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mSFjF
【余良墓介绍】 k8ILo)
修水县黄沙镇瑶村余氏,曾出过1名榜眼、2名探花、53名进士、2名丞相、8名尚书,且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三神童等美誉,让后人叹为观止。如今,千年过去,余氏后裔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人口达200余万。 +arh/pd_I
(^B1Kt!<
晚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安徽休宁人余良曾在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做过县令,在中年时因乱世辞官回到休宁,想到自己少年时为官之地修水民风淳朴,少有战乱,且山川秀美,土地肥沃,便带着父母,弟弟余从、余衮和余革、余贲、余旅、余咸、余升五个儿子,步行300余公里从休宁来到修水,落户在现在安乡十二都(今黄沙镇瑶村与黄坳乡交界处)一个叫安居坳的山上。从此,余氏便在此繁衍生息。数百年间,科甲连珠,高官辈出,名震华夏。 3"Oipt+
YkF LNCg4}
当地有言:“天下余氏出长茅”,这一千余年,余氏繁衍生息,人数达200余万。” e^q^AP+*
为什么是长茅余氏,这里有一个故事: R-pON4D"*
?84f\<"
余良是位德高望重,仁厚友善的贤者。全家迁到安居坳后,家中一直养有一闲人,十余年间从不干活,整天游手好闲。一日,闲人要告辞了,他找到余良说,这么多年,没有什么谢你,我帮你择一块阳地和一块阴地,阳地用以建房,阴地用以葬坟。说完,他带着余良来到一块空地前,空地的正前方有一棵高大的柏树。他说;“此为阳地,你要以柏树地为大门,伐柏树为门框。”接着,他又带着余良来到一处小山前,说:“此为阴地,你百年之后可安葬于此。”余良按照闲人的指点,伐柏建宅,发现这棵柏树居然是空心的,且内生有一根长一丈二的长茅,余良很是惊讶,这柏树空心内的长茅是如何长成的?没有阳光、没有空气,靠什么养活的?他百思不得其解。住宅竣工后,余良在门楣竖“长茅堂”金字巨匾。从此,长茅余氏名扬天下。 wE1 GyN
+?6]Vu&|f
公元966年,81岁高龄的余良在长茅去世。在阴地下葬时,家人将树藤砍去,树藤内有五只孔雀扑腾着升天;挖穴时,有三只乌龟从地底下爬出。后人便有“三乌出动,五雀升天”的传说。 hb8oq3*x
n5~Dxk
如今余良的坟墓仍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数千余氏后裔不惜远涉千山万水来扫墓祭祀,寻根问祖。听说,古时的长茅,包括现在的瑶村和汤桥的大部,绵延十里,所以人们又称“十里长茅”。然而,现在在长茅生活的余良后裔少之又少。一代接一代的余氏后裔外出为官,离开了故土,带走了家眷,就连家中的佣人、长工都外出为官。 时光远去,故土难忘。千百年来,长茅依旧是长茅,她犹如孤独的守望者,守护着余氏的过去,守护着余氏的现在,也守护着余氏的将来。 m$[:J
r|}Pg}O
从长茅走出去的余氏,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历史上,最著名的恐怕要数余玠。”余玠是南宋末年著名理论家、军事家,兵部尚书。是抗击蒙古兵入侵的名将,后被奸人所害,后世学者将其比作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xgC`]-
M)K!!Jqh
另外余夔一家,他一家出了三代尚书,四代内有进士23人,探花一人,榜眼一人,可谓是长茅余氏书香门第、衣冠之荣的典型缩影。 RvA "ug.*
, Zie2I?q
在全宋18帝320年间,尤其提到“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绝古无今,南宋庆历六年丙戌岁(1046年),礼部尚书余良肱的7个儿子和其堂兄工部尚书余从周的两个儿子为同科高中进士,“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故事名震京师,在当地传为佳话。 *.w6 =}
bl!pKOY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为长茅余氏家谱撰写的《跋》中高度评价长茅余氏:“衣冠之荣甲于修水”、“名节之高甲于江西”、“姓氏之繁甲于天下”。 HHw&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