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当祇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74
威望: 1542 点
金钱: 3115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653(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5 13:29

0 当祇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

当祇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当祇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



——《佛说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






这段疏文开始进入“序说经”,序说经就是谈序说经之由的第二个结构段。序说经又分为两个结构段来表达:第一是“序住处机宜”,就是这部经是在什么地方,针对什么当机众来说的;第二个结构段是“序所说法要”,就是这部经所说的经法的宗要有四个方面。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先序住处机宜”。在什么地方?就是祇树给孤独园,简称就叫“祇园”,祇陀太子的一个园;“嘉会”,表明讲阿弥陀佛的那个法会盛大庄严。所告的当机众,是以舍利弗这个上根利智的弟子为当机众的。这是疏文。






看钞文。“祇园嘉会”是说《阿弥陀经》的“住处”。经典都要讲六种证信,“处”是其中一种。“身子利根”,利根,就是在佛的十大弟子当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上根利智。也就说明,净土法门需要智慧第一的人才能够直下信受,不加怀疑,当下担荷。所以,用身子利根作为净土法门所被的当机,也就说明智慧不够就信不及,就有怀疑,就对净土法门不得其门而入,所以要有信心的智慧。



进一步来看《阿弥陀经》所被的根机,它的品类有三类。第一是“菩萨”众,它列的几个上首,也是把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摆在第一;“二乘”就是声闻、缘觉,把舍利弗作为二乘的代表;“凡夫”就是与会的地球上的这些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弟子,乃至于天上的天龙八部,欲界、色界的诸多的众生,他们都是没有断烦恼的凡夫。





从判教来看,净土法门是大乘的佛法。佛的一代时教讲了很多小乘的经典,但在小乘经典当中是不谈界外净土的,“绝口不谈”。所以,南传的上座部的佛教他们是听不到净土法门,估计他们也不相信的。藏教的果头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断见思惑,证人我空,他就“灰身灭智”了。



“子果既尽”就是指他不受后有,来世的果报他已经没有了,不受来世果报就是无果子。他灰身灭智,取证偏真涅槃,叫堕无为坑,饮三昧酒。对这样的小乘的圣人是不说“你以后还有生处”的,他就在他的偏真涅槃当中安住了、究竟了。这种情况就是焦芽败种,实际上他离成佛还很远,他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没有断,只是断见思惑。





现在《阿弥陀经》是“盛谈”——大谈界外净土,所以净土法门就是菩萨的法门。小乘教是只承认这个娑婆世界有一个教主,下尊佛有弥勒佛,他是不了解十方有无量无边的刹土,有无量无边的诸佛,他没有这个概念。如果有界外净土——无量无边的刹土、净土诸佛,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所以讲净土法门就是菩萨法门。



再看佛的一代时教,五时说法。天台宗对经典的疏理,五时八教。讲《阿弥陀经》就在方等时,这个时正是“弹偏斥小”。华严时最先讲,称性说;第二时,就是讲阿含;第三时,是讲方等;第四时,是讲般若。到了方等经的时候,就是对于偏空涅槃的小乘是要否定的,是要对小乘的圣人认为到家了,不复再进,得少为足,对庄严净土、教化众生以及诸佛菩萨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一概不知的情况,是要呵斥的。方等时是赞叹大乘、褒扬圆教这个时候,弹斥小乘圣人“界外不生”。他离开三界到哪去呢?他沉空滞寂,灰身灭智。





但净土法门讲,声闻、缘觉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就是“有生”,不是灰身灭智的。《阿弥陀经》讲,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那就说明,他方世界的声闻弟子只要相信净土法门,愿意往生,回小乘向大乘,他就走上了一条成佛的道路,从三百由旬的化城出来了,趣向五百由旬的成佛的宝所。所以《阿弥陀经》“又极口称扬”,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穷微极妙,庄严之极,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六度万行,无量的福德智慧所庄严的。这种表达就是“叹大褒圆”,赞叹大乘,褒扬圆教,这个意思就寓在其中。



