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圣人的药方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03-01 12:21

0 南怀瑾:圣人的药方



这个转贴出现了一些不能够显示的内容,我不晓得怎样处理,有请管理员删掉整个帖子,以免断章取义。谢谢!                    ——阿难




至于印度这个民族,到现在还是不平等,四种阶级非常分明。譬如我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在印度的话,种姓不同,阶级不同,绝不可能坐在一起。甚至你坐过的位置,他都不愿意坐,很严重。所以释迦牟尼佛开的药方是平等,种性平等。
 
我们了解一切的圣人都是医生,他所提倡的,所开的药方是为了治病。我们现在来讲文明的话,过一百年也许这些名词都少了,人类整个的文化,中西文明一概结合了,科学的文明也结合了。我们现在觉得没有结合很痛苦,到那个时候,后面的人也许会笑我们。所以拿远大的眼光来看,自然会结合。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
 
真的搞通了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不要说文化沟通,用西方的文化观念讲,还可以真正做到自由与民主。不是美国今天那个民主,那是狭隘的,缺少了一个博爱精神,就是佛学讲的慈悲。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
 
你不要看了仁义、道德、人情等名相给唬住了,为什么孔子提倡仁义道德、提倡孝道,这是告诉你,这个民族性偏差到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路上去的太多了。几千年来如此,现在还是一样。
 
释迦牟尼为什么在印度提倡众生平等,印度最有阶级歧视,最不平等,所以他高呼众生平等。你知道吗?西方人为什么提倡自由,因为当时中古时代的欧洲最没有自由。




《南怀瑾:中国式管理》
 
-----------------------------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较少。
 





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智慧与奸诈,乃一体两面,一线之隔。聪明与狡猾、老实与笨蛋,根本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兄弟。诚实的智慧合于 “道”,用之于世,为人类社会谋福造利,那就对了,名之为“德”。道是体,德是用。然而,诚实虽是好事,若是用不得当,那也会适得其反,坏了事情。
 



每一件事,皆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同时必须考虑到。或者时间久了,思想搞不通,走了样;或者某一个观念流行多年,时迁境移,已不合宜,并且流弊丛生,失其原意,这就要懂得《大学》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了,此时必须知道变通。所以,老子的思想与《易经》的思想是一样的,都在一个“变”字。
 
《易经》有五种学问——“理、象、数、通、变”。“理”是哲学的,《易经》每一个卦,背后皆有其哲学道理。“象”,一件事物,一个东西,都有它本身的现象。比如虚空,也有它的现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有其形成的哲学道理。而这“理”和“象”二者,也可以借数字符号来表达、整理。那便是“数”了。“理”、“象”、“数”是《易经》三个根本所在,必得将之透彻研究后,才知道“通”,只知“理”,不通“象”、“数”;只知“象”、“数”,不通“理”,都不行。要样样深入,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方能洞烛机先,随时知变、适变、应变。
 
知道变,而能应变,那还属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的将变时先变。等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才变,那也恰恰只合于变通而已。老子对仁义、智慧所提的这番道理,也属于变通的一种。
 
《老子他说》 
 
---------------------------
 
【蒲衣子曰:“尔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蒲衣子说:“你到现在才懂了?有虞氏不及泰氏。”唐尧虞舜代表上古三代,是我们有历史文化资料可查的。孔子删历史,从唐尧作断代的开始,是因有资料可查,可是后人对于这一资料还怀疑不信。如果照古老的相传,我们民族史已经有两百多万年,至少至少有一百多万年。从伏羲画八卦到黄帝这一段,到底有多少年,还不知道,至少有好几万年。从黄帝开始到现在是五千多年,从尧、舜开始到现在是三千多年,中华民族究竟上面已经有多少年历史,这很难讲,虽然上古有很多的神话而不敢确定
 



那么,蒲衣子这里提出来,三代以上不及“泰氏”。那泰氏是谁呢?泰氏就是太初。等于像讲我们的古史,开始的时候已经不晓得是谁了。天地人谓之三皇,三皇以后就是五帝,三皇五帝以后,从黄帝开始才有了文化,才慢慢到了三代。
 



那么由这一观念,我们就晓得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民族文化,理想的世界,理想的国家天下,是大同思想。要注意,大同思想是《礼记》里面,《礼运》篇里的一段。《礼运》这一篇是什么人讲的?是孔子。
 
《礼运篇》一开头就是说,孔子吃饱饭了以后,站在一个走廊在叹气,有一个学生看见,就问老师为什么叹气?“唉,人类堕落,没有办法希望再达到那个境界。”读书到这里,我们常常认为孔子的感叹很多,等于辛弃疾的有名的诗,“饭罢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有时思到难思处,手拍阑杆人不知。”所谓名诗,代表古往今来一切人的心理。有时候思考一件事情时,“手拍阑杆人不知”。讲到《礼运篇》开头,就有这么一个味道。因此孔子的学生,请问所以,才有《礼运》这一篇的记载,中间就说到大同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怎样一个社会。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我们了解历史的话,唐尧虞舜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圣帝明王之治,是中国文化诸子百家所标榜的最好的太平日子。但是以道家的观念,那个时代已经在堕落,不过虽然在堕落,还是保持我们传统文化道德的精神。
 
庄子说唐尧虞舜那个时候,人类的仁慈爱人之心,自然地还含藏在人性天然的理念上。不必用什么仁义道德去做为标榜,也用不着去教育,因为个个都是很仁爱的。“其犹藏仁以要人”这个“要”,不是要求之意,是大致上,一般人都是这个样子的意思。那个时候,人心自然善良,社会都是良性的,善恶是非,还没有分别得那么严格,社会上很少有不对的人,大致上都对。
 



尽管我们标榜自已这个文化怎么怎么好,叫了几千年,从相反的角度看,可见我们这个民族性并不太高明,结果不仁不义不慈不孝,是照旧不变。譬如,我们经常讲,我们这个民族要团结,可见这个民族不团结。尤其是在国外就看到,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有三派的意见。一个人自处,自己还跟自己埋怨一番,吵架一下,没有办法了,自己还可以摔摔镜子,摔摔茶杯,出出气。这是人性的问题,很难办。
 



《庄子諵譁》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圣人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