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乡 *OdX u&5
S^cH}-+
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 bQaoMZB
-qe bQv
孔子慢慢长大,但命运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氏独自抚养他,贫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0ZC,BS`D^
q9dLHi<1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建国说,据《礼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他小时候在鲁国生活,长大后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这个举动,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nP[jF
QfQ\a%cc
孔子曾说,丘者,殷人也,每次回到故土,孔子都不忘到祖坟上祭拜,忆古思今,感慨良多。在这里,埋着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 \NX Q
WjM>kWv
也许在某一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时刻:武王伐纣,殷商覆亡,微子启封于宋地;几世传承,拒受王位,弗父何食采于栗…… qUf)j\7"Fn
b>~RSO*
从夏邑县当地老人口中传下来的说法,孔氏几位先祖的埋藏地叫孔林,规模宏大,主道两侧,石人、石狮、石马等石像林立,从大门到墓地绵延2里多地。 K`nJVc
yu
,h\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黄河浪沙的冲淹沉积,加上兵荒马乱的破坏,当年的孔林,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_9|w|(
DI&MC9j(
孔氏旧祠 sFb4`
-U>7
H`5
孔子还乡祠仍在,但游人稀少 {$^SP7qV#>
]=D5p_A(
孔林虽已不复存在,但为纪念孔子还乡祭祖的孔子还乡祠却保留了下来。 q2_`v5t
E=/[s]@5
夏邑县城北7公里王公楼村,南北主路的尽头,就是孔子还乡祠。和文庙规制一样,孔子还乡祠坐北朝南,大门朱漆剥落,门锁锈迹斑斑。 y~F<9;$=
);
6,H.v
大门内,一条甬道直通大殿,青石铺路,路中间一尊孔子站像。这座像于1988年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赠,高3米,铜像双手合一,笑容可掬。 LQ-6vrbs
5]7&IDA]]9
再向前行,进入大殿,里面供奉着孔氏先祖,从微子启到弗父何到叔梁纥,共11人。桌摆香案,前有蒲团,供人祭拜。 8,o17}NY,
3AlqBXE"Z<
7月22日上午8点,一个略显内向的少年打开大门,摆好桌子,开始给孔夫子和众位圣贤上香。他叫邵小恒,这座孔子还乡祠由他和父亲邵东旭打理。上香时,他深深鞠躬,然后细心擦洗桌案,这是他每天的固定工作。 L"rcv:QWZa
`ycU-m==
他说,现在的游客很少,有时一天都不一定来人,但他并不无聊,因为门庭宽大,来门口纳凉的人不少,交流聊天还是能找到人的。 ~2/{3m{3 A
PM4>ThQ
历经沧桑 I}v]Zm9
HPa|uDVv
还乡祠多次重建,模样已变 9DEh*%q
.yVnw^gu
夏邑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王书生记得,1999年,时任夏邑县教育局负责人的他,接待了200多人来祭祖。这些人来自山东曲阜,来祭拜孔氏先祖。 2W3W/>2h
dALK0U
“在曲阜孔庙中有一座碑,上面记载着孔氏祖籍在夏邑。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王书生说,于是,在还乡祠堂前也立了一块“孔子祖籍夏邑”碑。 B;-2$
77
[U_[</L7
其实,还乡祠早在唐初就建立了,之后遭遇战火,多次被毁。它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两殿、一厅和碑林。宋真宗时,孔子45代孙孔良铺、孔彦辅由曲阜来此定居,对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圣祠)。而且,只有还乡祠可以像孔庙那样,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 daOS8_py
(BERY
然而,岁月改变了它的模样。现年64岁的老许,就是王公楼村人,他还记得,小时候,还乡祠还有前后大殿、东西厢房。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当成了小学,当时他也在里面读书,后来,因为还乡祠墙砖风化严重,成为危房,被扒掉后改建。没过多久,如今人们看到的祠堂建成了。 1.SkIu%
wk02[
孔林传说 V2yveNz\7
[[qwaI
彭姓多出大官,与孔林有关? D&*LBQ/K
w{'2q^>6*
从还乡祠向西大约1公里处,是孔林的旧址。孔林北侧有一座彭林,在当地,彭林与孔林有一个“官(棺)上官(棺)”的传说。 2z983^
4YJ=q% G
民国时期出版的《夏邑县志》记载:明代,夏邑彭氏始祖一担挑两儿,自江西迁来,居住在县北的司道口。当时的司道口是豫东重镇,有水旱码头,他便在这儿做生意,慢慢发展起来。 jNy?[
)
ma9ADFFT
夏邑县前文联主席陈进说,彭家是外来户,没有一寸土地,家人死后只能埋在西南古黄河河道那片荒地里。 "E>t,
D
p,n\__
这位彭氏始祖去世要埋葬时下着大雪,他的两个儿子无法抬棺,只好套个牛车拉着棺木往古黄河方向走。由于积雪太深,他们走到一处高地,便再也走不动了,兄弟俩决定就地掩埋父亲。没挖多深,发现下面有一口大棺材,兄弟两人已筋疲力尽,就将父亲的棺材埋在了上面,便有了“官(棺)上官(棺)”的传说。 |5xz l
)o8g=7Jm
在秦代以前,人们埋葬先人时一般不筑坟,自防叔避难逃到鲁国后,孔林无人看守,加之黄河冲淹,大雪掩盖之下难以发现这里是墓地,也很正常。 fW~*6ln
*?8RXer
后来,彭家生意越做越大,后代出了不少大官,当地人都笑称这是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