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用这个方法当下就空灵,越久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楼主  发表于: 2018-03-29 20:54

0 南怀瑾:用这个方法当下就空灵,越久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

静坐的方法很简单,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用,说静就静了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不过杂念妄想的纷扰怎么办?现在大家眼睛可以闭着体会一下,你看自己的思想念头可以分三段。注意哦!看自己思想,第一个念头已经早跑了,未来的念头还没有起来嘛!说个现在,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个思想是空的,骗你的,这个道理有个名辞,叫做“三际托空”。

我讲过的《金刚经说什么》,其中也讲这个问题,佛说“过去心不可得”,过去抓不住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心不可得”,刚说个现在,现在立刻成为过去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还没有动嘛!这个思想念头是这样,三段都空的,因为空,所以能够起一切的作用,你不要被杂念妄想骗住了。

特别注意啊!所谓“三际托空”,这个“托”字,也是假设的连系辞,并没有一个托的现象,三际是本空的,要静就静了,用这个方法假名“观心”,自己看自己的思想念头,前一个念头早跑掉了,后面没有起来,你不要去引发嘛!等到念头一旦起来变成现在,说个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大家学佛的要想求一个空,求一个静,我说哪里有个空,有个静啊?它是本空的,是本净的,不是你去空它的,你要认识这个,当下就空灵,就宁静了,越宁静,越定得久,你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新时代的禅宗法门,注意!从现在起,都如此去用功,无论打坐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乃至上厕所拉屎、屙尿,就是观心。怎么观呢?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还活着,有一口气存在,就会有思想;这个思想,我常常讲,只不过是个平常心理罢了,极其自然。所谓观心,其实你也不要观什么,也不要参什么话头,也不要念什么佛,或者作什么观想。你作观想,也是你的心里在想;你参话头,也是你的心在参;你感觉气脉动,也是你的心在动。一切都是你的心意识在作怪,不管你玩什么花样,无非这个思想、这个心念的起用。
你现在不要把心收回来,也不要放出去,两脚一盘,姿势正确,时间坐久了,气脉一定发动。发动无所谓,不理它!身体和气脉不是道啊!肉体总归要死的。你要修道,肉体不死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那不是大家所能够得到的。所以,要紧先把心地了了,丢开人事的一切纠葛,千般俗物一起放下,这个思想,这个心念,你不要去压制它,不要去放任它,每一个思想、念头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
并且,于此念头的起落,勉强可分成三节,譬如:“啪”(师大力拍案一记)听到啦?!这个声音,一下没有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而未来的还没有来。那么你这个心念呢?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中间,很自然的摆着。假使还有个思想,这又是个前念,如电光火石般的过去了,而未来还是没有来。你的心就依目前这个样子平正的摆着,就那么把它看清楚就是了!
如此慢慢的连续七天安详自然地看清楚它。这个念头过去了,过去不追;未来的未到,不去引发;而现在呢?不属空也不属有,很自然轻松地坦然而住。如果身上气脉动了,那是感觉,感觉即是思想,别理它。感觉就感觉吧!不必丢掉它,你丢不掉的;也不要抓它,根本是抓不住的。你要睡,你就坐着让它睡好了,睡也是心念在睡啊!睡够了,它自然会醒来,醒也是心念在醒嘛!如此如此,不即不离,每一个心念悠然而逝,丝丝心念了无踪迹!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这是谁说的话呀?(书院同学答:懒残禅师--“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过去已过去”,这个念头过去了,你讲过就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未来犹莫算”,没有来的就是没有来,你去想它干什么呢?明天还有明天在吗?算不定明天我已不在世间,何必挂虑明天呢?甚至连下一秒钟我都不管,算不定一下就死啦!那也没怎么样嘛!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不错!就是这样,坦然无所牵挂坐在这里,什么都无所谓;也不修道,也不成佛;佛都不做,亦不做凡夫,魔更别谈,就是如此那么无为、安泰、单纯。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你另外想找个东西、得一个境界,那就走样啦!我们第一步且先就这样行去。走也好、坐也好,随时随地做到“直心是道场”。直心哪里去找呢?坦然而住就是!“坦然而住”只是一句方便话,你要住在哪里?别又作茧自缚了。有一个住的境界岂不又执著一个念!此念本空,无所谓住与不住。“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未来它还没有来,当我们说个“来了”,“来了”已成过去。在这中间,又有什么叫散乱?!什么叫昏沉?!那是小乘方便的说法,散乱也是一念过去了,昏沉也是一念过去了!
《观心——万缘放下》

