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话:清明与省思
级别: 上宾

UID: 67
精华: 1
发帖: 1732
威望: 472 点
金钱: 18224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08 点
在线时间: 20936(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7-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4 15:02

0 话:清明与省思

={jj'X9  
清明節的由來 gb}ov* *  
文/史珂 整理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代《帝京歲記勝》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清明前後,氣候逐漸轉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M7YbRl  
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飄飄,和風拂拂,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此時春色如畫,踏青春遊,掃墓祭祖,是傳統習俗。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句是清明生動的寫照。 清明節由來 關於清明,有一則感人肺腑的古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G{zxP%[E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_*xY>?Aq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 (O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VmZDU(M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OD?y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mt[ #=Yba  
 gOp81)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以後的第十五天,相當於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eipOX  
      為什麼稱為「清明」?一般有兩種說法: HaRx(p0  
      第一個說法是農民曆上的記載:「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節顯而清明,時當清明景,故名。」意思是說這時候天清氣明,因此叫「清明」。 3.rl^Cq1  
      另一個講法是:清明的由來來自「八風」,八風是我國最早區分季候風的方式,一年之間約每四十五天,就吹不同的風。。從冬至算起,依序是「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暴風、涼風、閻闔風、不周風、廣莫風」,清明正是清明風吹起的時候。清明風是東南風、是暖風,同時也帶來了多量的雨水。 !P6?nS  
      古書上記載,清明的三個徵候是: ;Q[E>j?w=  
    (一)桐始華:指的是白桐開始開花。白桐和青桐、油桐不相同,只開花不結果實在清明時滿山怒放,遠望白茫茫一片,非常的壯觀。 q3|SZoN  
    (二)田鼠化為鴽:喜「陰」的田鼠,因為陽氣盛而躲回洞穴不見了,喜「陽」的鵪鳥則在天空飛翔。 BG6Lky/omz  
    (三)虹始見:由於季風帶來雨水,水氣多了,折射太陽光而出現了虹。不管怎麼 說,這樣的時節,正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才足以形容的!
~清风只随望长河.翠草犹伴凝远山~ 鹿人
http://www.luhren.com/  QQ 594352934
级别: 上宾

UID: 67
精华: 1
发帖: 1732
威望: 472 点
金钱: 18224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08 点
在线时间: 20936(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7-10-31
沙发  发表于: 2008-04-04 15:16

