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极乐世界简介
悦筠 筠暖人间 2023-04-19 18:09 发表于广东
杨宁老师
《佛说无量寿经》讲义
第六集
视频学习链接地址
《佛说无量寿经》讲义_第六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九、西方极乐世界简介(上)
(一)极乐世界国土无极限、无三恶道,气候温和调适,无春夏秋冬四季。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常和调适。”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
这尊佛教化的佛土,大地是由天然的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七宝合成,国土广阔、平正、范围没有极限。
每一个地方都有种种宝物交错杂合,光芒互相辉映,耀眼壮丽,微妙奇特,清净庄严,超越十方一切世界。
十方世界珍宝的精华在这个世界随处可见,种种妙宝犹如我们这世界第六天上的宝物一般严净绚烂。
我们用人类的肉眼观看,我们这个世界大地高低不平,国土范围面积有限。佛经中说是因为众生心不平等,气量狭小,身心有很多局限性导致的。
而西方极乐世界国土广阔平整,国土范围没有极限,这是阿弥陀佛无限的平等庄严化现成的。
释迦牟尼佛还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的七宝,而且这七宝还都是十方世界珍宝界的精华,没有任何瑕疵,都完美汇聚在西方极乐世界。
比如我们这个世界美玉、钻石等属宝物,但无一点瑕疵的美玉、大块的钻石都很少见。但西方极乐世界因十方世界众宝庄严,宝石多到无量无边,铺地、砌墙、楼阁宫殿、浴池都是用宝石合成的。
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七宝,是人间佛教信众较熟悉的物品,常用来供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以弟子们熟悉的宝物列举,使弟子们了解这个国土的世俗意义的富贵。不是大家修行就应是苦行僧,就应是贫穷的一无所有的样子。如果执着贫穷就是脱俗,就是修行者的样子,与执着富贵是一样的,对物欲的知见与贪婪也许并未尽。
心物本是一元,心灵的圆满与富足一定会体现在外在见闻觉知的圆满富贵中。
在娑婆世界,佛菩萨示现一无所有,是应众生得度的需求,破众生的贪婪自私的。当然,阿弥陀佛这样示现并不是在炫富,说看,在你们世界众生眼中少得可怜的宝物,在我的净土遍地都是。而是应众生心灵的缺失和需求来示现的。众生在见闻觉知中满足了欲望与缺失,就会快乐。极乐世界的奇珍异宝平等地属于每一位极乐世界的天众。天众无量,国土无限,珍宝也无量。
释迦牟尼佛还说,这尊佛教化的国土中,没有须弥山,以及金刚围山等一切我们这个世界有的山,也没有大海、小海、溪流、沟渠、井、河、山谷等,但是凭借这尊佛的神力,如有众生想见这些景观就能随心念见到。国土中也没有地狱、恶鬼、畜牲等各种苦难之处,也没有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冷不热,能随众生自己的心意调适。
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没有须弥山以及金刚围山等一切我们这个世界有的山。在佛教中,须弥山、金刚围山等都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山名,其中须弥山最高,是世界的中心,三界六道众生依此中心四面上下分布而住。而金刚围山中有地狱。
佛说西方极乐世界国土平整、广阔,没有山川河流、沟渠等我们这个世界才有的一切。但我们这个世界喜欢旅游、登高,喜欢山水的朋友就会说,葱绿的丘陵,幽深的山谷,陡峭而鬼斧神工般的悬崖峭壁,这些风景很美好,我们很喜欢。
阿弥陀佛慈悲细心地照顾到了十方世界众生这种癖好与情结,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想见这些故土的景观,就可凭借佛的威神力,随心念见到。
借助佛的威神力见到一切,不像我们世界看电影,而是立刻会身临其境地体验与感受。没攀上珠穆朗玛峰顶,没去过南北极的人不必遗憾了,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借佛威神力,马上就可觉得自己站立在这些地方。不会冷,不会缺氧,但如果想体验寒风刺骨,动念即可感受到。但内心并不恐惧,身体也不会难受,非常快乐。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的示现中,为众生考虑得非常细致温馨,甚至估计到众生内心可能会有眷恋以及癖好,这种微细处的关照才是真正的随顺众生。
当然,佛的慈悲随顺中有功德力的加持,有正法的布施,使众生在极乐世界的每一处,即使是凭借佛力创建的自我幻境中,也能于极乐中开悟。
如果我们没有佛的力量救拔众生,有时随顺众生的习气欲望,这种随顺可能就变成了溺爱,令众生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了。
这种情景常发生在父母对孩子身上。所以,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在极乐中还能成才,那要学习阿弥陀佛,首先要不断完善圆满自己的智慧与功德。这样,孩子即能以父母为榜样,作为生命追求的方向,就像极乐世界众生以阿弥陀佛为榜样,借助佛力一样。孩子也能在父母为其创造的每处环境中,不压抑天性,随性快乐,还不会堕落,能成为栋梁之才。
阿弥陀佛因地大愿中,第一愿即是未来的国土中没有三恶道,现在此愿圆满实现了。极乐世界的国土中无三恶道。
确实,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是十方世界众生最苦难之地,即使生活在上三道的众生,比如人类,虽在人道善报之地,但也常怀恐惧自己善报享尽,轮回堕入恶道,天众也一样有此担心。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众生心中不再有受苦受难的危险与恐惧,众生可以安心享乐,不用担心福报享尽怎么办的问题,心中没有贫穷感。
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气候根据众生喜欢自主调节。阿弥陀佛没有霸道地说,极乐世界要恒温,温度一直要控制在25度左右,而是随十方世界众生的习气爱好自己调节。
比如,极乐世界众生聚集在一起开法会,有的众生感觉热,即根据自己的意愿降低法会现场的温度,但法会现场的其他众生却可以完全感受不到温度降低了。在同一个环境中,每个天众都可以自在安住在自己设定的温度中。整个极乐世界的温度就像一台大空调,而且遥控器掌握在每个众生手中,随心念调试,还不影响别人。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尔时,阿难白佛言:
“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
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
佛语阿难:
“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阿难白佛:
“我不疑此法,但为将来众生,欲除其疑惑,故问斯义。”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阿难问:
“世尊,如果他的国土中没有须弥山,那四天王以及忉利天将依借什么地方居住呢?”
佛陀对阿难说:
“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这些天都依借什么来居住?”
阿难回答佛陀说道:“行业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
佛陀对阿难说:
“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的世界也是不可思议的。其中的众生凭借功德善业之力,住在行业所造之地,因此能够如此。”
阿难对佛解释说:
“我并不怀疑佛所说,只是为了帮助将来的众生解除他们可能有的疑惑,才发问的。”
在这段经文中,阿难问佛:
极乐世界如果没有须弥山,那四天王天以及忉利天将依据什么地方居住呢?
