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二)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074
威望: 1432 点
金钱: 2901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0910(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6
楼主  发表于: 2022-09-26 19:42

0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二)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二)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1►

如是作——五劫思惟 称性肇立



第五是“如是作”。作就是造作。在佛法界是无作,不会心意识去造作东西。但是无作而作,这就奇妙了,这就属于“任运无功用道”。在《华严经》里面,到任运无功用道,那是八地菩萨的水平,七地菩萨还是有作之心,还是要在心意识里面。声闻圣者更是有作,比如他要观察一个人,他得要入定,要作意来观察才知道。无作妙用就不需要去入定了,入定出定都在大定当中了。



如是作,概述为“五劫思惟,称性肇立”。这是指法藏菩萨建立大愿的时间是五劫,这时间非常之长啊。当时阿难尊者一听到五劫,可能很惊讶,但是说世自在王佛那个时代的众生的寿命有多长呢?那时候的众生的寿命有四十二劫。如果还是我们阎浮提概念,人的寿命不超过一百岁,最高纪录现在是一百一十七岁,搞五大劫,那怎么弄啊?不能用我们这个减劫的五浊恶世的寿命来看。






法藏菩萨如是作,在天台讲,有理具才有事造,事造是谈作的。这个作是无功用道,无作而作,那怎么理解?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就已经证得无生法忍了。像圆教初住,初得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无生法忍,也就是八地菩萨的水平。他五劫的思惟,他一定要把这个大愿思惟得圆满究竟,没有遗漏,没有遗憾,所以他一定要考察他方世界所有的诸佛净土,以及他方世界所有的秽土。先要考察遍,来集合他方净土所有的精华,来摒弃他方秽土所有的残缺,然后汇总于他的大愿。



这个时间经过了五劫的时间。开始,还是听世自在王佛介绍他方刹土的情形,那时候证悟还不高,还得要藉佛眼为己眼。世自在王佛就是把他方世界的情形像电影屏幕一样的,一个一个刹土显现给他看,他一一观察。由于法藏菩萨发心很勇猛,又听世自在王佛给他对机说法,他顿然自己也得到了天眼通、宿命通,所以他五劫的思惟,自己就能观察,不需要藉助佛来介绍。这个五劫的思惟都是实相般若在观照般若当中的照用,不是心意识在那里分析、概括、推理。这叫称性肇立,称合法性来肇立的四十八大愿,这是如是作。这个“作”是指阿弥陀佛大愿建立的过程就是实相的表达,不是心意识的范围。






2►

如是因——六度万行 庄严妙土



再看,第六“如是因”。“因”就是要谈行持了,这大愿建立之后,不去行持,就是空愿、虚愿。所以这个因,一般在大乘佛教当中叫因行——因地当中的修行。这种行一般是用普贤行来表达那种大行,意志力。毗卢遮那左右两位大士,一个是文殊,一个是普贤。由文殊的大智——根本智,引导普贤的大行,才能成就光明遍照的毗卢遮那的佛德。



《华严经》因地的菩萨万行为华;严,来庄严一乘的佛果为严。这叫“华严”。法藏菩萨仍然在因地当中,这里就讲“六度万行,庄严妙土”。如果从通途佛法讲因地之行,是要谈四十一位修证的过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妙觉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一个菩萨趣向佛果的必须的行持。六度,每一度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五度,所以在阿弥陀佛因地作菩萨的时候,他就比较注重布施。上是供养诸佛,下是布施给一切众生,所以每一次出生都是无量的宝藏自然现前,乃至于手掌心里面都现出种种的资生用具来布施给一切众生。布施这些资生用具是解决众生的物质生活问题,最终要导向佛法,令这些众生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立无上正真之道的。这种布施里面包含着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什么布施包含智慧?比如说,用般若的心来布施,就能三轮体空——没有能施之我,没有所施的对境,中间没有布施之物。能够体会它的空性,那当下这种布施就是修般若行,般若波罗蜜。






这些六度万行都要回向的,回向到哪里?就是回向他自己的发愿,要建立一个超胜十方诸佛国的至极庄严的刹土。要以成就这样的刹土作为整个法界的第一道场,来安立他方世界所有的众生到这里来修菩萨道,来成就佛果的。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之后,他的全过程就是这桩事情——一向庄严,清净妙土,不可思议的国土。妙土也就是从空性当中,从愿心当中所显现的清净的刹土,这叫如是因。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