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新年开示(三)|法主和尚传印长老《抒怀偈》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37
威望: 1556 点
金钱: 3203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470(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楼主  发表于: 2022-02-04 14:21

0 新年开示(三)|法主和尚传印长老《抒怀偈》

新年开示(三)|法主和尚传印长老《抒怀偈》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上午,我们来共享一下传印长老的一首偈子。



传印长老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们东林寺的前任方丈,现在是法主和尚,目前住在净土苑,叫“俶行轩”。他老人家从2018年就开始常住东林大佛,道心非常的坚固,基本上是以闭关的形式天天在念佛。上周,本人去拜见他老人家,他已经是九十六岁的高龄了,身体还非常好,红光满面,思维敏捷,还真的是有修行的效果。传印长老已经出家七十年了,虽然他是在禅宗的道场——云居山出家的,但他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



他老人家说,他是背着《印光法师文钞》来出家的,从他的缘起跟净土法门就有甚深的因缘。他晚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做了一届会长,毅然决然地要退下来,专门办自己的了生脱死的大事。所以他退下来的这几年,基本上没有跟外界接触,也不出头露面,真正保持了一个修行人的本色。他老人家对净土法门的一往情深,就是知见非常的纯正,他总是以印光大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说他是印祖的私淑弟子,所以他对《印祖文钞》有深刻的体会。《印光法师文钞》的出版,他的题词就是:要在有限的光阴得到佛法最大的利益的话,《印光法师文钞》不得不读。乃至于赞叹《印祖文钞》就是一部小三藏。





传印长老念佛还真的是一往情深,真正是一个“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榜样。他对念佛法门的一往情深、坚定不移。我记得他原来在中国佛学院做常务副院长,我那时候在中国佛学院兼职(我跟传老很早就认识),也就鉴于传老的德高望重和净土的情怀深厚,所以我出家时就选择跟着长老出家了。2000年中国佛学院是我来牵头搞了一个“五·一”的佛七,请传老作为主七和尚。传老那时候已经是七十来岁了,自始至终全程参加,那是个精进佛七,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中间轮流休息四个小时,他在这个高龄的情况下都能够全程跟下来。在我们佛七结束,分享的时候,他有一句话,我是记得很深刻了,他跟全体参加的佛学院的师生说,以他出家五十年的经历给大家一句话,就是:不修念佛法门的话,想在这一世了生脱死,可以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是不可能的。那现在已经过去了21年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出家七十年的老和尚了,我看他这种见解贯穿始终。





上周,他给我一些他写的书法,这几年他写了很多书法结缘,大部分都是围绕净土法门的,还有我们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一般他都是抄写佛言祖语,自己写的不是很多,但这幅书法,大家看,他是写“抒怀”,是自己拟的词,这个偈颂是他自己写的,然后自己书写下来的,也就是传达他出家几十年的一种感悟,就值得我们去深刻地理解。这个“抒怀”旁边还有一个小章,“唯取其义,不计音律”,就是希望大家看了偈颂,只是注重这个偈颂的法义,不要太计较音律。做偈颂,中国的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有很多的规矩,要押韵,要平仄,这个很有讲究,“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个仄音、平音怎么样,可能佛教的一些大德不一定就像世间的诗人一样严格地按照这个平仄,所以他就说不要计音律平仄,“唯取其义”。




虽然这样,实际上他写的诗里面,还是比较押韵的,还是有平仄的这种规则在里面的。所以这老一辈的老和尚都有国学的根底,叫我们现在的人写,可能就更没有音律平仄的概念了,那都是打油诗的范围了。所以传老写的一些像《西江月》,像各种诗词,做那些对联,都是很有底蕴的。本人也常常感慨,我们佛门的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呀,像我这个年龄跟传老相差32岁,那跟传老相比我就觉得相差很大,没有老和尚那样的水平、底蕴。那可能我这个年龄到了下一辈的人,还不一定更强。末法时代是这样的一个下降,传老说他的文字功底就是念佛开发的智慧,他说他50岁之后就可以写这些诗词。我们来读一下:






