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4/4     Go
主题 : 就事相立信|有佛有净土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0楼  发表于: 2024-06-25 06:47

就理观立信 | 佛祖诚言可凭
东林法音


  佛祖诚言可凭






原文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至于修行净土法门,有决定不可怀疑的道理,何必要问别人念佛修行的有否效验呢?纵然举世之人念佛都没有效验,也不生一念怀疑净土之心,因为诸佛与祖师的诚实法语足以依凭。如果总是问他人念佛是否有效验,便是对佛的法语未能生起决定的信心。而以他人的话为准则,这便是偷心,以偷心修行念佛法门,便不能成就。英明决烈的男子汉,断断不至于舍弃佛言而取信于人言。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主见,专门想要以修行效验、他人的言语作为自己修行路上的导师,前景堪忧,可不哀哉!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1楼  发表于: 2024-06-26 07:37

就理观立信 | 如彼香树改臭树林
东林法音

如彼香树改臭树林






原文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①,方四十由旬,有一棵牛头栴檀②,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华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③,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道绰大师《安乐集》



注释



①伊兰林:伊兰,树名,华可爱,气味甚恶,其恶臭飘及四十里。伊兰林比喻众生无边的烦恼。 
②牛头栴檀:又称赤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名牛头栴檀。栴檀比喻众生念佛之心。    ③才欲成树:比喻一切众生,但能念佛不间断,道业自然成就。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父王净饭王:“诸佛果地上的功德,有无量无边的深远奥妙境界,种种神通解脱,不是凡夫的心量所行的境界,所以劝父王修行念佛三昧。”父王禀白佛陀:“念佛的功德,是什么样的相状呢?”佛告诉父王:“比如伊兰林,方圆有一千六百里,树林中有一棵牛头栴檀,虽然有根芽,但尚未破土而出。这伊兰林唯有恶臭,没有香味,如果有人食了树上的华果,便会发狂而死。后来,栴檀的根芽渐渐生长出来,长到快成树时,香气浓烈,于是便能转变伊兰林的恶臭,令此树林全都芳香美好。众生目睹这个情景,都生起稀有难逢之心。”佛告诉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流转中,念佛的心也是这样。只要能系心念佛不间断,决定能生到佛前。一旦往生到佛土,就能改变一切恶业,成就大慈悲心,如同那栴檀树的香气改变伊兰林的恶臭一样。”







于众生烦恼心中安置一佛号,不断持念,便如同牛头栴檀的香气,改变伊兰林的恶臭。便可往生净土,此乃点石成金之妙法。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2楼  发表于: 2024-06-27 10:41

就理观立信 | 此间念佛,彼土七宝池生莲华一朵
东林法音

此间念佛,彼土七宝池生莲华一朵






原文



或者疑之云:人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如何便生莲华一朵?予告云:此不难知也。譬如大明镜,凡有物来便现其影,镜何尝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是故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华一朵,无足疑也。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译文



有人怀疑说:“人在这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为何便生出莲华一朵呢?”我告诉他说:“这并不难明白。譬如一面大明镜,凡是有物到来便映现其影,明镜何尝有迎接之心呢?只是由于镜子明亮,自然可以显现事物而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中睹见其面像。所以,在这个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自然出生莲华一朵,是无足怀疑的。”







西方净土与我等心性交融互摄,故信愿持名,极乐世界七宝池便萌生一朵标上念佛人名字的莲华,荣枯大小,取决于行人的念佛功夫。故古德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3楼  发表于: 2024-06-28 07:14

就理观立信 | 何谓多善根福德因缘
东林法音
何谓多善根福德因缘






原文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无数劫的菩萨六度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此多善根福德,而都是已成就,不是现今方成就,不是将来才成就。这是以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境,带动起众生自心本具的种种庄严。全体的佛功德即是众生的功德,全体的佛果觉即是自性本觉,所以经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对《阿弥陀经》所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业行人大多不甚了了,常以自力修行功夫来理解,不得真诠,细味蕅祖这段独具慧眼的诠释,自当豁然。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4楼  发表于: 2024-06-29 06:31

