腰处。石座直径约1.4米,高1.2米,状如莲花,故称莲花石座。相传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常去游四海,了解民情,普济众生。一日,她云游到石门境地,发现这里山青水秀,林茂石奇,特别是有块像她常坐的莲花石,于是拨开云层,飘然而降,来到那块莲花石上坐下休息观景,并询问当地民情后,才又远游它方。后人在观世音菩萨坐过的那块莲花石上塑了一尊观世音菩萨神像,并立庵以祀。今庵称慈云庵。 j I
刘三太庙 座落在石山右侧。此庙建于清初,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兴建。庙通面宽9米,通进深13米,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墙壁绘有精致的工笔墨画多幅。庙门前有较宽阔的空地,庙侧一弯溪流绕庙而过,庙旁古树枝繁叶茂,,浓荫盖庙。该庙属高州市(原信宜县)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也把该庙编著入册,可见它是高州市为数不多的古庙宇建筑。马贵乡民缘何兴建刘三庙呢?相传刘三姐曾到马贵、古丁、深镇等一带传歌,在马贵石门村传歌时,她与村民非常融合,同吃同住同劳动。日落她荷锄而归,夜间她教村民唱歌,因而深受村民的爱戴。刘三姐病逝后,村民为纪念也,就在石门立庙塑像以祀。 FoM4QO
文昌塔阁 座落于刘三太庙背后。原地有一座20多米高的文昌塔(又名文笔),是清同治年间进士李少朴捐资兴建的。民国18年(1929年)重修。该塔建筑结构颇具特色,是元代建筑艺术形式的一处。它是作为当地科举成功,人才辈出的象征。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故重建了一座文昌阁,阁为两层,下方上圆,下层约8平方米,上层约6平方米,内有旋转扶梯到达上层。上下层内塑有文昌神像。阁前建有小塔一座,塔高约1.2米。文昌阁与文昌塔顺着山势而建,布局巧妙,浑然一体,颇为奇特。 ~@ZdO+n?
浮碗石池 位于文昌塔阁右侧的山溪里。该池由几块花岗石围垒而成。池水流动,清澈鉴人,掬水而饮,清凉甘甜。特别是石池会浮瓷碗。相传仙人为帮助村民解决缺碗之需,特设置了这个浮碗石池,逢年过节,神日神诞,喜庆吉日,村民没碗够使用时,就可到石池前借碗,只要合掌闭目,口念“请借碗用”,随即会从石池浮起个个瓷碗,故称此池为浮碗石池。人们借碗使用完后,必须如数归还,不得欠缺。尔后浮碗石池被一个有借不还的人破坏了,从此石池尚存,但不再浮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