因为在我们娑婆世界,须弥山是娑婆世界最高的山,也是世界的中心,四天王天及忉利天都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第三炎天(即欲界第三天,也叫夜摩天)以上住于空中,名“空居天”。
所以佛反问阿难说:
在娑婆世界,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是依什么住的呢?
言外之意即娑婆世界的这些天众,都可以因善报而依空而住,不需依止须弥山。何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功德化现的时空。
阿难说,
众生所思所行不可思议,所造业力也不可思议,致使诸天依空而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居于怎样的环境,身相处于怎样的状态,与众生的业力果报有关,故阿难这样说。
佛说,
众生行业的果报不可思议,诸佛愿力功德示现的世界也是一样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像须弥山这样世界中心的山。
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我们就能看到,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所享受的快乐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个世界天众的善报之乐。
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角度看,这间接等于所得功德与善报远远超出了“空居天”天众。
故凭借功德善报之力,也能居于空中。而在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愿力功德圆满后为众生示现的时空,故佛说,诸佛愿力功德示现的世界也是一样不可思议的。
阿难又说,
自己并不怀疑佛所说,是怕将来有听法的众生有疑问才发问的。
确实如此,就像我们现在人类,随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宇宙中一直有两个梦想:
一是发现高度发达的地外文明,
二是发现地球之外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时空。
其实宇宙如此浩瀚,怎么仅仅存在人类这样的文明呢?
人类之所以发现不了地外文明,可能原因之一是
执着地遵循人类世界的现象与规律,执着自己的见闻觉知,用有限的认知角度去探索地外文明。
比如想象一个外星生命也是按人或动物的样子想象的,想象一个生命住于空中,也会想象在空中有亭台楼阁,否则他们住在哪里呢?
或者住在空中的生命一定要会飞行,难道他们就不是在空中如履平地吗?
或者他们根本不需要房子居住,虚空即是家,就像鱼在大海中一样。
传说在地球上曾突然消失的古玛雅文明,即是某一星系的文明使者,他们来到地球后,可把自己的光化生转化为人类的生命体,让人类看得见,并因此适应地球的生存环境。
他们可以住在空中、陆地,也可以居于大洋深处。
如果在未来,人类发明超光速的飞行器,在这样的飞行器中,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转化为光化体来体验一切。这样人类就可以发现许多超越人类见闻觉知的世界以及生命。
阿难说自己怕众生根据自己有局限性的见闻觉知、思维角度来认知极乐世界,从而怀疑佛所说,故有此问,也尽显阿难的慈悲之心。
即使今天我们觉得科技已较先进发达,对宇宙时空了知更多,也只认为人类住在地球上,遵循万有引力,只可以依山傍海居于陆地上。
这是人类的常见,限制了对其他世界以及众生的想象与思考,故会怀疑佛说。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二)无量寿佛光明的威神力、功德力,在诸佛中最尊第一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愿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
佛陀接着说:
无量寿佛光明的威神力在诸佛之中最尊第一,其余诸佛的光明都不能与他相比。
无量寿佛的光明有时照耀上百个佛世界,有时照耀上千个佛世界。大概言之,能照东方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量寿佛的光明都能遍照。
有时佛光又只照七尺那么近的距离,或者照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四由旬,五由旬等,就像这样转而增倍,直到照一佛刹。
因此之故,无量寿佛又号称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愿光佛。
如果有众生遇到无量寿佛的光明,马上贪、嗔、痴三垢尽消,身心变得柔软,生出无尽欢喜,便由此生出善心。
如果众生在三途最苦的地方,见到无量寿佛的光明,马上就能不再感受到苦难,不再被痛苦烦恼逼迫,而且寿终之后都能得到解脱。
无量寿佛的光明显耀普照十方世界,他的光明与名号传遍诸佛国土。
不仅仅是我现在称赞他的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和诸菩萨等圣众,全都像我一样,赞叹称誉他。
在这一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赞叹无量圣佛光明威神力、自在力与普照的范围无极限。
虽然诸佛所证入的实相没有差别,但所现光明却与愿力与功德大小有关。
释迦牟尼佛在经文中描述,无量寿佛的光明广大到可遍照恒河佛刹,十方上下无不周遍。
但也许有的众生太弱小,无法承受强烈的光明照耀,故无量寿佛的光明也可以只照七尺那么近,或者照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四由旬、五由旬等。就像这样转而倍增,直到照一佛刹。
但即使只照七尺那么近,光明的威神力与普照十方世界是一样的。
无量寿佛的威神力与光明照耀自在无碍,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在他光明普照中得到了救度,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同的众生得到了接引,顺利往生他的极乐净土。
因阿弥陀佛光明的威神力、自在力、功德力不可思议,故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这十二个名号,彰显出佛光的圆满功德、加持力与妙用。
如无量光佛这个名号,即指阿弥陀佛光明的威神力、功德力、自在力无量;
无边光佛,即阿弥陀佛的光明可普照无边无际的佛刹,进入无量无边众生心海,度脱众生没有障碍;
无对光佛,即法界没有任何光明可能与此光明匹敌较量。
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都是说此光明威神力、加持力是光中极尊,能令众生得欢喜、清净、智慧。
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即说此光明从不间断,普照一切,功德妙用不可思议,光明超越日月之光。
日月在每个世界都很重要,在我们娑婆世界,人间万物生长都靠太阳,而且天道众生对身相的光明更看重,但阿弥陀佛光明所蕴含的功德妙用超日月之光,获得诸佛共同赞叹。
最殊胜的是,所有的众生接触到此光明,马上贪嗔痴三垢尽消,身心变得柔软,生出无尽欢喜,并由此生出向善之心。
十方世界众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都会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即使只是一朵宝莲,也是阿弥陀佛功德的圆满化现。
故接触到极乐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接触到了阿弥陀佛的佛光普照,其中坚固的本愿力与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光明使带着习气欲望,带着业力往生的众生,只凭借往生的心愿,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功德成就。