1 . 清明节: !lp7}[k<y  
农历三月初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换算成国历,约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书中记载:''清明''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时候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正因为如此,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节日的''清明''与作为节气的''清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来看,清明节是从''清明''这一个节气演变而来的,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两个节气演化为节日;从区别上看,节气只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有某种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但是,清明节是如何从节气演变为节目的呢?根据(荆楚岁时记)中说:离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风暴雨,称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日,由于寒食节的日子与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动,往往沿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而到今天寒食节更已经被清明节所取代了。 9QeBz`lm)  
@[Wf!8_  
2 . 清明节的习俗: &7Xsn^opku  
1 . 挂纸: ${97G#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叠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v2YU2-X[  
2 . 培墓: BLm}mb#/{  
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成两种仪式,即''挂纸''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一般俗信,祖先的坟墓和后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则视情况而定。''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朱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祖坟整修完毕后,开始祭拜。祭拜时,在墓前供奉牲礼(三牲或五牲) 、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鱿鱼、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苜头)和粿类(红龟粿、鼠曲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若是新坟,则必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面粿、红龟粿),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祭拜,妇人要在新坟前哭号,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鸣炮礼成。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从前,还有将红龟粿、面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的习俗,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台湾民间习俗若是家有长子如娶媳妇、添丁生子或置产等,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时都要点''姓氏灯'',在祭拜之前于墓前燃烛祭祀后,不要熄火,将它小心的放在灯罩内,沿途不可使其熄灭,一到家里,立刻把灯放在祖先的灵桌前,相传这种小灯,具有''添丁发财''的含义,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则表示子孙繁茂的吉祥征兆。现在一般的扫墓方式已经较以前简化,大都以鲜花水果为祭品,上香鞠躬,礼节简单隆重。 ^Gi WU +`  
'G`xD3 E3,  
3 . 踏青(起源于唐代): ?gjkgCbC#  
踏青也叫行青、探春、寻春、郊游。清明节正当早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为了不辜负这良辰美景,于是大家带着野餐,车水马龙,拥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节日,妇女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称为''踏青'',因为古时的妇女平日不可随便出游,趁此机会到郊外领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lz H%0 V  
BT f  
4 . 荡秋千(秋千): ^C}f|{J  
秋千以前叫做''秋千'',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秋千最初叫做千秋,是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所创,据说是齐桓公北征山戎时,把秋千带入中原。开始时只有一条绳子,用手抓住绳子荡来荡去,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到了汉武帝时,因千秋在汉语包含有人虽死去但永垂不朽的意思,为了避讳,所以把千秋改为秋千;到唐代,荡秋千已经十分普遍,并且成为寒食节及清明节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甚至被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正因为在清明时节到处有人在玩秋千,所以便有人将它称之为''秋千节''。 U?Vik  
]UZP dw1D  
5 . 斗鸡: c#@L~<  
斗鸡也是清明时节的应景游戏,而且正如春节的赌博一般,是必须拿钱作为输赢的。斗鸡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到唐朝时,十分盛行,不仅在民间设有斗鸡场,让群鸡相户攻斗,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据说唐明皇十分喜爱斗鸡,曾经不惜重金,在宫廷中设置一个豪华的鸡坊,还派人专门养鸡,作为斗鸡之用,可见唐代宫廷中斗鸡风气之盛。至宋朝之后,斗鸡的风俗才逐渐式微,但是目前台湾仍尚有斗鸡的风尚。台湾民间饲养一种黑色而体大的斗鸡,俗称''军鸡'',这种鸡原产于印度及马来西亚,曾在台湾掀起一阵蓄养斗鸡及赌胜的风气,现今每逢清明、端午中南部地区乡间亦有斗鸡比赛的民间习俗。 }$ a *XY1  
!HXyvyDN  
6 . 插柳: -1ci.4F&  
民间在清明节有插戴柳枝的习俗。在祭墓踏青时,人们往往还折几枝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或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便黄狗'',似乎说明了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因为清明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枝发芽的时节,于是人们纷纷戴柳条以辟邪了。关于插柳的习俗由来,还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有的说是纪念介之推。介之推被烧死和埋怨在柳树旁,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率领臣子来祭拜介之推的时候,只见那棵被烧毁的柳树竟然死而复活,晋文公情不自禁地折了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以后群臣纷纷仿效相沿成袭;有的说是唐高宗在渭水举行祭祀仪式时,曾把柳枝编成圆环送给群臣,说是可以辟邪,于是相沿成袭;更有人说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生前留恋于秦楼楚馆为与不少歌妓结下不解之缘,深受歌妓爱戴,柳永死后,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歌妓来到坟前祭扫,祭拜完后在路边折柳插簪发,以为悼念,于是成为后世插柳之俗。 M-8d*#_P  
WWLf'89It  
7 . 赐火: Wq<H sJd/  
古人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春天取榆,称柳之火,夏天取枣,称杏之火,秋天取柞,称楢之火,冬天取槐,称檀之火。也就是说,换季之时,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节的火就叫做''旧火''。因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种都熄灭了,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火赐给群臣,以示对大臣的宠爱,据说每年参加钻火的人很多,谁若能先钻得火,把火种献给皇帝,就可以得到皇帝的赏赐。 VuH }@  
+KIBbXF7  
8 . 拔河: _9S"rH[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风只随望长河.翠草犹伴凝远山~ 鹿人
http://www.luhren.com/  QQ 594352934
级别: 上宾

UID: 67
精华: 1
发帖: 1732
威望: 472 点
金钱: 18224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08 点
在线时间: 20936(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7-10-31
板凳  发表于: 2008-04-04 15:24

清明节的由来2004.2.28 ◎李香莹  .{(gku>g(  
J~N!. i  
qporH]J-E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w~n+hhMF  
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WM  
;U?323Z  
                          ----唐.杜牧 WGUd@lC~  
>=3oe.$)  
  <co:z<^lqu  
+}BKDEb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C *7x7|z  
9q2x}  
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s|R`$+'{  
BNixp[Hc  
日出狐狸眠冢土,夜归儿女笑灯前。 D$`$4mX@hP  
~e5E%bXxC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O1oh,~W  
t*-_MG  
                          ----清.高菊卿 5K =>x<  
#z c$cr  
  ]hbrzv o  
这两首清明节的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细雨霏霏,更衬得清明祭扫者的悲戚断魂,却也因清明的祭扫使人省思,生命究竟为何?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在世拥有的一切是实是空?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富贵焉能长富贵?日中昃,月盈亏,急急流年,滔滔似水,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所求为何呀!真真是引人长思长叹后想效竹林七贤登山长啸,一抒胸臆呀! WHRBYq_  
正因如此,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究竟清明是怎样的一个节日,竟惹得诗人说到今? >Hd!o"I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国历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说,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并为一了! hS^8/]E={  
        先来谈谈扫墓习俗的由来。 c2PBYFCyC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r6nWrO>y  
        寒食禁火的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 V@`%k]k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因遭陷害而流亡国外十九年,跟随他的大臣中,以介之推最为忠心。有一年,他们在山中迷路了,饿得头昏眼花的,介之推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了给重耳充饥,救了重耳一命。流亡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在晋文公即位封赏功臣时,独独忘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本就不愿求取功名,于是带着母亲到山里隐居,不肯复出。后晋文公想起介之推,坚持要为介之推封侯晋爵,升官加禄,请介之推下山接受封赏。但介之推坚拒,不言禄亦不受禄,晋文公为了逼迫介之推下山,又心想他是个孝子,为了母亲的安危一定会下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却仍不见介之推的踪影。等火势稍减,命人上山察看寻找,赫然发现介之推与母亲抱着树,烧死在火海之中。晋文公伤心欲绝,更悔恨自己的鲁莽,身为介之推的好友,竟不懂得介之推的心思,不尊重介之推的决定。为了纪念这位曾经舍身相救的好友,晋文公砍下那棵树,做成一双木屐,想到介之推时,就看着那双木屐,喊着:“足下啊!足下!”表示他对好友永远的怀念。另外,又下令在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不准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禁火的由来。 :GM3n$  
        才刚度过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蹴踘(类似现在的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野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9 #E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在美丽的淡淡三月天,青年男女在踏青,做野外活动时,一些美丽的爱情故事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大家耳熟能详,传诵不绝的“人面桃花”,便是清明踏青时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R l)g[s  
        唐德宗时诗人崔护,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玉树临风,俊俏挺拔。清明时踏青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扶疏,寂无人声。他因口渴,叩门求杯茶。良久,有一女子来到门前,奉茶让坐,女子独倚门前,姿态楚楚动人。两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临行时,女子送到门外,似有恋恋不舍之意,但崔护 Y*S(uqM  
此去便是一年。“悠悠生死别经年”,第二年清明,崔护追忆往事,情不可遏,又前往探访。只见门院如故,桃花依旧,然而门院深锁,空空无人。崔护惆怅之余,挥笔题诗于门扉道: D% 2S!  
1W7ClT_cQ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9O3  
^+Vf*YY 8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g'aC3  
] B>.}  
[] R8VC>Ah  
清明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着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风只随望长河.翠草犹伴凝远山~ 鹿人
http://www.luhren.com/  QQ 594352934
级别: 上宾

