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经征得作者桐源居士同意。内容出自桐源居士著作《百年堪舆——将帅家国》“猛虎降狮 九死一生——徐海东”一节 [Iihk5TT
= xX^ 大别山、五岳山蜿蜒南下的一条龙脉,诞生了大悟县东南的一处猛虎之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动物界至刚至猛的两种动物——虎与狮,竟在徐海东祖坟处同时出现。狮、虎同居一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伏虎之形与所主之人有什么具体的联系?这不但是虎将徐海东个人的问题,还是堪舆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3Ob"r`
猛虎降狮,伏虎多病,决定了这位共和国大将的神奇经历,也给前辈大师的风水论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狮、虎身上生发出的不绝话题,跨越古今成为永恒。 Jp-ae0 Ewa
\
bT]?.si
戎马征战 威名远播 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大将。 4+k:j=x
徐海东
kdYl>M
徐海东出生于一个六代窑工家庭,当过11年窑工。1926年夏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曾带全排冲垮敌人四个炮兵连。1927年11月,率农民自卫队参加黄麻起义。因作战勇猛,“徐老虎”声名鹊起。 BtHvfoT
1934年,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独当一面的徐海东,此时威风八面,率红十五军团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独立完成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此后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1v\-jM"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8月,随刘少奇赴华中,9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 ^]R0d3?>\
猛将“徐老虎”,战功卓著,毛泽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蒋介石则说:“徐海东是文明社会的一大害。他诡计多端,骁勇善战,非同仇敌忾,协同作战不能消灭。”大革命时期,面对困难局面,人丁兴旺的“徐家兵”秘密发展起来。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工农武装斗争的烈火,杀死徐海东的亲属66人。 AYZds >#Q
湖北大悟县城东南约6公里处的公路北侧山坡上,埋葬着徐海东的多位先祖。徐大将军事上的成就和人生经历,与其祖坟风水有着什么样的神奇联系? :M[E-j;
旗鼓对应 猛虎降狮 徐氏祖坟坐癸向丁,龙脉来自大别山脉中部分支,西承桐柏山脉,经武胜关蜿蜒东移,以五岳山为少祖,经三爪山逶迤南下,逐渐脱离大别山脉,过渡为低山地区。 =OZ_\vO
徐海东祖坟地形图 rw\4KI@ L
徐氏祖坟北面,马吼岭东南新城镇境内及黄站以北,主要为岗地,坡度平缓,土层较深厚。一路南下的龙脉,状如卧龙,经过低山、岗地、丘陵的充分脱卸,变粗为细,出老成嫩,准备结作,却又突然雄起,宛如一只出林的老虎。 \]OD pi
2
龙脉的这一雄起,非因其它,而是缘自地质的悄然变化。南面约7公里,大悟山高峻,雄踞一方。受其影响,周边山地绵亘,与原先的低山丘陵地形截然不同。是加入大悟山庞大的山地队形中,继续南下的征程,还是大别山龙脉百里行度,已然足够,正好以大悟山为朝应,停顿下来,择地结作?徐氏祖坟龙脉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 NxX1_d