如果有些世界的众生正在三恶道受苦受难,如果能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见到或接触到阿弥陀佛的光明,马上就不再感受到苦难,不再被痛苦烦恼逼迫,而且在所处的时空寿终之后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比如:在《佛说观无量寿经》中,韦提希皇后被儿子囚禁,身心痛苦,如在地狱煎熬。佛便对韦提希皇后讲述西方极乐世界,让韦提希皇后在被囚禁的牢狱中观想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这不仅仅是让韦提希皇后可以临终往生,而是令她活着时,在牢狱中,在绝望中,就能观想到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的光明,身心得到加持,不再恐惧、怨恨,能心生安乐走完余生。
因为无量寿佛的光明蕴含的功德与威神力太大了,我们也许想象不出这位佛的光明,但经文中说,他的光明可超日月。
说到光明,我们人类的身形也是有发光的,只是会比较微弱。
有天眼通的人会看到我们的心脏发红光,肝脏发青光,脾胃发土黄色的光,肺发银白色的光,肾发像水流漩涡一样暗色的光。
这些脏器之光环绕于人的身体外围以及头顶,形成层层的彩虹。修炼的人会把这些彩色的光明全部转成银色光或金色光。古代有些医生通过观看身体这些光明的强弱,来推断这个人五脏六腑的病情。
我们有时还形容一个人神采奕奕,光芒四射。但人类的这些光明比起天众的光明,已如萤火,粗重、散乱、混浊,没有任何力量,相对天众的光明也更谈不上美丽。
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佛菩萨与天使们头上有一个圆圆的银色光环,而人类是无法形成这样圆的光环的。
人与天众的这些光明都是善报之光,大多数时候只能利益到自己,无法帮助到别的众生。而诸佛的光明却是功德圆满后的光明,众生见之或接触到即可受到加持。
像阿弥陀佛本愿力成就,无量无边众生因他的成就而离苦得乐,急速成佛。这种功德之光,胜过宇宙的一切光,超越日月,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如果有众生听说无量寿佛光明的威神功德,不论日暮称赞宣说,渴仰之心从未间断,这能随其所愿,得以往生无量寿佛的国土,诸菩萨和声闻等圣众,将共同赞叹称颂他的功德。到这个人最后成就佛果的时候,能普遍得到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赞叹他的光明,就像今天我和诸佛称赞无量寿佛的光明一样。
佛陀说道:
“我如果叙说无量寿佛光明的威神力,殊胜微妙的巍巍功德成就,昼夜不停,用一劫时间来叙说,尚且也无法说完。”
在这段经文中,佛说:
如果有众生听闻并了解无量寿佛光明的功德与威神力,至心不断地称颂赞叹,就能随其心愿,往生无量寿佛国。
无量寿佛的光明在诸佛中最盛,是光中之尊。
之所以能有这个成就,是因为利他之行的愿力、功德,以及普度众生的善巧方便,使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疾速成佛,或在其净土彻底离苦得乐。
这个光明的无量寿佛,是极乐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功德,是十方世界最便捷的成佛法门。
十方世界众生如果闻听到这个光明的功德,心生渴仰,念念不断,一定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定是一位已发利他之心,已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之人。
否则,不会对利他的愿力、功德之光渴仰,并努力想成为拥有这样光明的成就者。
所以,因这个因缘,这位众生也可以随愿被阿弥陀佛光明摄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因此因缘往生会得到诸菩萨圣众共同赞叹、称颂他的功德。
故我们人类如果发愿往生,都应广结善缘,广积功德,这样才能拥有功德之光,与阿弥陀佛相应,才是真正的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之光明。
因地菩萨心中渴望拥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成佛后,即使没有发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大愿,没有阿弥陀佛光明的威神功德,他的光明也会同样得到十方世界诸佛的共同称赞。
大家在念诵这段经文时,可根据自己对经义的理解,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海。
阿弥陀佛的光明从不间断,无障碍地普照十方世界,只是因为我们的心识背觉合尘,时时执着自己的身口意,才无法感受到佛光的加持。
如果你现在能暂时停下对身心内外之事的关注,停下对肉体欲望、疾病或健康的定义认知,用几秒钟来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也许你刹那便能感受到它无处不在的普照与加持。
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有多自私,贪嗔痴有多重,这些都不重要,你心海的这些乌云、尘垢,一旦与阿弥陀佛的光明相应相接,瞬间即会晴空万里,离垢欢喜。
佛说,无量寿佛的光明与威神力,殊胜微妙的巍巍功德成就,昼夜不停地说,用一劫时间演说不完。能令诸佛共同这样赞叹的光明成就,在十方世界也独一无二。
我们应多思维渴仰阿弥陀佛的功德之光,这种光明超越日月,超越宇宙一切光,会让诸佛赞叹。众生见之生起欢喜,全部得到大利益。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三)无量寿佛与极乐世界天众的寿命无量
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佛陀接着说:
“还有,阿难,无量寿佛的寿命之长,不可计算,你能够知道吗?假使十方世界的无量众生,全部都得到人身,全部都让他们成就声闻和缘觉的果位,然后这些人共同聚集在一处,利用禅定力全神贯注,竭尽所有人的智力,用百千万劫的时间共同推算,来计算无量寿佛寿命有多长,最终也无法知道寿命的极限。而无量寿佛净土中的声闻、菩萨、天人等众生,他们的寿命之长也是如此,不是算数和比喻所能知晓。”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了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天众的寿命之长。
法藏比丘曾发愿,让自己以及极乐世界众生寿命无极限。
这一愿也在极乐世界完美实现了。十方世界众生,都畏惧死亡,即使有众生不惧死亡,但对死后轮转何处有恐惧,因死亡对很多众生是盲区。
在娑婆世界的人道,人类把死亡与种种苦难、负面的信息相链接,所以都惧怕死亡。甚至在口中都不愿说出这两个字,觉得晦气,而且夺人性命也是最狠毒之事。
但不管人类如何惧怕、避讳死亡,死亡这件事却平等地出现在所有人面前,不论美丑,不论贫富,不论身份高贵、贫贱,不论是天赋异禀还是愚笨平庸,不论是勇士还是懦夫,百年之后,都要共同面对死亡的来临,没有任何人能回避逃脱。
而且在人道,人们因为所爱之人提前离世带来的痛苦也有目共睹。
阿弥陀佛在因地为十方世界众生因一期寿命终结带来的恐惧与遗憾,设立了这条大愿,在极乐世界,自己和众生寿命无量。
这条大愿的实现,除了使众生不再担心死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可以在漫长的时间中,自己可以更好地教授所有众生,使众生在享乐之中成佛。
不用像在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享受世俗之乐后就不再有时间修证佛法。而且即使用全部时间修证佛法,对有些根器差的初修,几十年的寿命对成就佛果也显得太短暂了。
所以,感恩释迦牟尼佛,感恩阿弥陀佛。
想一想,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可以给你长寿,让你长生不死,还能在极乐中成佛,你一定会对此人感恩戴德,无以回报!