沉 沦 生 死 海 ,轮 回 苦 无 涯 。

娑 婆 非 吾 土 ,净 土 是 君 家 。
众 生 离 苦 海 ,弥 陀 航 慈 筏 。
信 愿 勤 念 佛 ,金 台 坐 莲 华 。









听过去还比较押韵,老和尚的这种净土情怀,那真的就是有彻悟大师十六字心诀的内涵。彻悟大师讲净土法门的一大纲领就是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净土宗的一大纲领。为什么要念佛?真为生死,如果你真为生死的心发不出来,那一切都是戏论,一切的佛法都成了你一个沙龙般的谈资,与你生命的解脱没有关系。所以对一个净业行人来说,对生死的问题要有深刻的体悟。我记得2018年老和尚来这里常住的时候,就接见了净土苑的班首执事,还有祖庭的班首执事,我看老和尚跟大家的勉励还真的就是苦口婆心,给大家讲盲龟值木,得人身很难,在这有限的、珍贵的生命当中,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跟大家做开示。也就是贯穿他出家70年的全过程,都是这个主题。所以在他抒怀,就是抒发自己的这种净土的情怀,他也是不离这个主题。“ 沉沦生死海,轮回苦无涯 ” 我们就是在生死苦海当中沉沦的一个苦恼的众生。六道轮回,这个苦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在轮回里面都在迷惑颠倒,这个无明烦恼跟我们俱生俱灭,俱灭俱生。




我们都是在轮回里面做大梦,从一个梦滑到另外一个梦,大梦套中梦,中梦套小梦,总是梦梦人生,酣睡不已,颠倒不堪。所以在这个轮回的大梦里面,虚妄地造业,虚妄地受苦,这种苦是说不尽的。佛陀根据众生的迷妄的状态,从苦谛开始去说,有三苦,有八苦,有一百零八苦,有八万四千苦,乃至于恒河沙数量的那么多的苦。所以深刻体会到生死轮回的苦,这样我们解脱的心才能出来。如果还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很甜蜜、很不错、以苦为乐,那你觉得这个很好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出离心。所以一切修道人都是以八苦为师的。如果世间上没有八苦,重要的是生老病死苦,佛法是没有必要在这个世间存在的,这位悉达多太子也不需要出家去苦行六年了。就是一切众生都有生老病死的苦,这位太子才为众生解决苦难故,出家、苦行、修道、证道、讲法。所以,佛法的存在是以众生的苦难作为前提的。没有八苦就没有佛教。换句话来说,只要有八苦的存在,佛法就永远植根在众生的内心,不能不需要。任何的世间的善法、科技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唯有佛法。



所以站在一个佛教的立场,尤其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心量很大,它是法界观。《华严经》展开的华藏世界海,你看看多少香水海,多少世界种,多少重重无尽的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只是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的一个。在无量的刹土当中,有净土有秽土,有净秽交杂的土,有多净少秽的土,有多秽少净的土,那是不同的排列组合,是众生的业感所感召。从中看到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这个世间是很苦的,但是这个世间的众生还能够忍得下来,这叫娑婆,堪忍。



娑婆世界是秽土,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无量劫以前,曾经发愿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到这里示现八相成道。这个时候的众生都是造恶的多、烦恼重、业障深、无有智慧、无有福报。只有宝海梵志,那时候是无诤念王的一位大臣,他才发了这个悲愿到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三界都是火宅,释迦牟尼佛兑现他因地的悲愿,惊入火宅之门。火宅里面有他的子女,一切众生都是佛的子女,他要救度。佛一代时教大转法*,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要离开的。所以我们知道这个真相,我们就要有一个认知,娑婆世界非吾土,我们是受业力牵引在这个三界的一个浪子,一个过客。这地方是一个客栈,而且还不美好,所以要建立 “ 娑婆非吾土 ” 的概念。



娑婆世界既然不是我们的家乡,那什么地方才是我们的家乡呢?这就是“西方净土是君家。”“君”就是尊称一切净业行人,乃至一切有情识的生命,你都是有君子的风度、君子的人格。那君子是要讲究精神追求的,不像小人只是在饮食男女这个层面,所以,“ 净土是君家 ” 。我们的精神家园乃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大涅槃的境界,本地风光,故乡明月。是呈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信仰的一个目标,我们生命的追求,我们生命的归宿,我们生命的立足点。



