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1/3     Go
主题 : 清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9426
精华: 0
发帖: 91
威望: 7 点
金钱: 65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088(时)
注册时间: 2010-10-08
最后登录: 201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1-03-02 18:00

0 清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猪猪侠 从 ≌≌阴宅风水≌≌ 移动到本区(2016-09-2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落 鳳 窩
  嬉子湖鎮勝利村有個名叫落鳳窩的地方,相傳是張英家的祖墳地,是明朝一個有名的風水先生史仲宏相中的。史曾經受城裏魏姓大财主重托,跑遍全縣都沒找到好地。一日來到菜子湖畔,忽見一隻五彩缤紛的大鳥落到山岡叢林裏。經打聽,其地名叫燕窩地,史說不如就叫“落鳳窩”好。誰知那魏姓财主嫌地不好而放棄。其時張鐵匠(據傳是張英之父)也在找地葬母,史見張鐵匠爲人忠厚老實,便勸其将老母葬于“落鳳窩”。下葬時按史指定位置挖穴,當挖到半人深時,竟挖出一塊大石闆,上有“前葬出司馬,後葬出翰林,隻準棺上加棺,不準移棺再葬”刻文。史仲宏一看高興地說:果不出所料,将相之地也。“落鳳窩”地處菜子湖濱,白天漁船舟楫往來,如同打躬作揖,夜晚漁火閃爍,星羅棋布,猶如萬盞明燈,有“日有千人唱喏,夜有萬盞明燈”之勝。
     清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名之“落凤窝”。张氏祖茔海拔为24米,墓地长18米,宽9.5米,面积为171平方米,大坟隆起,高达1.1米。高碑耸立出土高为1.07米,宽0.2米,厚0.04米.碑正中阴刻大字云:“明张氏四世妣慈寿胡太君之墓”,上款阴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孙淳立”,下款阴刻“保和殿大学士十世孙张廷玉重修”。张氏祖茔,背依雄山,形似凤凰;近旁两山相峙,状若凤翼,故名“落凤窝”。面临松湖,松山为“笔架”,松湖作“砚池”,湖中左有一大一小水岛,称之为“印墩”。湖上则小船来来往往,夜则渔火星星点点,张氏祖茔因之拥有“日有千人唱喏(作揖,指双手划桨),夜有万盏明灯(指渔火)”之胜景,游人来此揽胜,络绎不绝。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在有作为的皇帝身边溜须拍马,邀宠作奸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政改,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   当时的清王朝尽管帝王自律而有作为,但对汉人仍提防有加,防汉人颠覆政权,大兴**,高官厚爵们也伴君如侍虎,如履薄冰。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
才俊满门,声誉九州-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许谦)