中国古代的很多帝王,倾一国之力寻求仙草,炼制丹药,只为求长生不死,却没有一个君主如愿以偿。
现在,阿弥陀佛把这样的福报平等地给予了十方世界每一位往生到此世界的众生。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四)声闻众与菩萨众的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如大目揵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
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
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佛陀接着说:
“另外,无量寿佛国土中的声闻和菩萨,他们的数量多到难以计算,无法称述。他们神通智慧通达,威力自在,能在一掌之中,观看了解一切世界。
阿难,无量寿佛初转法*的法会上,声闻弟子的数目多到无法称呼名号,无法计算,菩萨也是如此。
假使有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的人,全都像大目犍连一样具备神通,他们在阿僧祇那由他劫这么长的时间里,乃至到他们全都灭度这么长的时间里,一起共同来计算,也不能算清楚到底有多少数目。
譬如大海,深广到无边无际。假使有人把一毫毛细分为一百份,然后用其中的一分毛,来蘸取一滴海水,你觉得怎么样呢?他所取的一滴水与大海相比,这差距有多大呢?”
阿难回答说:
“他所取的一滴水与大海的量相比,不是巧历计算和言辞比喻所能知晓的。”
佛陀对阿难说:
“即使拥有像大目犍连这样的神通,用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长的时间,来计算无量寿佛初次法会的声闻、菩萨众有多少,能计算清楚的数目犹如这一滴水,而尚未计算清楚的数目犹如大海。”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阿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无量寿佛国土的声闻、菩萨众数量多到无法计算,而且都神通具足。
他们都能在一掌中,化现观看十方一切世界,而且是实况转播,并且能与之互动。
这个神通能力比我们的掌上电脑先进多了,人家看的是多维空间,我们的网络只能看三维。
而且在此经文中,释迦牟尼佛重点提到了无量寿佛初转法*时,法会上听法的众生数量之多。
说假设有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的人,全都像大目犍连一样。大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称神通第一。而且据说他的数学特别好,所以此处佛以他为例,说无量无数的人都具备大目犍连一样的神通智商,共同计算也算不出初次参加法会有多少众生。
佛还对这次法会的众生数目举例说,比如有一大海,一个人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用其中的1%分毛蘸取大海一滴水,像大目犍连这样的神通,用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长的时间来计算无量寿佛初次法会的声闻、菩萨众有多少,能计算清楚的数目,犹如这一滴水,而尚未计算清楚的数目,犹如大海。
这个比喻大家都能听懂,但却超越了人类的想象极限。
阿弥陀佛初转法*,即是极乐世界十劫之前最初建成。那个时候,往生到此世界的众生,以及去极乐世界参访、闻法供养的菩萨众,已多到大家无法想象。那现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众、天众只会更多。
这样一个国土无限、众生无限,寿命无限的世界,对人类三维角度的思维太有挑战性了。即使换作科技发达的今天,释迦牟尼佛要对人类讲清楚这件事可能也会很难。如果人类连想象都困难的事情,就可能会不相信,无法感受其中的震撼与力量的加持。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五)庄严、殊胜的七宝行树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瓈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瓈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玛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精为枝,珊瑚为条,玛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精为茎,珊瑚为枝,玛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精为本,珊瑚为茎,玛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玛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精为实。或有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玛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佛接着说:
“另外,在无量寿佛的国土中,由七宝合成的树木遍布整个世界,有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树等,这些树有的有二宝、三宝,乃至有七宝,重叠围绕,共同合成。
如有的金树,是银叶、银花、银果;有的银树,是金叶、金花、金果;有的琉璃树,玻璃作树叶,玻璃花,玻璃果;有的水晶树,琉璃作树叶,花和果也是琉璃;有的珊瑚树,玛瑙作树叶,花和果也是玛瑙;有玛瑙树,琉璃作树叶,花和果也是琉璃;
或者有砗磲树,多种宝贝作树叶,花和果也是这样。或者有宝树,紫金作树根,白银作树干,琉璃作大树枝,水晶作小树枝,珊瑚作树叶,玛瑙作花朵,砗磲作果实。
或者有宝树,白银作树根,琉璃作树干,水晶作大树枝,珊瑚作小树枝,玛瑙作树叶,砗磲作花朵,紫金作果实。或者有宝树,琉璃作树根,水晶作树干,珊瑚作大树枝,玛瑙作小树子,砗磲作树叶,紫金作花朵,白银作果实。
或者有宝树,水晶作树根,珊瑚作树干,玛瑙作大树枝,砗磲作小树枝,紫金作树叶,白银作花朵,琉璃作果实。或者有宝树,珊瑚作树根,玛瑙作树干,砗磲作大树枝,紫金作小树枝,白银作树叶,琉璃作花朵,水晶作果实。
或者有宝树,玛瑙作树根,砗磲作树干,紫金作大树枝,白银作小树枝,琉璃作树叶,水晶作花朵,珊瑚作果实。或者有宝树,砗磲作树根,紫金作树干,白银作大树枝,琉璃作小树枝,水晶作树叶,珊瑚作花朵,玛瑙作果实。
这些宝树行行整齐排列,树干和树干相对而立,树枝和树枝长短相互对齐,树叶和树叶相向而生,花朵和花朵同向开放,果实和果实大小相同。
色彩繁茂,光明璀璨,令众生目不暇接。有清风拂来时,宝树会发出微妙的音乐,就如同我们人间的宫商角徵羽五种音律,能自然调和成各种乐曲。”
在以上这一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极乐世界周遍世界的七宝树。
大家在经文中可以看到,佛在介绍七宝树时,虽然都是众宝合成,但却详尽地介绍每种树的树枝、树叶、花朵、果实是由什么宝形成的。
有位师兄说,直接说七宝组成的树木好了,佛又说了一大堆啰啰嗦嗦。但如果你在我们这个世界介绍树木,虽然也是树叶、果实、花朵、树枝组成,但每一类树却差别很大,树叶的大小、颜色、花朵大小、颜色、树干高低等等,还有花开的时间、果实成熟的时间,都差别很大,也需要这样分别介绍。
故极乐世界的树虽都是众宝合成,但因为众宝排列不同,如琉璃,在有的树上作花,在有的树上作叶,在有的树上作果实,在有的树作枝干。
虽然每种树都是由七宝或二宝、三宝等构成,但因为每种树木众宝排列的位置不同,树的类别名称就不同,这样不同类的七宝树放出的光芒不同,色彩不同,香味不同,众生见闻觉知的触动不同,对机普度的众生不同,风吹都是发出的妙音不同,说的法也不同。
阿弥陀佛为何要在极乐世界遍布七宝树木,而释迦牟尼佛又为何会重点详细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树木呢?