“ 众生离苦海,弥陀航慈筏。”  这首诗为了押韵,调了一下,应该是阿弥陀佛开着慈筏,“筏”就是船,慈悲的大愿船——到这个生死苦海,来度我们离开的大愿船。从这个偈颂也可以看到,离开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我们在这个苦海当中是出不去的。这个苦海乃是我们的欲望之海,它的波翻浪卷非常迅猛,就像漩涡。这个漩涡会直接把我们旋到底部去,你没有力量离开这个漩涡。所以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来,阿弥陀佛都不坐,站在那里,手伸的很长,这叫在生死苦海捞漉苦难众生,把我们捞起来啊!没有佛拿手去捞,我们自己还上不去。没有任何的力量,自身怯弱,不会游水。



我们面临着欲海狂澜是多么地可怕。因为我们的无明妄心里面就带着欲望的种子,外面呈现的境界都是欲望的环境。你往哪里逃呢?当我们的一生都被五欲六尘所笼罩的时候,我们都是魔子啊。魔王波旬很高兴,都离不开三界,都在他的手掌心里面。但佛的慈悲是要让我们离开三界,所以魔王波旬是不高兴的,他是会来障碍的。但是魔王波旬他是生死凡夫,佛是在妙净、清明的境界,魔力是障碍不了佛力的救度的。我们信仰的核心从怯弱自力归命到威神巨大的阿弥陀佛救度的愿力,这样我们的信仰就有一个本质上的跳跃。



这个净土法门就是要谈信愿的,紧接着就是“ 信愿勤念佛 ”。信什么呢?信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苦,信极乐世界的安乐无有极。信我们这个世间就像善导大师讲的“魔乡不可停,唯闻愁叹声。”信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极乐。”要信在这个世间修道很难,进一退九,要信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一生快速成佛。这些都构成净土信的内涵。有深信才会发出恳切的愿,愿离娑婆,愿生极乐。这个愿要从内心深处发出来,所以这个信愿是般若智慧的范畴,没有智慧的善根,你是很难有深信切愿的。



当我们建立信愿的心态,这就是你有净土的情怀了。闻思修,信属于闻慧,愿属于思慧,把闻思二慧落实在修慧就是勤念佛。念佛单刀直入,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勤念佛,“勤”就是二六时中,每时每刻,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一日又一日,一时又一时,你时时刻刻乃至尽形寿都是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是本命元辰、命根子,紧紧地抓住,行走坐卧不离开。所以我们是要求净业行人,如果是退休的,你就勤念佛;如果还要上班,当然也要敦伦尽分,你就至少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数量,或者几千声,或者一万 、两万声佛号,尽形寿不缺。



有机会再就是精进念佛。比如我们打佛七、闭关,这些修行方法都是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当中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一个具足深信切愿的净业行人,他的人生唯此为大的就是执持名号。这句名号是大光明藏,一个能念佛的人,他的内心也慢慢地充满光明,慢慢显发智慧,逐步地消除业障,逐步地积累福德。那念佛又有专修与圆修的差别:专修就是一门深入执持名号,不修其它的,也不干其它的事;圆修可能以念佛为主,兼带修行其它的助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但末法时期还是以专修为好。



信愿勤念佛这是我们净业行人因地必须把握的,你自己可以主观努力去做的,这样就“ 金台坐莲华 ”。这就到了我们生命的终结,就是临命终时,我们以一辈子信愿勤念佛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的愿力为所应之缘,就能显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圣众前来接引的盛况。一般我们每天晚上念佛会有一个回向偈,其实西方三圣还有一个分工呢:“愿我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远相迎。”阿弥陀佛可能比较远地在放光加持你。“观音甘露洒吾头”,观世音菩萨拿着净瓶,这时候怕我们业障现前,用甘露洒吾头,消业障。“势至金台托我足”,大势至菩萨拿着金台,安在我的足下。



