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我到人间只此回--民国才女吕碧城念佛往生的奇特因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522
威望: 2601 点
金钱: 2693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77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8:13

0 我到人间只此回--民国才女吕碧城念佛往生的奇特因缘

中国近代佛教是一个风云变幻、俊杰辈出的时代,有弘扬净土的印光大师,重树律幢的弘一大师,以及致力改革的太虚大师等。而现在少有人提起的曾受印光大师影响的吕碧城亦是当时的一个风云人物,名震一时。
吕碧城,原名贤锡,字圣因,一字兰清,法号宝莲。安徽旌德人,生于1883年。少有奇慧,5岁能诗,7岁能画。20岁时,曾撰一函至《大公报》,为该报创始人英敛之赏识,聘为《大公报》编辑,此可谓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1905年,碧城被举荐筹办北洋女子公学,辛亥革命后改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碧城出任校长,当时年仅23岁,是为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碧城于师范学校停办时离职,袁世凯聘她为秘书,视她为国士。至袁欲以帝制自为时,碧城卓有远见,毅然辞职。
此时,才华横溢的碧城已名声鹊起,引起中外名流及文坛瞩目,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赞说:“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碧城美艳非常,一时倾慕她的人,如过江之鲫,但是她终身未婚。碧城自有她的理想追求。之后碧城奉母在上海安居,一住数年,她一方面闭门读书,进修英文,一方面投资于西商的贸易公司,获利甚丰。




碧城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她擅舞蹈,开海上摩登风气之先。她倡导女权,呼唤女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自由人格。20世纪初本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吕碧城有大量的诗作来回应这一时代,如“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待看廿纪争存日,便是蛾眉独立时。”
碧城著有《信芳集》《晓珠集》《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有人评其诗为“拔天斫地,不可一世。”文学名家潘伯鹰形容其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其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所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被雀为近三百年业最后一位女词人,其词堪与李清照和朱淑贞的词比美。
如此一位冠盖群芳、风华绝代的开明女性,她是怎样开始信佛归依,又如何能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最终预知时至,往生西方?
其实早在1895年,13岁的吕碧城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于是她便每日焚香虔诵,可见碧城宿善甚深。
1919年,碧城在出国前至京津访友,时谛闲法师在北京讲经,碧城闻讯前往谒见,并请求谛闲法师开示。法师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既知道还债辛苦,以后切不可再欠了。”凡夫如何能在此世不再欠债还债?此番话令吕碧城若有所悟。
碧城对净土的信仰,在1929年左右成熟坚定。在她的《莲邦之路》一文中记曰:
“约十载前,予寓英京伦敦,常往使署,与其秘书孙君夫妇等作樗蒲之戏(俗名噪麻雀)。某日,孙夫人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小册,作鄙夷之色曰:‘当这时代,谁还要这东西!’予立应声曰:‘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吕碧城的这一学佛因缘颇为奇特,连她自己也感叹道:“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然倘不遇者,恐终身不皈大法,险哉!”
像吕碧城这样的皈依佛法,恐怕是独特的。她自己说:“此种机遇,似有定数存焉。”



她的信仰趋向坚定,是由于一个奇妙的梦。同上文又说:“顾予虽习净谛,尚未能深信不疑。朞年(即西历1929年),值11月17日,俗所谓弥陀圣诞,予购菊三朵,供于圣象而祝曰:‘若我得生净土者,恳佛赐予微兆。’是夜睡时,初亦乱梦纷纭,但于杂乱梦中,忽似影片之展。清景现前,为平阔之水,水面茸茸有物,趋进谛视,则皆莲芽,极为繁密。倏忽景片又换,则水中有篱或栅之类……两列并列,微露其端,如电车轨路,莲叶已展大于此路式之中。
予梦中自语曰:‘此是谁种莲于路中?’而于‘路’字之语音特别高重,遂醒。猛忆画间所祷,此不啻佛告我曰:汝莲邦有路,今始萌芽耳。且此梦结构巧妙,盖莲为水中植物,而路皆土石所筑,故按理莲不能生于路中。唯予所梦之路,乃在水中,由篱栅划分水面而成路行,故莲得生其中也。不唯梦境巧妙,而且意义切合,又为即日所得之答辞。予于净土,自此遂深信不疑矣!”
白日祈祷,是否莲邦有路(得生净土否)?当夜梦中现净土之相:莲生水中,水中有路;莲本不生于路中,而此莲中有路,寓以念佛名号,莲邦有路,必生净土。弥陀以梦启信,岂可思议哉。碧城信佛之后,食素念佛,并且力行种种佛事。
1929年5月,她接受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并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她说:“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令与会代表感动、惊叹。
1932年,碧城将欧美各国佛教发展资料,汇集成书出版,名为《欧美之光》。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在上海寓居,捐款十万元给红十字会,倡导动物保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再次出国,辗转于欧美国家,致力于倡导佛教,希望用佛教的慈悲理念呼吁“护生戒杀”,来阻止野蛮的战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潜心学佛,并对净土三经多有深研。碧城曾对《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除五逆,与《观经》许五逆往生,提出疑问。


《印光大师文钞》中,大师专门对此疑问答复言:《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已见阿鼻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1940年(民国廿九年),碧城最景仰的印光大师,端坐往生。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碧城缅怀大师:猗欤大师!降祥震旦,广度群伦,期登彼岸。莲风独振,丽日中天,戒行精粹,道格高骞。针砭薄俗,曰诚与敬,万善同归,资粮相应。兹闻灭度,发予深慨,陈子邮函,殷重乞诔。一十七载,瀛海栖遑,平生问道,竟失羹墙。不慕其名,唯钦其德,久矣心仪,岂关耳食!当兹末法,奈耶废弛,我寄微词,谁谙密意?灵岩苍苍,石湖洋洋,必有健者,继踵香光。
之后,碧城定居香港东莲觉苑——第一个正式为比丘尼与优婆夷设立的佛教道场。在此期间,一心念佛,并著书译书。著有《观无量寿佛经释论》等。以英文著译的书有:《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普门品》《十善业道经》《净土纲要》《观音圣感录》《人死后如何》《因果纲要》《护生杂记》等。
1943年1月4日,碧城于夜梦中得到启示,作了最后一首诗寄给友人:“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遗言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寺院,并言“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显然,此时她已预知时至。
20天后,即1943年1月24日,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东莲觉苑含笑念佛,安详往生。最终了却了此间欠债还债之事,圆满达成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吕碧城,这样一位才华盖世的奇女子,最终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可谓极智慧却能还愚痴,还愚痴却契出世间大智慧也。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我到人间只此回--民国才女吕碧城念佛往生的奇特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