是因为十方世界的诸神对树木都很熟悉,尤其是我们娑婆世界人道,树木随处可见,众生闻听后就能很明白地了解两个世界不同之处。
而且佛的人间弟子们常在树林的寂静处修行,没有精舍时,也常在树下打坐,一棵大树枝蔓树叶的覆荫就是他们悟道的精舍、关房,晚上也寄宿在树木下。
佛怕弟子们生起贪婪,在小乘戒律中,甚至不让弟子们每天在同一棵树下打坐休息,怕依赖、占有那个位置。
而释迦牟尼佛成道时,也是坐在一棵大树下,睹明星而悟道。
人类也常喜欢用树木修建房屋,房屋前后、院落中也装饰有各种树木,可以说树林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即使我们不了解树木的种类,对树木的熟悉也能想象出来。
我自己在读这段经文时,认真地读每一种七宝树,读到哪种树木就会在身心世界出现哪一种树木,就像是随念化现,而且闻听到每一种树木发出不同的音乐,对身心非常舒适愉悦。
读完这段经文,就像自己漫步穿越了一片光明化现,由七宝树木组成的美丽风景区。每一种树都是一个奇观。
读完后,自己的眼睛清凉,感觉熠熠生光。
我分享自己认真读经获得的境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读经文时也能有点耐心,或观想自己正漫步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林海中。
好,我们接着看经文。
(六)众宝之王严饰,具无边加持力的道场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愿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说:
“另外,无量寿佛国的道场树高达四百万里,树根的范围有五千由旬,枝叶向四面覆盖的面积有二十万里。
此树木是由一切种类的珍宝自然和合而成。用愿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来装饰。
树的重重环绕的枝条之间,垂挂各种珠宝璎珞,有百千万种色彩,流光变化,光炎闪耀,被炎光照耀的范围看不到极限。
珍宝交织的美妙宝网,覆盖在道场树的上空,一切庄严都随应而现。微风徐徐吹拂,吹过宝树,演奏出无量妙音,宣说佛法,这音流能传遍西方一切佛国。
凡是听到这音乐的众声,就能得到甚深的法忍,安坐在菩萨道不退转的果位,直到成就佛果,而且耳根清净,不遭受苦厄。
凡是眼睛看到宝树的颜色,鼻子嗅到宝树的香气,嘴巴知道宝树的味道,身体接触到宝树的光辉,众生的心能以此因缘全部得到甚深的法忍,安住于不退转的境界,一直到成佛,六根清净,没有各种烦恼破坏。
阿难,如果无量寿佛国土的天人见到这些道场树的话,就能得到三种法忍,一是音响忍,二是柔顺忍,三是无生法忍。
所得到的证量都来自于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圆满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的原因。”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在介绍完七宝树后,又重点介绍了极乐世界的树王——道场树。
经文中说,道场树高四百万里,树根方圆就五千由旬,树叶覆盖面积二十万里。
你能想象这么大的树吗?
它由诸天世界各种珍宝自然合成,这些宝贝人类都见不到,甚至没有听说过。
各种珍宝织成的美妙宝网,弥漫覆盖在道场树上空。而这些光明化现的宝网中,有亭台楼阁,随众生心愿化现一切。而在我们人世界,大家只看到天空飘着各种云朵。
极乐世界众生看到这些宝树,听到宝树发出的美妙音乐,便会证得三种法忍,一是音响忍,二是柔顺忍,三是无生法忍。
什么是法忍呢?
这是佛学术语,就是指从这种法明了宇宙万法以及生命的实相。
比如我们常说证得无生法忍,就是证入了万法本无生,没有生灭的涅槃境界。
而极乐世界的天众看见这些树木,即可证得这些境界。从这些宝树的声音、光明、色彩、香气等即可明悟佛法真谛,安住于菩萨不退转的果位境界直到成佛,即是获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但如果是其他世界众生见到极乐世界的道场树的色彩,听到它的音乐,嗅到它的香气,品到味道,接触到宝树的光辉,全部六根清净,没有烦恼,不遭受疾病等苦厄,并也可得到甚深的法忍,安住于菩提道不退转。
而众生之所以见到极乐世界的树林就获得这样的成就,原因不是因为这些树木美丽庄严,由众宝合成,而是来自于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圆满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的原因。
什么是本愿力?
即阿弥陀佛在做菩萨时,就是为了给众生建立一个净土世界而努力修行,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的本愿力是自己解脱轮回,或带众生解脱轮回,广学无量法门。
但阿弥陀佛建立净土世界,等于一个圆满殊胜的成佛道场,为众生成就佛果带来了极大便利。
圆满愿是阿弥陀佛已圆满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圆成了自己因地的大愿。明了愿和究竟愿是说阿弥陀佛明白究竟了万法实相,而且圆证实相的同时,达成游戏毕竟空的诸佛最究竟的境界。坚固愿是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信愿坚固,以及成就极乐世界后,使所成就的一切永恒不灭。
总之,是因为这样的道场树是无量寿佛无量劫的功德与坚固愿力的化现。极乐世界的道场树近似于我们这个世界人道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坐在一棵毕钵罗树下,弟子们从此便把那种树叫菩提树,对此恭敬顶礼,而且将这类树的种子做成念珠或手链,随身携带,当作神圣的加持物。
故菩提树在佛弟子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化现出高大庄严、众宝严饰的道场树,也是源于十方世界佛弟子心中对菩提树的恭敬,依止与喜爱。
九、西方极乐世界简介(下)
《佛说无量寿经》讲义_第七集
(七)音声伎乐十方世界最为第一
佛告阿难:“世界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陀对阿难说:
“世界的帝王可以享受百千种美妙音乐,从转轮圣王到各个天王,乃至第六天上,各处的伎乐音声辗转相比,每一个都胜过前一个千亿万倍。最美妙的是第六天上的万种音乐,但与无量寿佛国土的各个七宝树所发出的音声,随其一种相比,美妙动听的程度都相差千亿倍。无量寿佛国土还有自然而有的万种伎乐,这些乐声没有不是法音的,清净流畅、柔缓明亮、微妙柔和高雅。在十方世界的所有音声之中最为美妙动听,名列第一。”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的音声庄严美妙,在所有佛国排名第一。
在我们这个世界自然界的音声多到数不清,如风声、雨声、水流声、大海咆哮声、汽笛声、鸟鸣声、狗吠声、鸡叫声等等,以及人类弹奏各种乐器发出的音乐。不管是自然的声音,还是乐器弹奏出的音声,对人类来说,有的喜欢听就陶醉其中,不喜欢听的人就觉得是噪音。而且人类在声音的闻听上也有极限,仅限于某一范围,音声高于或低于某分贝就听不到了。
而在极乐世界,不管音声从哪儿发出,是从风、从宝树、从水流、从宝网、从众鸟,还是从空自然响起,每种音声都是和雅美妙之音,而且闻听到这些音声的众生,都觉得这些声音是法音,能令其身心愉悦,并法喜充满。
释迦牟尼佛着重介绍了这些音声的美妙动听程度,从娑婆世界人间帝王能听到的伎乐,到转轮圣王、各层天王,直到第六天天王,他们因福报大小所处环境不同,后者能听到的音乐,都比前者更美妙。
