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2:24

0 南怀瑾: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不是狮子,是人天之师。罪就是普通讲造业,福是修福报。人有福报是善行来的,遭遇烦恼是宿世业力和今生的行为来的。罪与福相对,同善与不善有密切关联,人活着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纪大了,更会受生老病死之苦。完全无病无痛,心境永远是快乐的,这是最大的幸福。能这样就是福报中人,福报不一定是钱多或是地位高,钱财愈多、权力愈大,他的烦恼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中国儒道两家的观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统统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是人的通病,所以统统没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在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剎那。你现在有张椅子坐,手中有本《维摩诘经》,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那管你是讲佛经也好,歌星唱歌也好,安于现实马上就舒服了,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不二。

刚才搭一位同学的车过来,他开上一条刚刚新修好的公路,然后告诉我这一条叫马杀鸡路,我被搞得摸不着头脑。他解释因为路修得不平坦,车子开过去,一路在颠,就像公路在给我们按摩,我听了哑然失笑。如果换一个心态,那不一边开车一边骂施工的单位才怪,这就是个安于现实的例子。由这个罪与福讲到马杀鸡,你看它明明是受罪,给人又捏又搥的,还要吩咐师傅重一点。嘿,再重一点就痛死人了,轻微的痛和刺激,我们把它当享受,在受罪当中求福。可见罪与福只是我们观念的区别,因一念感受不同而生,它们的本性是一个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东南亚盛产的榴莲,号称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连闻那个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说吃了。我生平第一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国外,招待我的朋友极其慎重地端出来时,那个气味真不敢恭维。但是同桌一班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说这是珍品,劝我试试。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负面观念拿开,当成是好吃的吃。头三口真不好吃,不过我装作好吃的样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来了。从此就敢吃榴莲了,每次碰上了也吃个一两口。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样。你能把感受观念拿掉,受罪与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同学开始带人学静坐,他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学静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个都会害怕的。我说,你们是穷小子发了财就忘了穷。一切众生都怕空的,都抓着个有。《金刚经》说,如果能在空的境界来临时不怕的话,这人的善根是过去生亲近了无量佛所种下的,空对他实在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单独过生活,那种寂寞和无聊,能够当成享受才能学佛。享受与不享受,罪与福,只是在一念之间,不是两样,如果当成两样就是有分别心,是不能学佛的。
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刚慧。金刚是形容颠扑不破的意思。有这样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对理论所束缚,连解脱束缚的观念也没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门。

*****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出家人的袈裟,上面有一块块的,就叫作福田衣,象征出家人是为众生种福田。现在福田菩萨为我们讲行,什么是行?就是行为、动作。做人每天不是在做福行(善事),就是做罪行(恶事),所以得善报或恶报。如果每天只睡觉,不做善也不做恶,那还是有报的,得无记报。得无记报就变猪了,因为无记业就是罪业,昏头昏脑当然有罪,不过算是消极的恶。
不动行是上善之行,已经得了道,不空而空,自然清净。孟子说自己的修养是“四十而不动心”,他从年轻作学问修道,到了四十岁才敢说不动心。孔子也说要到四十岁才“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但是不动心不算悟道,孔子孟子到四十岁并没有悟。你问,孔子到了几岁才悟了?五十岁,他“五十而知天命”,破初关。用功十年,“六十而耳顺”,破重关。再下十年功夫修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才破三关,才成就了。孔子是很辛苦的,他是个孤儿,十二岁就要自立,养一个后娘,还养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家中贫困,不能不挑这个担子。虽然这么艰苦,十五岁就志向已定,“志于学”。要到四十岁才不动心,可见不动行之难。
所以这三种行,福行是善报来的,罪行是恶报来的,不动行是修菩提果报来的。普通看起来,这三行是不同的,其实这三种行为都在一念之间,因为“三行实性即是空”。要从这里见空,真见到了空,善的、恶的都沾不上了。
像刚才说,孔子孟子在四十岁时还没悟道,要进一步晓得三行的自性皆空才是悟道,“于此三行而不起者”,那才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才是入不二法门。入了不二法门你福行也对,罪行也对,不动行也对,那是菩萨境界,才可以为众生种福田,这不是凡夫可以想象的。
出家的同学要注意了,你要反省有什么资格穿福田衣,为一切众生种福田啊?如果披了这一件衣服而不好好修行,果报是很严重的,来世连人身都得不到。所以若有同学披了袈裟来听课,我可就不敢坐在这上面了,那是因为它所代表的精神。同样的,有同学穿了袈裟我就不能骂他了,这正应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句老话。

但是,“披上袈裟事更多”,这是真的,出家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度一切众生,为众生种福田。所以你的修行是为一切众生而修,成就了更要去利他,当然事就更多了。这一句话也被用来批评出家人反而攀缘更多。菩萨是多情慈悲的,从圆满的境界看,菩萨也可以说是痴情不得解脱的。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他就没资格学大乘,修成了也是个小乘罗汉,是自私的。所以有诗曰:“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真正的幸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