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没有思维而深信佛功德,会对占卜师更有信心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529
威望: 2604 点
金钱: 2696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829(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09:30

0 没有思维而深信佛功德,会对占卜师更有信心

没有思维三宝功德而深信,会产生怎样的过患?此处主要就对佛宝深信而言,引自博朵瓦尊者的语录。未思维佛陀功德而深信,会导致对佛智的信心还不如对一个世间占卜士的信心。
【“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
“我们对于诸佛的微妙智慧,尚且不当成准确的占卜。”
首先指出偏差。“诸佛妙智”,指诸佛的微妙智慧,佛所获得的无上圆满的一切种智。“准”,是准确,“洽”,是洽合,也就是表达很灵验的意思。“占卜”,就是通过打卦等方式来预测未来吉凶。我们对于佛的智慧,尚且还不认为是准确的占卜,也就是对于佛智慧的信心还不如对一个准确占卜的信心。这是未能深信佛智的表现。下面尊者具体解释这种表现,首先讲对占卜士具足信心的状况。

【此复说云:“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
博朵瓦尊者又这样说:“譬如说,遇到一个很准确灵验的占卜士,他说:我晓得你今年没什么灾难。这样听他讲了后,我们内心就很安然泰然。如果他说:你今年有灾,应该做这件事情,那件事情不要做。我们听了后就会努力地奉行;如果没有做到他所讲的,心里也会不安,心想:他是这样说了,该做这样、不该做那样,我没有能照办。这样内心起忧虑。”
从这段描述中,不难领会我们对占卜士具信心的状况。这点从两方面体会,他讲有灾和没灾时我们的表现。首先,假如碰到一个算命很准的占卜士,会看相、打卦等,占卜了以后说:你今年没有灾难。我们因为对他具信心,所以听了心里就很安泰、安稳,没有什么忧患。为什么会安泰?因为信他的话。今年到底有没有灾,对我们而言是未知数,但因为信占卜士,他说没有灾,我们就信他,真的以为没有灾,今年会没事很平安,这时就很放心,心很安泰。
从“心安泰”三字中要看出,我们对占卜士具信心的内心状况。假如是没信心的人,占卜士说同样的话,他不会有安泰的反应,会觉得无所谓,因为没有信心。他会想:我今年有没有灾,跟你说的有没有灾没有关系;你说没有灾,但到底有没有灾我也不晓得;我不信你,所以你讲我没有灾,不能让我心安。
不信的人不会心安泰,一切还是跟以前一样,但是有信心就不一样。从“心安泰”就能看得出来,我们对他是相信的,所以他说没有灾,我们就真以为没有灾,然后内心就很安稳。
第二种情况,“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如果占卜士说:今年你有灾,会倒霉,要注意一年当中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这样一指点,“则励力为”,我们就很努力地照办,依教奉行,该做的事情努力做,不该做的尽量不做。为什么能“励力为”?因为心中对他相信,信任他的话,觉得他讲得对。他说该做这事,不该做那事,以此就能避免今年的灾难,我们就相信这是真实的消灾免难的方便,所以才努力地依教奉行。要从这些地方看到,我们是怎么相信占卜士的。
假如没有做到会怎样?“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做是说,我未能办。”如果没有能办到他所讲的事情,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做了,这时内心不会无所谓,会不安,想着那个算命的是说了这些话的,可是我没有做到。这个心里活动显示我们很在乎他所讲的,很想做到,没有做到时,心里还惦念着他讲的那个事情还没做呢。这就代表他的话我们听进去了,装在心里了,并不是无所谓的态度。
以上这段明显显示了我们对于占卜士是有真实信心的,他讲什么马上相信,他吩咐什么也都唯命是从,办不到时内心还很忧虑。下面再抉择我们对佛却没有这般信心,以此显示了我们的颠倒。
【“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反作是言: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轻弃佛语,唯住自知。”】

“如果佛制戒说,这这要断,这这要行,我们哪里放在心上呢?如果没能成办,又哪里会忧虑呢?反而找借口说:教法中,虽然说了那样的行持,但是由于现在的时代和环境不能实行了,需要这样做。于是轻视弃舍佛语,唯一住在自己的知见当中。”这是我们的真实状况。
“此此”就是这这,表达这一点、这一点应当断,这一点、这一点应当行。比如佛在经教中常说杀生、偷盗、邪淫要断,就是这这行为要断;相反不杀、不盗、不淫、布施等等行为要行,就是这这要行。
“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佛陀如果制定学处说,这些要断除,这些要行持,我们哪里会放在心上呢?如果未能成办,哪里会忧虑呢?