但即使是第六天王能听到的最美妙的音乐,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棵七宝树发出的声音,而且声音的美妙相差千亿倍不止。这即是极乐世界自然界随其一音,更不用提极乐世界从空自然而出的万种伎乐,清净柔缓、明亮和雅、微妙到众生闻听后都能在愉悦的享受中悟道。
极乐世界的每一种声音都在对机说法,听众们愿意闻听,自然响起,不愿闻听,自然显现空寂。这些声音蕴含的功德与妙用,在十方世界独一无二,无与伦比。世界的一切声音都在说法,都是妙用,都平等具有加持力。这种境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道,也许需要耳根圆通者才能得到。而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法界自然现象,每位听众都是这样感受声音与音乐的。我想十方世界喜欢音乐的众生,一定会被极乐世界的音声所摄受。
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八)讲法堂、浴池、八功德水的吉祥圆满
“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
“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浴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说:
“无量寿佛国土的讲堂、精舍、宫殿、龙观等建筑物,全都由七宝严饰,自然化现而成,又有真珠、明月宝珠、摩尼宝等各种奇异珍宝交织覆盖在宫殿上面。
宫殿的内外左右有各种浴池,有的十由旬大小,有的二十或三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大小不等。这些浴池的纵广深浅虽然不同,但都是同一等级,而没有高下优劣。功德水清澈湛然,盈满各个浴池,清净相洁,味道犹如甘露。
如果是黄金池,池底铺满白银沙。如果是白银池,池底铺满黄金沙。水晶池,池底铺满琉璃沙。琉璃池,池底铺水晶沙。珊瑚池,池底铺琥珀沙。琥珀池,池底铺珊瑚沙。砗磲池,池底铺玛瑙沙。玛瑙池,池底铺砗磲沙。白玉池,池底铺紫金沙。紫金池,池底铺白玉沙。有的浴池则是由两宝,有的由三种珍宝乃至七种珍宝共同组成。
在浴池的岸上,化现有旃檀树,华叶低垂密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花、钵昙摩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各种颜色光彩茂盛,覆盖在水面上。
那里的诸位菩萨和声闻众,如果进入宝池中沐浴,想要让水淹没足,水就淹没足;想要让水到膝盖那么深,水就到膝盖;想要让水到腰部,水就到腰部;想要让水到颈部,水就到颈部;想要让水灌洗全身,水自然灌洗全身;想要让水恢复原状,水就立即恢复原状。
水的冷暖也因众生的需要,随心念自动调节变化。此功德水,能令众生神清气爽,身体悦适,涤荡去除心中的污垢。池水透明洁净,清澈得如隐形一般。水底的宝沙透彻映现,无论水有多深,都能清澈见底。水流微澜回旋,转相灌注。水中一切不急不慢,然后安详地缓缓流动。
纯净的水波扬起无量的自然妙音,随处呼应众生的心意,没有想听而听不到的。从这些水波的妙音中,有的众生听到念佛的声音,有的众生听到说法的声音,有的听到僧人念经之声,或者生出令众生寂静之声,演说空、无我的声音,令人生起大慈大悲的声音,演说波罗蜜多的声音,演说十力、无畏、不共法的声音,演说种种神通智慧的声音,演说无为的声音,演说不生灭法的声音,演说无生法忍的声音,乃至令人生起甘露灌顶一样的种种妙法之声。
这样的声音,让众生闻听后,自然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的万法真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神通智慧之菩萨、声闻所行之道。声音中从未有三途苦难的名称,只有自然快乐的声音。因此之故,无量寿佛的国土名称极乐世界。”
在这段经文中又重点介绍极乐世界的功德水。
先谈这些储存功德水的浴池。
它们分布在讲堂、精舍、宫殿、楼阁的内外前后,而这些建筑物都是由七宝自然化现而成,又有十方世界少见的奇珍异宝覆盖在其上。极乐世界是无量寿佛功德化现,其中化现的每一处都是无量寿佛累劫布施、忍辱、精进、愿力坚固导致的结果。
珍宝之所以称为宝,只是在十方佛世界中都比较少见,而众生心中有缺失。在极乐世界,这些珍宝代表成就者的富贵、满足、尊贵、稀有、坚固、纯净不染、永恒不坏、涅槃等品质。众生见到这些众宝自然合成的大地、宫殿、楼阁等,都会生出这些品质,都会感受诸佛没有缺失的圆满富贵,不再有任何遗憾。
在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拥有了宝物,可能反而会助长贪婪、占有,并不能从这些宝物中获得品质与解脱。所以见到极乐世界用功德化现的众宝,众生可以真正获得身心世界最圆满的富贵。
极乐世界的水称为八功德水,这八种功德按人类能理解的品质有:一、澄净;二、清凉;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合;七、能除饥渴以及身心疾患;八、饮用能滋养六根,增加善德福报。
我们这个世界的水,因众生情欲而化生,分布成池塘、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能使欲界众生活命,也能使众生遭受灾害,甚至有水劫。在大劫中,地球全部被水淹没等。我们这世界的水可以被污染、浑浊,有的水人类直接能喝,有的水不能喝,有的喝了就会得传染病。水可以冷得彻骨,也可以热到烫伤众生,有些众生还会不小心溺死在水中。
我们这个世界水能带来的灾害,极乐世界的水都不会有。极乐世界没有池塘、沟壑、河流、山川、海洋,大地平整无限,水都储存在浴池中。大家一听说浴池,可能会想象家中用来洗澡的浴池。
极乐世界的浴池有的十由旬大小,有的二十、三十由旬,及至百千由旬等大小不同。这样的浴池面积,在我们这个世界应称为汪洋大海。而且有黄金池、白银池、水晶池、琉璃池、珊瑚池、琥珀池、砗磲池、玛瑙池、白玉池、紫金池。这些池都由两种、三种或七种珍宝自然合成。
在水池的岸边,有光明化现的各种香树、宝华围绕覆盖在水面。八功德水自然溢满每个池中,如有众生进入池中沐浴,想要水有多高,水就会随众生心意变化,绝不会令众生在其中溺毙,而且水会随众生的心意自然灌洗身体,水温也随众生心意自动调节。
水永远清澈透明,澄净、洁净,怎么用、怎么洗都不会污浊。在池水中洗涤,会神清气爽,身体愉悦,心垢顿除。
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能见到的泉水、河流、海浪等等,就几种固定的声音,而极乐世界的水流声可凭众生的心愿而应现。
当然,极乐世界众生根器猛利,只有两大心愿:
第一,快速成佛,像无量寿佛一样建自己的净土利益众生;
第二,快速成佛,去其他苦难的世界助佛救度众生。
故极乐世界众生随其心念,有的听到念佛声,有的听到说法声,有的听到念经声,或生出令人寂静入定的声音,说空、无我佛法的声音,令人生起大慈悲的声音等,令众生闻听后法喜充满,欢喜无量,疾速成道。
又有师兄在念浴池由什么组成时,有点不耐烦,就像念宝树一样,如什么池铺什么沙等。也许人类觉得这样的浴池不美,也不重要,但极乐世界的建造是对于十方世界众生的心意的,不是只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而建。
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常居于水中的龙族众生应该就很喜欢这些美丽的浴池。我们居住陆地的人类,可能更喜欢池中的功德水或七宝合成的宫殿吧。人类依赖空气、水生存,即使修行者不吃五谷,也会饮水,但这样的水对人类来说,完美到不可思议,像神话一样。