-----------


什么是三际托空的“三际”?前际、后际、现际。因为你们三际硬是托空不了,现在只好来个方便说明。三际托空本无什么了不起,我们眼睛张开也好,闭上也好,耳朵听也好,不听也好,先把自己乱七八糟的这个意识思想,或任何一个杂乱无章的观念、感觉、知觉等等,在理智上,做个归纳,分成三个阶段。

譬如:我现在讲话,执事同学在拉窗帘,这声音听到了,一下便过去了,我们内心的思想念头也是一样,一起即灭,消于无形。然后,后面的声音、思想、念头或者动作尚未呈现,你说现在,现在也早已过去,没有现在,但是刚讲“未来”没有来,却刹那间就来了,而正要说“现在”,现在已溜走了。一切生命的意识现象如流水般,根本分不出过去、现在、未来,——随着都自生自“空”,又何必你刻意去三际托空呢?本来一直就是清清净净的嘛!再者,退一步说,前一个浪头过去了,后一个浪头你轻轻不加作意,自然便挡住了。不让它来,这中间不就是空了吗?三际托空,大家看看!就这么容易,连这最初步的都做不到,还学什么佛呢?

你学道家也好,密宗也好,或者念咒、观想、守窍等等,第一个念头过去,第二个念头没来,自自然然把它一切,不费吹灰之力便挡住了,中间不就是空吗?做到这样,就是“三际托空”。但有些人认为三际托空即达于无心境界,即是得了道,这不又熏熏然自误了吗?告诉你,“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不要说你们做不到三际托空,即使做到,都还不是,前途还有九弯十八拐哪!像我听到三际托空,立刻就把前后际切断了,一点都不稀奇,要断就断,这便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有何难处?
如果做到三际托空的人,不要老停留在这第六意识暂时变相的清净境界里,自以为外境心不起,是“明心见性”悟道的现象,那就呜呼哀哉!活见你的大头鬼,太对不起自己这番努力的工夫了。千万别误认为我们的第六意识就是心,那你学佛修道连个影子都没有,真正透脱三际之心才是全体之心。
那么经我如此一讲,你们或许心生疑问:“既然真正的三际托空,要真正身心皆空才是,那我们听了一天的三际托空,及其他一些道理,都白费了。”不!没有白费,只要你能够把第六意识稍一切断,那也恭喜你了啦!这等于“吹汤见米”,如同你煮了一锅稀饭,稀的几无一点内容,外面都是饭汤,米在哪里呢?看不见。稀饭端上桌来,热腾腾的,你呼—呼—地吹它一吹,把外面那层浓浓的米汁吹开,碗底倒有几颗米就看清楚了,虽然米粒稀疏无啥分量,但是总算还有一点,也不错啊!可是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道。
修行上,若有人作到了第六意识层面的三际托空,那也还不算数,因为你身还没有空,你身上的血液还在循环,感受还有,所以千万不要认为第六意识保持那么一点清明境界,大惊小怪以为自己空了,真的三际托空乃是身心皆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清明纯一,寂然不动,这是佛学的第一步。

我们凡夫处处不自在,受这个身体的限制压迫大了,无时不在它的左右之中,你四大不调,念佛念死了,还是乱七八糟,边念边打妄想,至于念佛要念到三际托空,“南无阿——”一下第二、三念停了,“弥”不起来,“陀”也不起来,清清净净的晴空万里,你切得断吗?即使切断了那也还不算数,必须气住脉停,身心皆空,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寂然不动,无所挂碍,这才是真正三际托空。如此到家了没有呢?——刚刚起步。后面仍有大事在,尤其宇宙万法的主人翁之本来面目未找到前,任你再怎么深厚的禅定工夫,也免不了无止无尽地在三界风尘中飘荡无依的命运。所以禅宗真正的三际托空,不是前面所讲的那个,而是这个,懂吗?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用这个方法当下就空灵,越久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