其实你看临往生的时候,这个生命的奥妙,不是肉体去往生,是我们的神识,神识才是我们的主人翁。这时候的神识阿弥陀佛放光摄受,摄取众生,往生净土,摄取不舍。那个光的力量很大,摄受神识从百会这个穴——顶门出来,出来直接就放在莲台上。那神识一去,这时候你看,从法相宗的生命的神识层次来看,有相分,有见分,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你就在最本源的那个生命层面能够看到自己到了莲台上,能够看到自己向佛顶礼。到了莲台,这个莲台就闭合,弹指间、或者一念间、或者屈伸臂间,表明时间非常短的这个刹那,我们随佛往生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这种场景的转换是华丽的转换,就到了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



那我们会想,怎么会那么快呢?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从经典当中说,距离十万亿个刹土啊!就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刹那间、一念间就到了呢?这就是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的地方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过来了,这个光是法性的光——心光、愿光。这个光就不是我们世间的日月星三光了,不是众生的业力的状态了。在这个光中是超越了时空的,时空是我们众生的业力的一种呈现,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是没有众生的业力立足之点的,所以就在光中,娑婆和极乐就在一起,同处一起。是我们的业识的心感召的秽土,实际上当下我们的心清净下来,当处就是极乐净土,是不隔的。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是圆融一体的,是我们的业力不隔而隔,本来是不隔的,我们给它隔开了。但是在佛的境界当中,隔而不隔,好像你是隔开了,有一个距离的概念,但是佛光里面是没有距离的概念,所以刹那就去了。
  

“ 金台坐莲华 ”,传印长老他追求的是金台,上品上生才是金台,这说明净业行人对往生的品位要取法于上,争取金台往生。就像唐代的怀玉禅师,他誓取金台往生 ,结果来的是银台,是银台他就不高兴了,我一生精进勤苦,怎么银台来了,他就不愿上去。不愿上去那个莲台就消隐了。怀玉禅师再精进念佛,原来一天念五万声,现在一天念十万声,念念念,念了二十一天,接引的场景重新出来,这时候那个菩萨拿的是金台,他很欢喜地坐上去了。那怀玉禅师临终的那个偈子可是讲到,他出入阎浮修道已经经过了十劫,他才有这种底气、自信心誓取金台往生,金台不来不上去!那我们可不要随便学怀玉禅师,我们还没有这种资本,现在只要能来,不管什么台,银的、铜的,赶紧上去!纵然是下品下生也是往生了啊!就怕滞留在这个地方啊!就好像等公交车,最后一班车,哪怕车门挤压上去你也上去了,就怕没有上去。你不要我还要有个很好的座位我才上去,站着也不错了,速度一样快的过去了。



“ 金台坐莲华 ”,一到极乐世界,这叫横超,就永远离开娑婆世界的八苦了,就能够安享大涅槃的常乐我净了。就能莲花化生出来天天亲炙阿弥陀佛。现在我们只能看阿弥陀佛像,到了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天天与莲池海会这些诸上善人把手同行,能够闻种种的法。不仅在极乐世界能闻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讲法,而且在极乐世界的每个宝树之间,墙壁当中,你也可以看到他方世界的诸佛讲经说法,还可以分身散影,自己很多的化身,每天到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供养诸佛之后又在听法,法门无量誓愿学只有在极乐世界才能够兑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呀?学一个法门都很难。闻法,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阿弥陀佛授成佛之记,那《无量寿经》下卷中的偈颂就谈阿弥陀佛给极乐世界的菩萨以及他方世界的菩萨来作成佛之记的盛况,阿弥陀佛也在讲述着自己建立净土圆成佛果的经验。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为什么成佛很快呀?各种修道的境缘太好了!想闻经就能闻到经,想见佛就能见到佛,想看他方世界就能看他方世界,想亲近善知识,像观音、势至这样的大善知识多的很,就能够快速的圆成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等到我们在那里也契证无上正觉之后,我们的同体大悲心也会呈现出来,无量的无生法忍也能得到,辩才无碍也能得到。这时,悲心就会令我们观察他方世界的苦恼众生,一定会回来度众生,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辗转地教授,辗转地成佛,辗转地又去示现。然后把法界所有的轮回的众生全都度尽,阿弥陀佛的大愿才算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新年开示(三)|法主和尚传印长老《抒怀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