就理观立信 | 住念佛者,心印不坏
东林法音


住念佛者,心印不坏






原文



譬如有人贫穷薄福,依诸豪贵以存性命。时有王子,遇行出游,执大宝瓶,于宝瓶内藏王印绶。是时贫者,诈来亲附,得王宝瓶擎持逃走。王子觉已,遣六大兵乘六黑象,手执利剑疾走追之。
时持瓶人,走入深草空野泽中,见旷野泽满中毒蛇,四面吐毒吸持瓶者。时贫穷人慞惶惊怖,驰走东西,蛇亦随之,无藏避处。于空泽中见一大树,蓊郁扶疏甚适其意,头戴宝瓶攀树而上。既上树已,六兵乘象驰疾如风,寻复来至。
贫人见已,吞王宝印,持瓶冠头,以手覆面,坐贪惜故,不忍见之。时六黑象以鼻绞树,令树躄倒,贫人落地,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现光,诸蛇见光四散驰走。佛告阿难:住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观佛三昧海经》

译文



譬如有一个贫穷薄福的人,依靠豪贵家谋衣食而存性命。有一天,王子外出游玩,带着大宝瓶,宝瓶内藏了国王的宝印。此时这个穷人假装侍从亲近侍奉王子,伺机拿起宝瓶逃跑。王子发现后,命令六个健兵骑六头黑象,手执利剑飞奔追赶穷人。
持瓶穷人跑入空旷长满野草的沼泽中,有许多毒蛇从四面八方围拢来,企图吞噬他。这个穷人见状极为惊恐,便东奔西走地逃命,毒蛇也追赶着他,没有藏身之地。看见空旷的沼泽中有一棵繁茂苍翠的大树,正好可藏身,便头顶宝瓶,攀树而上。上树后,骑黑象的六个健兵飞快地奔到了大树下。
这个穷人看见情况危急,便将国王的宝印吞到肚里,将宝瓶盖在头顶,以双手遮面,因为贪吝而不敢见他们。六头黑象用长鼻将大树绞倒,这穷人随即掉到地上,身体摔得散架了,而唯有金印还在,宝瓶放出光明,毒蛇见到光明便四处逃散。佛告阿难:安住于念佛的众生,心印不坏,也是如此。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5楼  发表于: 2024-06-30 08:16

就理观立信 | 万亿人中一二知
东林法音

原文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  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二知。  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华池。  
——楚石大师《西斋净土诗》

译文



生到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愚痴,   众苦萦回缠绕而不知道反思。  在世间更无持戒念佛的清净业,   命终哪有出离生死轮回之时。  百千经典中恒常劝勉念佛往生,   但万亿人中也只有一二人信知。  珍重阿弥陀佛常垂接引的金色手臂,   愿佛早来提携我入七宝莲池。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42
威望: 1558 点
金钱: 3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5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7
36楼  发表于: 2024-07-01 10:37

就理观立信 | 水火二河白道喻
东林法音



   水火二河白道喻

原文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
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
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
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
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
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
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
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倒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相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
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
护汝,总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
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
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
必死不疑,我等总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
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
乐无已。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
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
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
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
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
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
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
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
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
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言人行道上直
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
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
迦已灭,后人不见,犹有教法可寻,即喻
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
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臾到西
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沈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
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译文

又禀白一切往生人等,现今更为净业行
人说一个譬喻,用以守护清净信心,以防止外道邪见异见所导致的厄难。是什么譬
喻呢?比如有一个行人,准备向西方行走(喻发心修出离道),到达目的地有百千
里之遥。走到半路,忽然见到有两条河,是火河在南边,二是水河在北边。两条
河各宽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测,南北
方向看不到边际。在水火二河的正中间,
有一条白道,宽有四五寸。这条白道由东岸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宽。水河的波浪常
常漫溢浸湿白道,火河的烈焰也常常来焚
烧白道。水火交相侵扰白道,没有片刻的
休息。此人既已到达旷野空阔之处,了无人烟。却有许多强盗与恶兽,见此人孤单无伴,争着想来杀他吃他。此人害怕死亡,赶紧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见到此大
河,即自思惟:“此河南北不见边际,中
间见有一条白道,极为狭小。东西两岸相
距虽然很近,但白道狭小,如何能安全地过去呢?看来今日定死无疑了。”此人一边如是思惟,一边想沿原路返回,不料后
面的群贼与恶兽渐渐包抄上来。此人正欲
向南北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恶兽毒虫,也竟相逼近。在东面、南面与北面三
边受包围的情况下,此人别无选择,只得
向西面寻求从白道上逃命的可能性了,沿
白道走又害怕掉进水火二河之中。当时那
人的惊惶恐怖之心,无以言表。

