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答拜师学艺问
若人寿百年,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级别: 白金会员
UID: 66757
精华: 0
发帖: 183
威望: 71 点
金钱: 27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1 点
在线时间: 235(时)
注册时间: 2011-09-16
最后登录: 2014-09-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08:37

0 答拜师学艺问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粤西热心者 从 ≌≌阴宅风水≌≌ 移动到本区(2013-01-16)
  古往今来,地理本义就是秘密,绝对不会堂而皇之地笔之于书,这是逻辑问题;知人知面不知心,传承者是不是收个弟子就传他衣钵(道)呢?很显然不会,这是人性问题。古人说:传书不传诀,传诀不传书。是不是后面那5个字是多余的呢?很显然不是。难道得诀者不会去看书吗?会的!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书和诀有很大不同——明明自己用的诀是对的,为什么要舍弃对的去用那混乱不堪的书呢?有些步入道境的地师终其一生未必就能找到堪承大“道”的传人,怎么办?用隐语或者谜语把“道”藏在书里传下去,是为大“道”不灭。
    大致在宋以前,地理是没有峦头和理气之争的。为什么后来会分裂开来呢?估计是传与不传的结果;再后来,理气开枝散叶,诸花并妍,而峦头本义逐渐隐去。南怀谨说:当一门学术百家争鸣的时候,恰恰预示其行将消亡。因为道有“唯一”性,发生歧义才会百家争鸣。第一代、第二代,得“道”者尚众;甲说我从A面看到了“道”;乙说我从B面也看到了“道”;丙说我从上面看到了“道”;丁说我从下面同样看到“道”。是的,他们都看到了道,那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明白什么是“道”,自然看得见。后世甲派弟子说——吾祖师从A看到了“道”,“道”即是A,衰败自此始。
    余观诸坛半载,多有得师(父)法统者,洋洋自得;托师(父)衣钵,四出呼号:此地理本义,有识者乎?有识者乎?唉!余惟有喟然长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120(风水马) 优秀文章
  • 金钱:+100(步阴阳) 优秀文章
  • 金钱:+1(六峰山) 独特,我欣赏你
  • 金钱:+180(拜师学艺) 我欣赏你
  • 金钱:+1(易东方) 自己想的吧?
  • 金钱:+150(飞龙啸天) 精采
  • 若人寿百年,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大家好。
    级别: 上宾

    UID: 42750
    精华: 3
    发帖: 3191
    威望: 490 点
    金钱: 42132 RMB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90 点
    在线时间: 42733(时)
    注册时间: 2010-07-11
    最后登录: 2023-07-17
    沙发  发表于: 2011-11-30 14:48

    还是那句话:
    所谓“道”,
    即自我之良知!
    “得道”即自我“良知之内省。”
    风水之道,岂有秘诀哉?
    亦不过“自我良知之内省”而外用之一技也!

    许多人老在寻找什么风水秘诀。
    让脑中幻想的富贵蒙蔽了眼睛,
    让泛滥横流的物欲堙没了心田。
    他们完全迷失了自我!
    直至一辈子心烦意乱、潦倒无为。
    真是愚蠢之极啊!

    试问问自己:
    幸福不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感觉吗?
    我们还老在向外寻求什么呢?
    可悲啊!真是可悲啊!

    地理乃一小艺罢了,
    有何难乎?又何羡乎?
    且如寻龙点穴,
    不过为“小儿囟门处,隐分一呼之微”而已,
    得此一诀则地理命脉已备。
    既明此诀,夫复何言?
    古人千言万语不过为此,
    以尽人子之孝,
    岂有他意哉?

    而以上这些,
    又何尝不在汝心?
    所以啊,
    应当忧愁的不是风水之秘,
    而是我心内省之有无,
    并按本然之心去学习履行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50(风水马) 精彩回复
  • 福者,德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