张英祖籍江西鄱阳,他曾自叙道:“吾桐与潜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也考证:张英“其先洪永间自鄱阳来迁”(《桐城耆旧传》二十七)。经过二百余年的经营与繁衍,至明末清初已成为当地的大户望族。嗣后,逐步入鼎盛时期,被誉为“缙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寻因探底,其重要方面还得益于张氏子孙深受儒学影响,以及桐城丰厚的地域文化的薰陶哺育,发奋攻读刻苦磨励,通过科举取士而跻入仕途。
    张英是张氏家庭入清后的第一个进士,数儿孙也相继金榜题名,异军突起,建树了“父子大学士”、“三世得谥”、“四世江苏学政”、“五朝金榜题名”、“六代翰林”等旷世显绩,被人们传为佳话。《中华名门望族丛书》(1997年版,王育洛、党明德主编)载:“明清两代,桐城张氏广为人知。这不仅是因为这个家庭中涌现出诸如明代张淳、张秉文、清代张英、张廷玉等一代济世名宿,而且张氏家庭中先后膺取科举功名、入仕为宦者人数之多也是世所少见的。”《中国社会生活丛书-??科考篇》(1998年版,韩养民、齐相潼主编)更指出:“父子兄弟多人同榜或前后榜相继考中进士的现象也并不多见……,唐代的薛播,一门两代出了八个进士,实为少见。……不过,一家门进士最多的,是清代的安徽桐城人张英,他本人在康熙六年考中进士以后,又有四个儿子、四个孙子和一个曾孙相继考中进士,并且都曾进入翰林院。一门十进士,可谓空前绝后。”张英一门进士及第人数之多是世人皆知的史实。然而,张英一门究竟有多少进士?说法不一,或语焉不详,也没有见到考证的材料,使人茫然。因此,必须揭开尘封的历史,还其和认知真实的眉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有幸参与新版《桐城县志》的编撰,接触了桐城张氏家族的一些史料,对张英一门进士及第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核查考证。考证结果:自康熙六年(1667)至同治十三年(1874),其间二百零七年中,张英及其直系后裔七代共有十三人进士及第,同根共祖,瓜瓞绵绵,文章政事,代有传人,这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盛举。现将张英一门(直系)十三进士的具体情况简述如后,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一、张英(1637--1708),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曾祖父张淳,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永康知县、礼部主事、建宁知府、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祖父张士维,字立甫,号恂所,县学生,“敦庞浑厚,嶷然如山岳,挹其风度,可以挽浇振靡也”(张英语)。父张秉彝,字孩之,号拙庵,县学生,平生泊然无好,兄张秉文任山东布政使守济南城与清军鏖战城破殉难,秉彝携秉文二子北上济南,泣走数千里扶榇归乡葬牌坊山麓(桐城黄铺乡汪河村)。张英于康熙二年(1663)乡试中举,康熙六年考取第二甲第四名进士,选授内弘文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又迁兵部侍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充经筵讲官,擢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再调礼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经筵讲官。康熙四十年(1701)致仕归里,康熙四十七年(1708)病逝于桐城,享年72岁,赐谥文端;世宗即位,赠太子太傅;高宗初年,又复加赠太傅。张英为学以朱子本义为宗,立论坦易明白,不务艰深,曾任国史馆《国史》、《大清一统志》、《渊监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著有《笃素堂文集》、《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学圃斋诗话》、《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行于世。
二、张廷瓒,字卣臣,号随斋,张英长子。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次年赴会试获二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迁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入值南书房。康熙二十六年(1687)奉命主持山东乡试,秉公取士,慧眼选才,朝野俱称。后随康熙帝三征绝漠,倍受恩宠。但不幸先于张英而卒,朝野上下均为惋惜,所著《传恭堂诗集》存世。
三、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乡试。康熙三十九年(1700)会试三甲一百五十二名进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迁洗马,升刑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再调吏部左侍郎。雍正元年(1723)擢礼部尚书;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六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七年,加少保;八年,清廷设军机处,受命为军机大臣。乾隆四年(1739),加官太保;十三年,致仕回故里,家居六年,于二十年卒,享年84岁,赐与侑享之典,配享太庙,仍赐谥文和,本朝汉大臣得与配享者唯公一人矣。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入仕为官五十载,掌词林二十七个春秋,主揆席二十四年,凡军国大政,多承旨商度,恪勤不懈,慎密周详,尽职尽责。且历任乡试同考、会试主考,屡充朝廷阅卷大臣。清廷开馆编修《三朝实录》、《玉牒会典》、《治河方略》、《国史》、《明史》时,皆受命为总裁,尤以所修《明史》为史学界推重。另著有《澄怀园全集》等。