但我们不能将此当作神话故事,因为我们往生后要从这水里的莲花中化生,这个八功德水对我们很重要。而且,因为极乐世界每一点水都如此微妙,具有无量功德与加持力,而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到此国土,在莲花的无量光明之中,立即享受到的即是此水的殊胜,如地球上母亲的乳汁一样,滋养着众生从梦中觉醒,花开见佛。
十方世界众生会在这种法乳之中,首先体验极乐世界无尽的安逸,身心瞬间得到极致的快乐与满足,这个国土由此称名为极乐世界。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九)极乐世界的意食及日常生活器皿的完美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衣服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说:
“阿难,在那尊佛的国土中,所有往生的众生,圆满具备这样的清净色身、种种美妙的音声、神通功德。那里的宫殿、衣服饮食,各种美妙的香花,庄严的物品,犹如我们这个世界第六天自然化现之物。若想吃饭时,七宝做成的饭钵自然出现在面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珍珠等,这些珍宝自然合成的各种钵,随意念而出。饭钵中,众生喜欢的百味美食,自然盈满。虽然有这样的美食,但极乐世界的众生并不真的像我们人类一样吃饭,只是见色闻香,即以意食便自然饱足。身心变得柔软,不再贪婪世界任何美食。饭后一切自然消失,到吃饭时再次化现。无量寿佛的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仅次于诸佛的无为涅槃的内证境界。”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又介绍了极乐世界众生的身相以及平时的衣食住行生活情况。
极乐世界天众圆满,具备清净的法身,美妙的音声以及神通功德。
在极乐世界,宫殿、衣服、饮食等的物品,都是自然化现的。佛陀谈到那儿众生是怎样吃饭的,他们是意食,即看见饭的色彩,闻到饭的香味,就已经吃饱了。而且到了吃饭时间,美丽庄严的七宝钵自然出现,每位众生喜欢的美食自然在钵中盈满。见色闻香后,每位众生身心很舒适,不再贪十方世界任何美味。饭后也不用像我们一样洗刷锅碗瓢盆,饭食与钵由自然消失,下次吃饭时,新的饭钵再次化现。
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饮食方法分为四种,有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段食:即分段而食,隔一段时间吃一次饭,以长养身体性命。
触食:即是对所触之境接触过,便升起满足感,可长养生命。
思食:以思想、念头为食,滋养命气。
识食:以识为食,以识作为生命的存在。
四种饮食方法,在我们这个世界,段食仅限于欲界某类众生,其余三种饮食方法可通三界。
但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以意念吃饭,吃饭的意念一动,美丽的钵与美味都呈现在面前,看到饭的色彩与闻到饭的香味,身心即柔软舒适,不再贪婪世界任何美味,这近似于人类的定力与观想力成就。
我们吃饱时是肚子胀,消化后还要上厕所。极乐世界众生吃饱饭是感觉身心柔软,体验满足与禅悦。而且我们这个世界人类即使吃饱某种美食,心中也会贪婪其他美味。极乐世界的众生吃一餐饭,对美味已全然满足。
说到饮食,大家不要有局限性,马上就想到人类的饮食五谷杂粮,油盐酱醋。每个世界的众生饮食有很大不同,如有的世界众生可能吃矿物,吃朵花蕊,喝点露水就行了。比如我们常说,修炼的高人可餐风饮露,只不过是不再吃五谷杂粮等人类的食物罢了。或许吃能量、服气,或者是意念想象一下就饱了。
极乐世界众生吃饭很有仪式感,要意想吃饭,马上有七宝钵与美食自然盈满。七宝钵也是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者喜欢的物品之一。佛陀住世时,出家人只许有三衣钵,这个“钵”是出家人很重要的一件随身物品。大家看过《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时,观世音菩萨送给唐僧的礼物是一件缀着七宝,闪闪发光的袈裟,而当朝皇帝送给唐僧的礼物即是一个紫金钵。除了唐僧肉,这两件宝物在取经路上也会被众生惦记,想要抢夺,据为己有。
对佛在世时的有些出家弟子来说,也许金银珠宝不会动心,因为佛界中出家僧不能储有钱财,但七宝钵与袈裟也许可以令他们感受到佛子独特的富贵与满足。阿弥陀佛圆满了大家的愿望,故在极乐世界,吃饭不是意念想了就可以了。阿弥陀佛本可以让饮食这么简单的,但阿弥陀佛成就的国土,却是吃饭时要化现出大家喜欢的珍宝合成的钵,美食自然盈满。大家看到这个吃饭的细节,就如看到一个即使吃顿饭也为孩子准备了美丽玩具的慈母。感受到阿弥陀佛对众生无尽的慈悲,渗透在极乐世界的点点滴滴中。而缀满珍宝的,闪烁光芒的妙衣更是随处可见,每一件都是功德化现的法衣。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十)极乐世界天众身相容貌尊贵、端正、光芒在十方世界第一。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穷乞人在帝王边,形貌容状宁可类乎?”
阿难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边,羸陋丑恶,无以为喻,百千万亿不可计倍。所以然者?
“贫穷乞人底极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饥寒困苦,人理殆尽。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积财不施,富有益悭;但欲唐得,贪求无厌;不信修善,犯恶山积。如是寿终,财宝消散,苦身聚积为之忧恼,于己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是故死堕恶趣受此长苦,罪毕得出生为下贱,愚鄙斯极示同人类。
“所以世间帝王人中独尊?皆由宿世积德所致,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履信修善,无所违争。是以寿终,福应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兹福乐。积善余庆,今得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贵,仪容端正,众所敬事,妙衣珍膳随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计如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说:
“那里的所有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全都是同一种类,形色没有任何不同,只是为了沿袭随顺别的世界的习惯称呼,才称名为天人。他们的颜色容貌端庄,超越其他世界一切众生。在其他世界很少能见得到如此端正庄严的众生。他们的容貌光色细致美妙,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天人与人类。他们的身心都是自然虚无,寿命没有极限。”
佛陀对阿难比喻说:
“比如世界贫穷的乞丐站在帝王身边,二者的身心状态可以相提并论吗?”
