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毓英墓探访录
Fp~0 ^
AB=Wj*fr
黄 振 南 Pj^O8
P X>>h}%
2Kz407|'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谥襄勤,是近代中国影响卓著的历史名人,更是壮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光绪皇帝称其“才识沉毅”,[1] 帝师翁同龢赞他“渊源有学问”。[2] 岑毓英去世后葬于桂林尧山,2002年我到桂林工作以后,先后10余次登山踏勘考察,并多次造访有关知情人士,知悉该墓一些情况,而某些疑团却因无法解开而难释怀。兹将所见所闻书之于后,供研究者参考。 r*f:%epB%
@pN6uDD}R
fRK=y+gl@
一、岑毓英为何身葬桂林尧山 -Ic<.ix
&Pe[kCO]
清朝道光年间出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寨的岑毓英,天资聪颖,发奋读书,“励志科名”,[3] 为改变没落土司后裔的命运,为走出山旮旯那劳寨作了许多超越常人的努力。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熊熊烈火和遍及广西各地的农民反清斗争打乱了岑毓英求取功名的计划,投笔从戎改变了岑毓英的人生轨迹。 3eN(Sw@p
在家乡办团练、赴云南平息回民反清烈火,并没有埋没岑毓英。战火的洗礼,使岑毓英从团总、县丞擢升知县、知州、知府、巡抚、总督,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zn#lFPj12
自从岑毓英飞黄腾达之后,家道中落的岑家迎来了新的辉煌。为了光宗耀祖,岑毓英及兄弟、子辈在故乡那劳大兴土木,先后新建或修葺了宫保府、荣禄第、南阳书院、岑氏宗祠、增寿亭、思子楼、孝子坊、孝子孝女坊等建筑;与此同时,在省会桂林建宫保府第(位于今正阳路东巷)、岑公祠(位于宝鸡山东麓,今桂岭小学对面)、购买地产(在今临桂县大圩镇)等,用实际行动实现其走出山沟、融入都市的梦想。 EYR%u'&7'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吸引力和省会城市中心地位的感召力,是岑毓英寄寓子嗣于斯的原因所在。但是,岑毓英早年在云南求学,从戎从政以后基本上在云贵地区履任,他是怎样看上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的呢? AsO)BeUD
岑毓英原本是个读书人,他希望自己的后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社会上层。然而,故里西林乃广西“省尾”,穷乡僻壤,百业凋敝,文教落后,青少年时期他多次负笈到邻省云南上学,个中酸楚,他有着切身的体验。所以,他“以西林距省会二千里,子弟读书、应试既苦道远,又鲜观摩,有侨居临桂(今桂林市,时为广西省会所在地——引者注)之意。”[4] 此念既出,岑毓英决定先将元配、继配两位夫人的灵柩安葬在桂林,为其身后归葬问题作了安排。 O&}`R5Y;
岑毓英的元配夫人江氏(1831.10.27~1873.2.6),为西林县洞坚寨处士江毓鲸之四女,比岑毓英小两岁多。道光二十五年(1845),17岁的岑毓英从求学地云南省广南县回籍应试,连列县、府、州三次考试第一名,成为当地有名的才子。越年,沉浸在科考大胜喜悦中的岑毓英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江氏过门后,为岑家生了4个儿子(长子岑春荣、次子岑春煦、四子岑春华、六子岑春熙)和两个女儿。 v9MliD'
婚后岑毓英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并逐步升迁至云南省宜良县令。因家乡那劳寨不靖,江氏便携子女避居那阳寨。岑毓英的奶奶邓氏“虑公(岑毓英——引者注)乏内助”,[5] 于咸丰九年九月十八日(1859年10月13日)为其娶了继配赖氏(1843.12.4~1873.8.12),当时岑毓英31岁,赖氏未满16岁。赖氏乃广东连平赖治国之三女,赖治国应云南巡抚鲁舆颜之聘到昆明做官。赖氏婚后生两子(三子岑春泽,后更名岑春煊;五子岑春蓂)两女。 v-&@c