四、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五、张廷?(1681-1764)字恒臣,号思斋,张英第五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乡试。雍正元年(1723)恩科会试,获二甲十五名进士,授编修,历迁至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晋詹事府詹事。乾隆元年(1736),迁工部右侍郎,充会试副考官,仍兼日讲起居注官;五年,视学江苏;九年,改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典江西试,回京后即因病辞职告归;家居二十年,自奉俭薄,粗食布衣,再未出山为官;二十九年,病逝于桐城,享年84岁。
六、张若霭(1713-1746),字景采,号晴岚,张廷玉长子,张英之孙。雍正十年(1732)赴乡试获此榜举人;十一年,以会试二甲第一名成进士,授编修,入值南书房,充任军机章京。乾隆二年(1737),迁侍讲学士,累擢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一年,扈从乾隆帝南巡,途中因病回京,竟一病不起,卒于京城寓所,年仅34岁。自幼聪慧,工书善画,且又久值内廷,有缘遍观古人遗墨珍品,凡御府所藏,悉命品题鉴识。所绘花竹禽虫栩栩如生,深得历代名家精髓,除书画作品外,尚著有《蕴真阁诗集》、《晴岚诗存》等。
     七、张若潭,字徵中,号鱼床,张英第四子张廷 所生,即张英之孙。乾隆元年(1736)三甲第六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丁已散馆后授检讨,未久即因病归里。著有《远峰亭诗文集》。
     八、张若需(1710-1753),字树彤,号中?,张英第三子张廷璐所生,即张英之孙。乾隆二年(1737)二甲第八名进士,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晋翰林侍讲学士。后数次分校乡、会试,严履职守,秉公执断,乾隆帝赞曰为“真正直人”,意欲重职,不幸英年早逝,长眠于京都,仅44岁。为文甚富,亦擅诗作,著有《从迈集》、《见吾轩诗集》等。
     九、张若澄,字镜壑,号默耕,张英次子张廷玉所生,即张英之孙。乾隆九年(1744)乡试中举,次年即以二甲第十六名联捷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值南书房,进入朝廷枢要机构而为最高统治者所信任,史称“一门之内,祖父子孙先后相继入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吴振?《养吉斋丛录》卷四)。历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三充乡、会试同考官,一任湖南乡试正考官。卒于任内。精诗文,善绘艺,尤擅画梅花、翎毛,与其兄若霭同以画名于时,著有《潇碧轩诗钞》等。
     十、张曾敞,字垲似,号?亭,张英之孙张若需所生,即张英之曾孙。乾隆十五年(1750)乡试中举;十六年以三甲第五十四名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父忧归里,服阕补官,进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少詹事,三充顺天乡试同考,一任复校会闱。自张英始,经张廷瓒、张若需至张曾敞,祖孙四代相继充任日讲起居注官之要职,为时人所叹异称道。
     十一、张元宰,系张英第六子张廷?之子张若霁的孙子,即张英的玄孙。曾祖父张廷?,举人,候补训导,赠承德郎。祖父张若霁,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河南武安知县。张元宰于嘉庆七年(1802)中二甲第五十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十二、张聪贤(?-1831),字爱涛,系张英第三子张廷璐之子张若震的曾孙,即张英的第六代孙。曾祖父张若震为雍正元年(1723)举人,历官浙江布政使、甘肃布政使、河南布政使、西安布政使、湖北巡抚,卒于官,赐祭葬,著有《静春斋杂文》、《静春斋诗》等。张聪贤自幼聪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诗文俱佳。先以乾隆五十七年(1792)获副榜举人。嘉庆六年(1801)再赴乡试而中举;十年(1805)赴会试,以二甲第四名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甘泉知县,后调长安知县,升直隶州同知。道光初,再权长安,补潼关厅同知。道光十一年(1831)卒于官。修《长安志》30卷存世。
    十三、张绍华,字小传,系张英次子张廷玉的第四子张若?的玄孙,即张英的第七代孙。张绍华高祖张若?,字圣泉,号寿雪,乾隆元年(1736)例贡,授刑部主事,入值军机处;出为云南知府,迁四川建昌道;入为太仆寺少卿,历通政使、内阁学士;进兵部尚书,改刑部;年七十五卒,赠太子太保,谥勤恪。张绍华祖父张元伟,号湘帆,官四川巴县知县。张绍华自幼过继给堂叔张康伯为后。张康伯系张廷玉之子张若霭的曾孙,与其父张元弼、祖父张曾效,三世皆举人。张绍华于同治十三年(1874)以三甲第十一名成进士,光绪间任江西、湖南、山西布政使,屡摄巡抚事,多有政绩。
                              