阿难回答佛说:
“假设猥琐贫穷的乞丐站在帝王身边,相比之下,乞丐的羸陋丑恶,没有办法比喻,二者相差有百千亿倍甚至不可计数的倍数。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贫穷的乞丐处在社会最底层、最低下的地位,衣服褴褛不能遮盖身体,奔波劳碌寻求食物以维持生命,每天饥不择食,困顿不堪,人的尊严面子,甚至道德伦理都可能快消磨殆尽了。这都是因为前世不培植善德,疯狂积聚财富却不懂分享,越富有越悭吝小气,对一切只想不劳而获,贪婪无度,从不满足。不相信善有善报的因果之理,犯下的罪恶累积如山。这样寿终之后,生前累积的财产会全部消失散尽,一生苦心聚集,为之受尽忧愁烦恼,对自己却没有什么益处,白白被他人得去。不再有善业和福德可以依止,所以死后堕入下三道恶趣,遭受长时间的苦难。罪报受完后,才得以从恶趣中转生,在人世中生为下贱之人,愚蠢鄙陋达到了极点,活得没有人的样子。
所以世间帝王之所以成为人中最尊贵的,都是由于过去世积累善德所致。慈爱助人、广为施舍、仁爱兼济、履行诚信、修造善业、宽容厚道、与人和睦不争斗。因此寿终之时与福德相应,能够上升到善道,向上转生到天界,享受天人的福乐,天人的善报享完,如还余有善德依止,便投生得以做人,于是就会生在帝王家。生而尊贵,仪容端庄,众人恭敬侍奉,美丽的衣服,可口的食物,自然享用,是因为宿世所造善业的福报成熟,所以才能达到这样。”
佛对阿难说:
“你说得对,就算是像人间帝王这样,虽然在人类中已是最尊贵的,形色相貌端正,但是与转轮圣王相比,身形气质会显得非常鄙陋,就好像乞丐站在帝王身边一样。而转轮圣王的威严相貌殊胜美妙,天下第一,但是与忉利天天王相比,又算是丑恶的了,他们的差距可以用万亿倍来说也是不够的。但如果让这样完美的天帝与第六天天王相比,第六天天王的美好超越前者百千亿倍,根本不是一类的。即使这样的第六天天王与无量寿佛国土的菩萨、声闻众相比,光芒相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差百千万亿倍也不止。”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众生的身形、气质、相貌端正庄严的程度。
而且众生长相都一样,也无男女老少之分。
他们虽然也全称名为天人,但也只是沿袭了十方世界别的国土的习惯叫法。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天人的相貌端正美丽,都是靠善报而来,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形体相貌、心性品质由阿弥陀佛圆满功德、坚固愿力加持而来,仅次于诸佛大涅槃的内证境界。
所以,佛在介绍中说:
极乐世界众生生活的安乐与庄严美好的相貌,远远胜过十方世界中以善报而投生的天人。
这儿的生命寿命没有极限,身相端庄美丽到什么程度呢?
佛用了乞丐与帝王相比,丑陋不堪。帝王与转轮圣王相比,转轮圣王与忉利天天王相比,忉利天王与第六天天王相比,前者在后者面前都丑陋不堪。因为福德不同,身相气质都差几千百千万亿倍,甚至根本不能在一起相提并论。即使是美到我们想象不出的第六天天王,相较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众,相貌的庄严、圆满与散发的光芒都没有可比性。
在我们这个世界,天众因善报与正定获得微妙的极净光化现的身相,已超凡脱俗,完美到不可思议。但却差极乐世界天众百千万亿倍也不止。可以说,极乐世界天众的美丽与庄严,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极乐世界众生身相如此完美,大家都有佛的金色光明与三十二相。而且所有生命都一样端正庄严,大家再也不会出现因诸根缺失丑陋而不自信,产生妒忌与挑剔,在修证时也易破身见。因为从形色上大家都无差别,甚至与佛一样。这样也许容易理解佛法第一义谛——众生的本质都是如来。
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并没有成佛,为什么会有三十二大人相与金色光明?
因为极乐世界众生虽然从莲花化生,但莲花却是无量寿佛功德与愿力化现,故平时大家常说:“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花为父母。”
其实这儿的众生可以说都是阿弥陀佛的孩子,花开见佛后就是十方世界中功德最圆满的示现,当然会拥有诸佛果位才会有的全部特征。所以我们人间的美女们注意了,功德圆满才可以获得十方世界最完美的色相,整容、化妆,甚至善报都不行。
为了在十方世界获得美丽第一,有些爱美之人可能要发愿断恶修善,累积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十一)极乐世界众宝、妙衣随心所欲,应念即至
佛告阿难:“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陀对阿难说:
“无量寿佛国土中的天人,他们的衣服、饮食、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以及他们居住需要的房舍、宅院、宫殿、楼阁,都会以他们的形体,高下大小正好适合。天人需要珍宝,一种、两种、乃至无量众宝,随其欲求,应念可至面前。众宝做成的妙衣,随意铺在地上,一切天人就踩在上面走路。无量的宝网弥漫覆盖在佛土上空,全都用金缕、真珠、百千种奇珍异宝严饰。宝网周围四面,垂着宝铃,光芒色彩闪烁辉映,极具庄严华丽。”
以上一段经文,佛重点介绍极乐世界的天众,他们的衣食住行、房舍宫殿,供佛的、缯盖、幢幡等,都能随众生欲求,应念到达面前,而且正好合适。
我们这个世界,建造房屋、裁剪衣服,都费时费力,结果完成后也不一定每一处都令人满意。所以,衣食住行有时还要学习设计,尽心规划,也不能满足每个人心念,而且今天满足了,明天又被嫌弃了。
但极乐世界的一切,永远都是令国中天众称心如意,无可挑剔的。大家凭这点可以了解无量寿佛在愿力中的慈悲用心以及无量功德。这需要多劫时时能了解众生心意,满众生心愿才能达成。
经文中还提到宝网覆盖佛土,宝衣铺地,我们这个世界天空看到的就是云朵或飞翔的鸟类,地上会铺地板、地毯来装饰。极乐世界是用随念而至的众宝装饰空间与大地的宝网、宝衣是其中之二。
大家不要把宝衣想象成是两只袖子,两条裤腿的衣服,不要因我们人类的身体相貌及衣食住行局限了想象力。如印度的衣服就是一块布料,阿难等人可能会把衣服想象成一张地毯。
无量的宝网覆盖在佛土上空,宝网大家不要想象成渔网一样的东西,如果想象,可以想象成明亮的星空,所有的星星都连接在一起,或我们在夜晚坐在飞机上俯视地面,会看到人类居住的地方灯火相连,也像一张闪耀着灯火的宝网覆盖在地面。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的天众,物质方面的欲求已经获得大自在,他们的富有安乐十方世界众生无法想象。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