此人此刻稳定心神,又自思念:“我今
日走回头路也是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
两边逃也是死,现在只剩下一种可能逃命的选择了,我宁可寻这条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这条白道,必定应当可以度河而过。”此人作此思惟时,忽然听到河东岸
有劝说的声音:“仁者!只要下定决心沿着这条白道前行,必定不会有死难,如果
徘徊不前即会死亡。”与此同时,又听到
河西岸有人呼唤的音声:“汝只管一心正念直行而来,我能护佑你,不必畏惧堕入
水火二河的灾难。”此人既闻到东岸发遣
与西岸呼唤的声音,即自端正稳定身心,
决定沿此白道直接向西而进,不生怀疑退
怯之心。刚行走十分中之一、二分时,东岸的群贼等便向着行人叫唤:“仁者!赶
快回来!这条白道险恶,绝对过不去,再
往前走,必死无疑,我等对你并没有任何恶意。”此人虽然听到这些叫唤声,不为
所动,亦不回顾,一心直向前进,系念白
道而行进,很快就到达西岸,永远脱离种种厄难,与西岸上的善友相见,极为庆慰快乐。这是比喻之辞。

下面显示比喻的意蕴:所言的东岸,即
是比喻此娑婆世界之火宅;所言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极乐国土;所言的群贼、恶兽假装亲善,是比喻众生六根、六识、六
尘、五阴和四大;所言的空旷无人的沼泽,是比喻此人经常随逐恶友,不能遇上
真善知识;所言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众
生的贪爱如水,瞋憎如火;所言的两河中
间白道宽四、五寸者,即是比喻在众生的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安养刹土的
心。乃由于众生贪瞋烦恼强盛,就用水火来作比喻;愿往生的善心微薄,比喻如
五寸白道。又说水河的波浪常漫湿白道,是比喻众生常生爱欲心,能染污愿往生的善心;又火河的火焰常焚烧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恶之心,能烧行人功德之法财;所言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进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业,直接
求生西方;所言东岸闻有人声劝勉发遣,
行人依教寻白道直向西行进者,是比喻释迦牟尼佛已灭度,后人不得见佛,但还有释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声
音;所言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叫唤此
人回头者,是比喻别解(不同的见解)、别行(不同的修行方法)、恶见(邪知邪见)之人等,妄谈种种见解,递相迷惑扰乱此行人,以及自己造下罪业退失往生的信愿;所言西岸上有人呼唤者,即是比喻阿弥陀佛大愿度众生;所言须臾就到达西
岸,善友相见欢喜无限者,是比喻众生长
久沉沦生死苦海,旷劫轮回不休,迷惑颠倒,自相缠缚,无由解脱,仰蒙释迦本师发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弥陀佛的悲心召唤,而今信受随顺两土世尊拯济众生的悲愿,不顾水火二河的危险,念念不间断的
持名求生,乘托阿弥陀佛以愿力所成就的
白道,命终之后,得以往生彼安乐国土,与阿弥陀佛相见,庆幸欢喜无量。


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达了娑婆世界修行人净土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对自力修行绝望之际,随顺此土释尊的发遣与彼土弥陀的呼唤,信愿求生净土,方是出离轮回险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弥陀佛为我等众生心中铺设的往生白道,感恩释尊慈悲的宣说。伏冀净业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守护念佛信心。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4/4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就事相立信|有佛有净土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