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26
威望: 1554 点
金钱: 3200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46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楼主  发表于: 2022-05-25 20:24

0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发表于江西

劝导世善.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就是不要由于一点小的利益,使他人的父子关系不和睦。这要注意,在中国谈五伦关系,有三伦关系是在家庭: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家庭搞不好,那整个社会就会乱;家庭搞不好,自己也很痛苦。家庭的伦理关系,是要有各自的伦理——名分上的道德、义务的。这些都要去了解而且要践履的,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你的身心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所以父子这个伦理关系,它比兄弟的伦理关系更重要。那兄弟之间如果不和睦,相互斗争,已经是不吉祥了。如果父子关系还这么乖张、离异,那就天伦都灭掉了。因为父子这个天性的关系,是需要父慈子孝的。如果这个父子关系紧张了:你儿子就不孝了;你父母也就陷于不义之地——不慈了。那自然的伦理关系没有了,那双方都要受到巨大的损失。




所以这些家庭伦理关系,自古以来都谈到,为了维护父母跟子女的这种天然的、血缘的亲密关系,都是易子而教。父母不亲自教育,交给老师去教育。因为教育的问题,他要责善的。你做得不好,是要说你这个做得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如果父子直接去责善,甚至体罚的话,那可能就会伤害到父子这种天然的关系。所以为了呵护、保护这样的关系,就易子而教。自己的儿子交给别人去教,别人的儿子交给你来教,这可以。都说明古人对这个关系的重视性。如果其他的人由于有种种利己的因缘,使我的父子关系乖违,骨肉之情有嫌隙,那“哀哀父母”看到后代子孙而“感伤”,“济济儿孙”对着庭院而负疚,对着祖先、父母而“负疚”,于心何忍,于理何安哪?天理都没有了,那怎么能安心呢?



所以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我们的父母、祖先要孝顺,也要把这一念的孝顺推广到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对我们的子女要有慈爱之心,也把这一念慈爱之心推而广之,一切的少年人都是自己的子女。这样的心才能使家家孝顺父母,父母欢心。那我们这些后代侍奉双亲的孝心才能得到安慰,那么父母教育子女的这个念头才能安乐。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你用一种不正当的方式,让父母子女形成了一种水火不兼容的关系,那让子女不孝、父母不慈,这样的一个过失可就太大了。






那么父子不和睦的原因,也有很多。要么是由于性格、语言的差异对峙,要么是由财产的问题。要么就是由于有继父、继母的问题,问题可能:他就有对子女哪个偏爱一点、哪个讨厌一点这样的私心;或者有正夫人生的儿子,有庶夫人——妾生的儿子,哪个薄、哪个厚一点的这种问题所导致的。那这些问题,大部分归结到一个利益问题。“勿因小利”这个“小”,不仅仅是一点点锱铢必较的小,那就是纵使你所有的田产、所有的家宅来比较,较之于父子关系不和睦,都叫小。


所以我们说,使家庭的三种伦理关系调顺,是我们国学恢复才能做得到的,如果没有儒、佛圣人的教化,我们家庭关系很难搞好。很难搞好,是由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人。做丈夫的不知道怎么做丈夫;做妻子的不知道怎么做妻子;做子女的不知道怎么做子女。




刚刚有位居士,跟我谈她的女儿出走的问题。我看她作为母亲的心,已经操碎了。那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儿,为什么会出走?这里面就涉及到教育问题。如果她稍微有点孝心,她怎么可能就这么随便出走呢?她这种行为,导致了她父母多么大的痛苦!她只要想到这一点,也不敢出走哇!但是这一点,她没有想到啊,没有人给她讲过。她就自我中心了,“我活得不开心,我到外面去呀!”所以这个教育实在太重要了!


很多做子女的怨恨他的父母,我常常看到。其实父母对他操碎了心,然而他都觉得他父母对他不好。“又不带我到那里去玩,又对我太严格,又经常怎么怎么……”殊不知——当然做父母的也确实可能教育的方法有问题,现在搞得一些子女对父母的那种反弹……其中有一个做女儿的就是,跟父母不讲话。这也很麻烦哪!你说十天、八天不讲话可以,那么一年、两年、三年在家里不跟你讲话,那你就没辙了。那父母就很痛苦啊!这就是家庭关系搞不好。真的是:他人就是地狱呀,双方都在痛苦。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