UID: 67
精华: 1
发帖: 1732
威望: 472 点
金钱: 18224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08 点
在线时间: 20936(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7-10-31
3楼  发表于: 2008-04-04 16:04

图片:
清明節是中國人很有意義的民俗節日.其教育著為人應重"倫理道德"與"飲水思源"...... IG!(q%Gf  
千萬別再丟了"清明節"這民俗節日呀! ]'0}fuV  
前天南下出差.在回程時不忘利用空檔.延途再到就近的幾處公墓重遊... K>#QC  
其中遊到彰化公墓.看到一座已重修的古墳.仔細看看墓碑兩旁的一幅聯... 5W09>C>OC  
@\U] hN?  
"倖免遺骸曝風雨"        註:尾字是雨吧! @$;I%  
"非求吉穴蔭兒孫" 4@Bl 1b[<  
Q|7m9~  
大家看此聯後.有否意會與省思?
~清风只随望长河.翠草犹伴凝远山~ 鹿人
http://www.luhren.com/  QQ 594352934
淡到无味!
级别: 贵宾
UID: 647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33 点
金钱: 28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0 点
在线时间: 1797(时)
注册时间: 2008-03-26
最后登录: 2009-06-30
4楼  发表于: 2008-04-04 16:42

辛苦!
赴茶山竹海,消闲云野鹤!
百善孝为先
级别: 荣誉版主

UID: 415
精华: 0
发帖: 434
威望: 202 点
金钱: 585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70 点
在线时间: 19139(时)
注册时间: 2008-01-13
最后登录: 2020-01-18
5楼  发表于: 2008-04-04 21:12

鹿人前辈的帖子都要认真拜读 Am >b7Z!  
玄学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664
精华: 0
发帖: 80
威望: 6 点
金钱: 94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489(时)
注册时间: 2008-03-30
最后登录: 2012-07-30
6楼  发表于: 2008-04-05 11:13

辛苦!
wsw
级别: 上宾

UID: 67
精华: 1
发帖: 1732
威望: 472 点
金钱: 18224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08 点
在线时间: 20936(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7-10-31
7楼  发表于: 2008-04-06 06:42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謝大家.我們都是有福之人... S"@@BQ#mf  
"倖免遺骸曝風雨.非求吉穴蔭兒孫" zG<>-?q~'  
再看此墓照與朝堂後.又有何看法與體會?1.墓照... ]G,BSttD  
2.在墓上看朝堂... J>fq5  
3.在墓埕看朝堂...
~清风只随望长河.翠草犹伴凝远山~ 鹿人
http://www.luhren.com/  QQ 594352934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24522
精华: 0
发帖: 116
威望: 13 点
金钱: 152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916(时)
注册时间: 2009-11-03
最后登录: 2013-03-07
8楼  发表于: 2009-11-04 18:12

是否有点低,请教。。。。。
福份   缘份
观星知穴
级别: 贵宾

UID: 20326
精华: 0
发帖: 2040
威望: 203 点
金钱: 1770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33 点
在线时间: 13806(时)
注册时间: 2009-09-22
最后登录: 2024-01-29
9楼  发表于: 2009-11-04 18:32

      齐眉案,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