                                  (作者:安徽省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简表姓名  世系关系    科举功名        最高或最后官职         主要著述
    张英      康熙六年二甲第四名进士文华殿大学士《大清一统志》总裁、《笃素堂文集》、《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杂著》
张廷瓒 张英长子    康熙十八年二甲二名进士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传恭堂集》
张廷玉 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三甲       保和殿大学士、  《明史》总裁、            
                    一百五十二名进士        军机大臣      《澄怀园全集》
张廷璐 张英第三子  康熙五十七年一甲       国子祭酒、少詹  《咏花轩制义》、
                   第二名进士             事、 礼部侍郎     《咏花轩诗集》  
                                                                                          
张廷   张英第五子雍正元年二甲十五名进士 内阁学士兼礼部        不详
                                          侍郎、典江西试
    姓名  世系关系    科举功名        最高或最后官职         主要著述
    张若霭 张英孙      雍正十一年二甲         内阁学士兼礼部  《蕴真阁诗集》、《晴岚
                   第一名进士             侍郎              诗存》
张若潭 张英孙      乾隆元年三甲六十一翰林院检讨   《远峰亭诗文集》名进士
张若需 张英孙     乾隆二年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  《从迈集》、《见吾轩诗集》
张若澄 张英孙     乾隆十年二甲十六名进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潇碧轩诗钞》
                                        郎、湖南乡试正考官
张曾敞 张英曾孙     乾隆十六年三甲五少詹事、顺天乡        不详
                     十四名进士            试考官
张元宰 张英玄孙   嘉庆七年二甲五十名进士翰林院编修         不详
张聪贤 张英六代孙嘉庆十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潼关厅同知      《长安志》
张绍华 张英七代孙  同治十三年三甲十一     江西、湖南、山西      不详     名进士    布政使

    参考文献:    
    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
清康熙《潜山县志》
马其昶《桐城耆旧传》黄山书社1990年版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朱保炯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刘声木:《桐城文学撰述考》黄山书社1989年版
葛剑雄:《碎石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国书店1984年版    
[ 此帖被慧净禅师在2011-03-02 20:10重新编辑 ]
历尽劫波志不移,厚德载物世泽长。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9426
精华: 0
发帖: 91
威望: 7 点
金钱: 65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088(时)
注册时间: 2010-10-08
最后登录: 2012-08-22
沙发  发表于: 2011-03-02 18:04

图片:
图片:
卫星来龙图
历尽劫波志不移,厚德载物世泽长。
世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世人看不清。
级别: 贵宾
UID: 53731
精华: 0
发帖: 7500
威望: 192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47 点
在线时间: 6862(时)
注册时间: 2010-12-30
最后登录: 2022-01-02
板凳  发表于: 2011-03-02 18:15

楼主圈出来啊坟在那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9426
精华: 0
发帖: 91
威望: 7 点
金钱: 65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088(时)
注册时间: 2010-10-08
最后登录: 2012-08-22
3楼  发表于: 2011-03-02 20:12

图片:
红点穴位
历尽劫波志不移,厚德载物世泽长。
务实求真(皇甫启胜)
级别: 贵宾
UID: 96
精华: 0
发帖: 915
威望: 107 点
金钱: 7528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23 点
在线时间: 3384(时)
注册时间: 2007-11-16
最后登录: 2017-06-18
4楼  发表于: 2011-03-02 20:36

山很秀   
qq-3283192539
富贵在天地,唯我识富贵。
级别: 贵宾

UID: 15183
精华: 0
发帖: 1630
威望: 173 点
金钱: 14485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5 点
在线时间: 10422(时)
注册时间: 2009-07-30
最后登录: 2012-07-29
5楼  发表于: 2011-03-02 20:43

可惜没有实地照       
取众之长补已短    任人评说自我行
级别: 嘉宾

UID: 52043
精华: 0
发帖: 5412
威望: 479 点
金钱: 3192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64 点
在线时间: 69448(时)
注册时间: 2010-11-08
最后登录: 2023-07-03
6楼  发表于: 2011-03-02 21:15

引用
引用第5楼山江居士于2011-03-02 20:43发表的 :
可惜没有实地照         

 
级别: 贵宾

UID: 38655
精华: 0
发帖: 2151
威望: 291 点
金钱: 12528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23 点
在线时间: 3703(时)
注册时间: 2010-05-05
最后登录: 2017-07-04
7楼  发表于: 2011-03-02 22:36

好地!!     
级别: 永久禁言
UID: 207200
精华: 0
发帖: 445
威望: 51 点
金钱: 270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 点
在线时间: 537(时)
注册时间: 2016-09-04
最后登录: 2017-08-02
8楼  发表于: 2016-09-25 09:24

果然这里有大师
堪舆之道 愿用此生  穷其理
级别: 嘉宾
UID: 84138
精华: 0
发帖: 721
威望: 36 点
金钱: 435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2 点
在线时间: 6249(时)
注册时间: 2012-02-20
最后登录: 2023-12-01
9楼  发表于: 2016-09-25 10:04

静待照片
堪舆之道 神奇莫测愿尽一生 穷其理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1/3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卫星图片≌≌ » 清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