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张居正墓
易无止境 永远探索!微信 13937538140
级别: 贵宾

UID: 154318
精华: 2
发帖: 2388
威望: 337 点
金钱: 1848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5 点
在线时间: 39046(时)
注册时间: 2014-02-28
最后登录: 2024-05-06
楼主  发表于: 2020-02-04 23:31

1 张居正墓

图片:
         张居正墓区位于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占地15 亩。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大多在"文革"期间损毁。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居正纪念馆,又称张居正墓园,为荆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荆州著名的文物景点和游览胜地。墓区占地10余亩,原有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后大多毁于文革时期。2004年复建,2005年建成,占地14229平方米,整座墓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一条轴线上,由南到正中的北依次为石牌坊、石狮、山门、半月池、张居正塑像、神道、墓碑。两厢附属建筑东侧为太岳堂,堂内展出有张居正画像、帝鉴图说等珍贵文物及生平简介;西侧为纯忠堂;园内亭、廊环绕,砖石铺地,植银杏、香樟、松柏及梅、竹于其间,张居正墓园以土筑茔墙将其周合,在神道两侧分别置有石望柱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其结构按明代墓葬等级制度布局,仪门后面的窗花设计分别为“鹊雀登枝”和“白鹿献瑞”。荆州市艺术博物馆有他的“御赐砚台”、手迹等珍贵文物。张居正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书径直解》、《张太岳集》、《张太岳杂著》、《帝鉴图说》等。其中,《帝鉴图说》以历史上117个帝王正反两方面为政的故事,教育小皇帝,论述为官之道,影响最大。 exHg<18WSe  
张居正墓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沙市区太岳北路(菩提寺隔壁) 。 Y3QrD&V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世居江陵。嘉靖进士,神宗时为相,曾下令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裁减冗员,加强边防,浚治河道等都有成效,死后葬于此地。[1] R ]! [h  
张居正墓区占地10余亩,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等附属文物,文革时期遭到毁坏。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 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还有石制香炉、烛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筑莹墙,高3米,占地15亩,颇具规模。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公,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出生于荆州城东现张家台村,自幼聪慧好学,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被誉称为“江陵神童”。他23岁入京会试中进士,42岁进入内阁大学士行列,48岁任内阁首辅。当时神宗皇帝年幼,朝政实际上由张居正一人掌管,直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病卒,前后当政长达十年之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坚决裁减冗员;在经济上,改革漕运,清丈土地,打击豪强,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各项杂税合并,增加财政收入;在军事上,加强边备,有力地抵御了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促进了国泰民安。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其功绩曾被彻底否定,改革措施遭延止,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被查抄,直到30多年后才平反昭雪。 tr t^o  
历史自有公论。与张居正同时代的著名清官海瑞高度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生”。明代思想家李贽称誉张居正为“宰相之杰”。历史永远铭刻着他的功绩。荆州大地永远承载着他的英灵,古城内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张居正街”,荆州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御赐砚台”、手迹等珍贵文物。张居正长期远离故土和亲人,孤身一人,在京贵为宰相,为国为民操劳一生。他深情地眷恋着故土。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病卒后,遵其遗嘱,千里迢迢,发丧回乡,归葬荆州故土。 lEWF~L5=:  
张居正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书径直解》、《张太岳集》、《张太岳杂著》、《帝鉴图说》等。其中,《帝鉴图说》以历史上117个帝王正反两方面为政的故事,教育小皇帝,论述为官之道,影响最大。
      交
/backcolo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300(活水康) 优秀文章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44
    精华: 0
    发帖: 2121
    威望: 117 点
    金钱: 20819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36 点
    在线时间: 15705(时)
    注册时间: 2015-11-19
    最后登录: 2023-03-17
    沙发  发表于: 2020-02-05 11:49

    历史上出现的好官,应该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让后人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