这要与上段内容对应来看,同样是两方面,佛陀作了吩咐以后,我们有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而奉行?没有做到时心里有没有忧虑?首先我们对于占卜士的吩咐(比如今年你要做这事、不要做那事,这样能免灾),马上相信,放在心里努力去做。而对于佛制却没有这样的表现。佛虽然制了种种戒律的学处,但我们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总感觉是一种约束。经教中种种断恶行善的教诫,我们很少真正放在心上依教奉行。这是我们现今的状况。
其次,对于占卜士的话如果没有做到心里会惦记着,现在对佛制我们却没有这样的心,即使违背了佛制,心里也没有忧虑。比如佛在经上讲,佛弟子应当受持种种粗细的学处,如过午不食等。现在我们没有做到,心里也没有去忧虑,感觉没有做到很正常,没把它当回事。这是我们现今的状况。
不放在心上,做不到也不去忧虑,这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如果有信心,绝对会放在心上,时时勤奉行,没有做到也会忧虑。但凡我们很重视的事情,绝对会有这两方面的表现,不重视的事情,就没有这表现。重不重视,取决于有没有信心。现在对于佛的教诫,我们不重视,是因为我们对佛没有信心。
不但不忧虑,反而给自己找借口。“反作是言: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这些教法中虽然是按那样说了,说那些该断、那些该行,但是由现在时和处方面,不能实行了,需要这样做。
“时”指时代,“处”指环境。也就是,他会想虽然佛在教法中说了佛弟子要行这样的行为,要断那样的非法行,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于佛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不能实行佛所讲的学处了,而需要这样做,就是按照自己心里想的那样来行持。“轻弃佛语,唯住自知。”像这样轻视舍弃佛语,唯一住在自己的知见中。这种想法非常普遍。
此处要简别一点,戒律中确实有随方毗尼,也就是由时处的转换,有一些学处确实可以由一些圣者大德来作适合当处的变通。因为时处不同,有一些细微的学处确实做不到,这样可以有随方毗尼的权宜方便。
但是此处这种颠倒想法,并不是如理观察以后,制定随方毗尼作变通,而是不作观察,随顺自己内心的见解。对于教法中的应断应行,他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一概随顺自己的想法。却以时处为借口,认为这样那样的学处,今天都没有办法做到了。我们今天已经是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不同于佛陀当年了,佛当年所制的很多学处都做不到了,所以不应再那样做,应该按照今天的方式来做。这是此处这种想法的内涵。
譬如过午不食,这是佛所制的学处。他会想:过去古人很清苦,不吃饭可以,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色身很羸弱,如果不吃饭,还怎么有劲闻思修?所以过午不食不该做了,在今天这个时代环境已经不适合了。像这样舍弃了过午不食的学处,就是此处所说的情况。
不是因为时代、环境的原因做不到,而是内心随顺自己的知见,不愿奉行佛所制定的学处,找个借口就说今天的时代环境已经不容许这样做了,所以我就不做。像这样,轻视舍弃了佛语,唯一住在自己的知见中。
此处“佛语”和“自知”是两个,要看自己取哪一分。看重自己、对佛语没有信心的缘故,就会轻舍佛的教语,随顺自己内心的知见。这是很颠倒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反照自身,会发现这一点非常普遍。
今天虽然名为三宝弟子,但由于对三宝信心不足,很多时候内心所执持的,不是佛在经上的教语,不是佛教诫我们的知见,而是自己有一套。自己认为世间应当是这样,取舍应当这样做,住在自己的知见中,舍弃了佛在经上的种种教诫。
由以上两段的对比就能看出,我们对于佛智的信心远远不如对一个普通占卜士的信心,这是何其颠倒。占卜士说什么话,我们马上就信。可是佛具一切种智,给我们制定的种种戒律学处,我们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奉行的心,做不到心里也不在乎,没有忧虑。不在乎也就罢了,反而还无羞耻心找借口说:在今天这个时代环境下做不到,这些就不该这样做,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做。像这样,舍弃佛语,住在自己的知见中,这是何其颠倒。
本来佛具一切种智,遍见一切粗细业果缘起,能无误了达所有一切粗细取舍义,所以佛制定的学处绝对能让我们离苦得乐,远胜世间的占卜打卦。但我们对于佛的智慧、从佛智中流出的教语,没有信受的心,还不如信受一个普通打卦的人,这是我们应当惭愧之处。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没有思维而深信佛功德,会对占卜师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