如今的304省道,在大悟县城与新城镇之间,很好地利用了地质的这一变化,建在两地的接合部上,将山脉截然分开,南北界限明显。徐氏祖坟就建在公路北面的山坡上,离公路仅数十米。 4QZy-a*tA
大悟山位于大悟县南部,势若屏障,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面向徐氏祖坟,充分展开。山脉向东延伸至夏店镇境望夫山,南至枯竹岩,西至芳畈镇境大兴垴,总面积约217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813米。高大绵延的大悟山,既是徐氏祖坟面前至贵的朝应,也是徐氏祖坟仰望的前山,不但逐步升高,而且格外厚重。 /l$noaskX
受地质情况影响,省道南北山地形态各异。北面10多公里的正面上,山脉数路齐发,形势蹲踞,安稳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齐刷刷地面南列阵布局,蔚为壮观;慑于北面山脉的气势,南面山脉在纵深达2公里的距离上,群山一片低伏,或离而避让,或起而侍卫,列队迎接。 Gj_b GqF8}
主客相迎!省道南北呈现的,是风水实践中的一种贵耀状态。其规模之大,难得一见。 nG%j4r ;
经过约2公里的顿挫,北高南低,呈一线压倒之势的南部山脉颓势得到遏止。山地逐渐恢复元气,连片高丘开始依附在大悟山等4大主峰周围。呈鸡爪状、脊线不明显的山脉,山顶大多浑圆,频频顿首,给徐氏祖坟遥以回环远朝。 ycAQPz}=I
徐氏祖坟两翼大势不凡。左,有海拔378米的老山等山峰回环照应,本身青龙砂连起两重,缠护紧密;右,大悟县城东部起海拔451米的大礼山,四峰相连,呈逐次降低之势,聚于徐氏祖坟侧后,形成弯环有情、坚强有力的翼侧屏障。 #Aan v
徐海东祖坟风水态势图 8rpN2M3h
越过省道,徐氏祖坟前面贵砂重重。目力所及,左旗右鼓,分置丙、申二位。旗不多不少,三枝卓立,由内向外、自近而远高低梯次排列;一只大鼓置于右方,中有小鼓相连,形成当面第一重贵应——旗鼓阵。正面宽仅数里之遥的旗鼓阵,绝不宽大浩淼,而是团聚周密,不留间隙。穴前观之,点滴不漏。 l*:p==
旗鼓摆列,尤贵在其所处位置及组合。旗鼓中,多见单旗单鼓,大旗小鼓,旗鼓拥于一处等,如此分列前面两侧,有序排列,颇具章法,相互对应,非大将不为。主将用兵胸有成竹,调兵遣将不慌不忙,战无不胜。 4COf H7Al9
目力可及的第二重贵砂,如屏如诰。右前大鼓之后,圆体山峰林立,一起一伏,似藏千军万马,为攒兵、屯军之象,在高大金星和远方马山的引领下,向西南进发。更兼旗鼓应之,为旗开进众,鼓响兵发,倍增其力。
610k#$
目力不及的第三重贵砂,群峰叠嶂,巍峨壮观。大悟境内最高峰大悟山左前正朝,右前方为大坡顶、棺材山。 NJtB ;
仅就朝、案二山而言,徐氏祖坟近前分列左右的旗鼓,风水上代表了主人日后必以军功立世;诰轴正朝,预示了主人因大功而受封诰的必然,而右前的屯军,决定了主人日后贵为大将的命运;远处四峰相连的大悟山,延伸了诰轴和屏障的风水含义,象征着主人正大光明,永受褒扬尊敬的前程。 49zp@a
实际上,贵应连连的朝应,又为一片刀兵之阵、逐鹿的疆场。四处飘扬的旗山,连绵起伏的鼓海,近百公里范围内,无不在昭示着大将用兵的阵势与为将的韬略、勇猛。 3MzY]J
y(
猛将徐海东,担任军长后还赤膊上阵,身先士卒,勇不可挡。“徐老虎”的威名,是靠在战争中打出来的。而在风水上,则来自于虎形穴结作的祖坟。 %<muVRkB\
徐氏祖坟龙脉,在省道北面的龙行大军中,像是预知大悟山存在似的,南行至丰店镇南时,即开始向西南方向开张展翅,大放曜砂,作结穴准备。主脉在左右山冈的护从下,经 7公里行度,脉沉田畴,仅丝线相连,充分跌断,而后重起。浑厚的连绵三金,雄踞于省道北。龙穴靠右面南而下,结虎形穴,虎头高昂。 $^0YK|F
伏虎形祖坟 [sk"2