元配江氏和继配赖氏均未享高寿,分别于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和闰六月在云南抚署(岑毓英时任云南巡抚)辞世,江氏享年43岁,赖氏享年31岁。翌年八月,岑毓英令其子辈将她们安葬于桂林尧山。关于此事,岑毓英的门人赵藩为其撰写年谱时称:“公命长子春荣、次子春煦扶江夫人、赖夫人柩归粤,卜地安葬于临桂县城东尧山。”[6] 尧山是桂林东郊的连绵大山,江、赖二人到底葬身何处?岑毓英等编的族谱记之曰:江氏“葬桂林府临桂县治东城外十五里尧山高高岭”,[7] 赖氏“葬桂林府临桂县治东城外十五里尧山带子岭”。[8] x\b+B
高高岭,位于尧山西南麓,当地人称“一字岭”、“竹林岭”或“竹园岭”,在今桂林市殡仪馆(火葬场)背后。大概岑家在此葬墓的缘故,该岭又被称为“岑家坟岭”。岑毓英逝世之后就葬在这里,坟茔与江氏并列。 M,sZ8eeq
带子岭在哪里呢?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岑毓英在桂林的后裔长期不敢去祭扫祖坟,所以他们不知道它的方位,甚至不知道赖氏葬在桂林。大概是名称变化的缘故,今人已不知道有带子岭了,我走访过附近村庄的老人、长年在桂林生活的八旬学者以及文物工作者均然。 ge|Cvv
附带一述,连失两妻的这一年,岑毓英45岁。自同治七年(1868)任云南巡抚至此,他在巡抚任上履职已有7个年头。正在这时,云贵总督刘岳昭晋京陛见,清廷任命岑毓英署理云贵总督。次年,仕途坦荡的岑毓英纳时年16岁的贵州长寿女唐氏为侧室,后唐氏共生两女。唐氏卒于何时、葬于何地不祥。 gQ$0 |0O
到了光绪四年(1878),时年50岁的岑毓英丁继母之忧届满赴京陛见之前,又纳时年未满16岁的贵州毕节女周氏为侧室,两年多后生下七子岑春荫。春荫年方两岁多,年仅21岁的周氏便病逝了。这时,中法战争已经爆发,身任云贵总督的岑毓英正在越南指挥作战,周氏被葬在“桂林府临桂县治东城外十五里八阀子岭”。[9] 这个“八阀子岭”,同样未悉其详细位置,岑氏后人也不知道该墓的存在。但从该岭与高高岭(一字岭、竹林岭、竹园岭、岑家坟岭)、带子岭同在“临桂县治东城外十五里”判断,这三座坟茔应相距不远。 CF]#0*MI
为什么岑毓英选择尧山作为墓地?我于2008年8月26日就这个问题请教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潘家村的潘冬生(大名潘祥柚,1923年生)老人。老人说,岑毓英为人很随和,出征前经常到天赐田(位于尧山西麓山腰约海拔450米处,那里有一座庙,庙前有一片丰腴的水田,相传为尧帝所赐, 故称“天赐田”)去拜庙、许愿,希望菩萨保佑他打胜仗。他还喜欢打猎,与潘家村爱打猎的人成了好朋友。岑毓英在上山拜庙、打猎时见到竹林岭风水好,就买下葬墓。竹林岭是潘家村的地。 ffG1QvC|M
这个说法可能不准确。据载,同治十三年(1874)安葬元配江氏和继配赖氏之前,岑毓英戎马倥偬,转战云贵,没有到过桂林。岑家之所以迁至桂林,原因如上所述,就是为方便子孙读书。为此,岑毓英命长子和次子“于营葬(江、赖二夫人)后购宅于省垣水东门内仁寿宫井巷,留居读书。迨公(岑毓英)奉讳归后增置田宅,建立庙塾,为长久计。而以西林祖遗产业,公之诸弟。”[10] 岑毓英有4兄弟,他是老大,也是官当得最大的。他不但在老家办了许多公益事业,还把祖传家产全部让给弟弟们,自己到省城立足别居。岑家在桂林水东门(即今正阳路东巷)的房子,位于明朝靖江王府东边,后被称为“宫保府第”、“岑裕后堂”,这房子是其长子岑春荣和次子岑春煦经手购买的。岑毓英亲自到桂林置产,是他“奉讳归后”的事。光绪二年(1876)七月,时任署理云贵总督的岑毓英从昆明启程,回籍办理继母丧事,他“取道贵州镇远、湖南洪江,以九月至桂林省城。十月,自桂林返西林。”[11] 安葬好继母之后,岑毓英再次途经桂林,时在翌年五月。这一次,他在桂林逗留了一年多时间,直至光绪四年十一月北上晋京陛见。从岑毓英两次到桂林的时间来看,他不可能在安葬两位夫人之前到桂林来选择墓地,此前他更无暇到尧山打猎、拜庙云云。岑毓英的曾孙岑立恩先生[12]告诉笔者,位于尧山的岑毓英夫妇墓是岑毓英的大儿子岑春荣一手操办的。这与文献记载相符。 &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