大乘就要发大菩提心。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是从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里面称性发出了四十八大愿,由这个大愿引导菩萨的六度万行,最后庄严起来的。由法藏菩萨自致而成的阿弥陀佛,他是大乘圆教的佛。





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娑婆世界,本质上就是为一桩事情,就是说一乘法,说摩诃衍,要让一切的众生得到大白牛车的圆教成佛的利益。而净土法门恰好就是这么一个一大因缘的本怀。



这里讲舍利弗,他是上首弟子。大比丘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众多的比丘众里面又有十六位尊者。十六位尊者列出来,最上首的尊者就是舍利弗,所以《阿弥陀经》都是处处对舍利弗去说。这里就有一个四悉檀的法义在里面了。舍利弗智慧第一,又是上首,他对于其他的声闻尊者有影响力。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是大乘之法,佛说大乘法,要普度九法界众生,其中就有针对声闻来度。而声闻其实是不好度的,因为他会得少为足,他比较刚强难化,因为他的发心就是厌离生死——我赶紧要离开三界。





小乘是羊车、鹿车,他不管别人的,所以等到他破了人我空之后,三界跟他没有关系了,他就会中止下来。让他进一步地要发大乘心,庄严净土,度化众生,他不感兴趣。他会觉得:我年纪大了,年已老迈,我也到家了,不需要再去修行了。要把他的小乘心回向大乘,这是佛度这些声闻的本怀。如果不能转,他就叫定性声闻,转不了,定性声闻永远失去了成佛的可能性。以舍利弗作当机,让他来相信净土法门,求生净土,那就是回小乘心向大乘,所以舍利弗正是所被之机。如果与会的大众看到舍利弗都念佛求生净土了,大家就觉得:他这么有智慧的人都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哪能不求生呢?我们跟他学习吧。就会跟着他走,因为他有影响力。



再就是对凡夫来说,“正所被机,乃居博地”。“博地”就是指我们这些凡夫众生了,“博”就是众多的意思,广多的意思。一般大乘法讲,有内凡有外凡,内凡是属于三贤位的,外凡是十信位的。外凡之下的我们就叫博地凡夫。博地凡夫只要具足信愿,“七日持名,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个七日持名,鸠摩罗什翻译的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玄奘大师翻译的是“若一日夜……”他加了个“夜”,说明这个若一日就是二十四小时念的,不要理解为上班的八个小时就是若一日。一昼夜,不间断。





七日持名,包括我们的百万佛号的持念,实际上是七天念完的。但我们也是顺应众生的根机,也没有办法,那就十天念完吧,七天念完,他觉得很困难。我们原来试过一次,七天念完一百万,那是比较紧张了,睡觉时间真的绝对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而且要警钟长鸣,握着时钟,一到时间,一叫,马上起来紧接着念,七天才能把一百万念完。如果放头一睡,睡六个小时,乃至八个小时,那就没辙了。七日持名,一心不乱,一心系念,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了极乐世界,从莲华出来,阿弥陀佛正在开盛大的法会,一参加这个法会,见到阿弥陀佛,就得到“不退转”。不退转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么身分?那是圆教初住菩萨的身分,破一品无明以上才成为阿鞞跋致,菩萨大士。以这样的经文的法义来观照,我等众生虽然还在凡夫地,如果能信愿念佛,也就是“圆顿”的根机,大乘菩萨的种性。




所以,能够深信念佛法门的众生,在佛的眼里,他的身分是非常高贵的。《无量寿经》里释迦牟尼佛竟然说,能够这样信愿念佛的,“则我善亲友”。佛都以友道相称——是我的亲友,是我的善友啊!所以,能够像舍利弗这样的智慧第一,以这个智慧信解净土法门,当下承担,一心、死尽偷心地念佛,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桩大事,就是大乘圆顿的根机,就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当祇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