虎形地结作的徐氏祖坟,威风十足。东南稍低的丘岗上,有一地名“虎岗”的村庄。显然,前人已经看出了村庄西去不远的地方,伏虎山一股肃杀之气,故离之千米起名示警。虎性之烈,竟使村民远离而聚居。 #*]=
%-A
风水上,虎为大将。大将排兵布阵之气派,徐氏祖坟展露无遗。然而,这只虎究竟性情如何?除了虎威之外,它还给所主之人带来了些什么呢? ,6buo~?W:
虎形地,金星为本,间或有土,连金而成,故面圆而凹,势雄而慑。大自然中,凡虎山必威,自有一等精神、气焰,人见之常怀畏心,此真虎形也。若视之无威,履之不慑则非牛即犊。虎之应,有狮、羊、牛、堆肉、拖枪伏弩、暗箭弧矢、奔狼走豕、虎子等,不一而足。 (P>vI'
虎形地的鉴别,值得一提。有学艺不精却又异想天开的时师认为,凡虎形地,必白虎砂拖撑,较青龙砂长而有力,此为望文生义的不确之论,易于误人。虎形地,有白虎砂长而结作者,亦有白虎砂短而结作者,其界限不在砂长砂短,而在于其身面右还是面左。 d<3"$%C
虎形地穴法,蔡元定认为:“惟鼻、眼、爪是穴,额穴亦可下,达者自通变之耳。”其旨在说明,穴之高低左右,须视应山酌情而定,不可执一。 6Rf5
徐氏祖坟,地势西高东低,右水倒左,左青龙为下手砂,龙长虎短,按形势,应减龙饶虎,穴居左。但是,徐氏祖坟却偏不这样。 P*T)/A%4
面右而结、下于鼻穴的徐氏祖坟,距山顶10多米,自山下公路越级而上,也仅二、三十米。穴居右,身在左,白虎砂短促,青龙悠长且连放曜砂。高低适中的穴位,本身看并无不妥,穴情天然,护从之山收放自如,朝、案二山悉数在猛虎的掌控之中。徐氏祖坟为什么与通常的穴法相矛盾呢? G\NCEE'A
解开这一谜团,要从虎、狮特性说起。 X*yl%V
狮,金头、土身、水尾,面方头大,腰狭尾润,前重后轻。相比之下,虎头小、身粗、尾巴高翘,头、身、尾比例较为适当。此外,狮常带球,有球者多为狮,无球者常为虎。 Ul'G
g
sk3;;<H
徐氏祖坟本身形态,为虎无疑。穴右戌方,白虎首外有狮子,狮头西南向,尾曳东北。东有圆山如球,分置狮头狮尾,引狮东顾,又为狮之确证。 |B`tRq
虎降于狮,屏气窃息,故脉在鼻也。徐氏祖坟穴下鼻观,是因为有狮于右,需要警惕地注意其一举一动,随时应对。 YWZF*,4
虎山结作,旁有一狮,狮大虎雄,相对顾盼,距离仅千米之遥,世间事物竟是如此奇妙。不懂风水的人,以为这是凶象,因为就理而言,虎、狮同居一地,似有虎不能出头、活动不便之象。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受制于狮之虎,焉有大作为?其实不然。 (_08?cN
对于狮、虎相处一局的现象,前人早有定论。张子微在风水名著《玉髓真经》里,就列举了班将军祖、阎都督祖、濮公祖三个典型的例子,均为狮、虎相对,而出节使大将军封侯、监司节钺等,尤以濮公祖最为显赫,出人登科,累世五马,第五代追赠太师,六代位至三公。三例中,一例为狮子伏虎,于狮身结穴;两例为虎强于狮,穴结于虎。 1a!h&!$9
经验丰富的张子微,对动物界里常为对手的狮、虎同居一地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会影响到龙穴的结作及其富贵程度。而聪明睿智的蔡元定,也认为虎形地的应山其中就含狮形。对于前辈风水师这些独到的见解,至今仍值得充分借鉴。其判断的关键在于,龙脉真伪与是否结作才是根本,狮、虎齐备作为龙脉结作的一种形态,只是预示着所应之人日后的作为及其特点。 zn~m;0Xi
细较徐氏祖坟与《玉髓真经》所举两例,又略有不同。古例为狮、虎面面相对,踞而应之;徐氏祖坟则为狮、虎相傍,狮在虎右,同时面南的狮、虎,虽或为对手,但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却又可以同仇敌忾,同赴时艰。 t2SZ]|C
徐氏祖坟形为猛虎,穴扦于鼻,有不高而威之势。“虎降于狮”,似乎是动物界的常识,实际情形却未必如此。恐怕无人说得清楚,虎降于狮的可能性多大,概率怎样。在徐氏祖坟这里,明明白白地发生着虎强狮让的情形。 SA7,]&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