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5     Go
主题 :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的传奇故事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楼主  发表于: 2012-06-07 12:17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的传奇故事

2010年3月24日晚八点,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一档节目,题目是《义门传奇》,说的是陈氏祖先的传奇故事:
    “前不久江西的各大报纸相继刊登出这样一条消息,在九江市德安县庐山脚下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存在于唐宋时期,延续三百余年的乌托邦社会——义门陈。它拥有很多现代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公共育儿、公共养老。但在公元一零六二年,陈氏大分家,这是从古至今唯一一次由皇帝亲自下旨钦差督办的分家。九百多年前一个风雨迷蒙的早晨,陈家的四千口人都聚拢在祠堂的周围,一口全家过节聚会用的大锅被抬进了祠堂。接着大锅又被抬上了房梁,随着家长一声号令,大锅顷刻成了碎片,破碎的二百九十一块锅片变出了二百九十一个家庭,他们虽然奔赴各地,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名称——义门陈。节目详细介绍了陈氏祖先的传奇故事,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和感悟陈氏的良好家风,以及千百年来陈氏被世人称之为“义门”的当之无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200(沉浮卓酒) 为我义门陈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沙发  发表于: 2012-06-07 12:18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陈宝箴、陈寅恪、陈独秀、陈云、陈昌浩、陈毅、陈赓、陈诚、陈立夫、陈果夫、陈铭枢、陈布雷、陈济棠,香港巨富陈启宗等,都是“义门陈”迁到各地支派的后裔。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板凳  发表于: 2012-06-07 12:21

    门陈氏创立后,到了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氏已发展到七百四十余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倍。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诏封陈旺、陈机、陈感、陈蓝、陈青为晋国公、燕国公、许国公、吴国公、齐国公。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  
    使知孝义之风。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陈氏已达到3900余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诗《赞义门陈氏》:“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闉。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或同居)五百年天下(或世上)无双。”一联。宋朝裴愈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江州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宋太宗还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 一联,于其家百犬牢。《中华姓氏通书》称“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3楼  发表于: 2012-06-07 12:25

    义门陈家族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具有共产主义元素的姓氏公社。在义门陈家族中,实行财富共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各有分工,无一闲人。家族内设有学校、藏书楼、接待所、医务室、祠堂等。生产生活乃至婚丧喜庆都由家长及相关部门统一管理。

      由于有效的管理和族人的勤奋,义门陈家族的经济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家族有300余处田庄,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还积极投资办学,创办了书屋和书院。书屋是启蒙馆,凡族内儿童7岁入学,15岁出学,具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书院即大学,义门陈创办的东佳书院是我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当时的东佳书院规模宏大,图书有数千卷,有20余顷良田的收入作为教学经费。学生来源于陈氏子弟及四方学子,当时书院徒生广聚,声名远播。书院鼎盛时,学子达400多人,仅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应举登科者就有45人。书院所出人才中任京官者18人,地方官者209人。有“八文龙”、“九才子”、“五马”之说,人才辈出。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晏殊、欧阳修、陆游、苏轼、黄庭坚、寇准、岳飞、杨亿、朱熹、文天祥等都曾在此留下诗文、题词、对联或碑刻。如下两副宋代对联可见当年之盛况:

      近百贤,延千隽,育才于院,可谓义门义天下。

      聚千卷,藏万轴,储书于楼,敢称佳楼佳宇中。

      ——徐锴

      接官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

      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

      ——李源颖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4楼  发表于: 2012-06-07 12:30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正值唐玄宗即位后初展治国的宏图大略,已见成效,把唐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阔别朝堂多年的陈伯宣因寻访老朋友马总(南康县知事),来到南康(现星子县)。俗话说:庐山好景在山南,山南好景数秀峰。陈伯宣放眼秀峰和五老峰一带雄奇秀丽的风光,决定借老友一块宝地落脚生根,就此隐居在庐山圣治峰下,为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作注,使这部藏诸深山的绝世文稿,为天下学子所用,为世间苍生造福。
          十二年后,陈伯宣注成七十八卷,朝廷因他的文章著作之功而诏封为著作郎,他没有上朝任职,依然在庐山脚下安居乐业。其父因避乱尚在福建泉州,接到老五陈伯宣的家书,得知详情后,他和其他子孙也就陆续来到陈伯宣的新居所,齐集在一块创家立业,这里就是被人误为义门故里的"齐集里"(现九江县境内)。
          有一天,陈伯宣昼寝之时,突然梦见麒麟投怀,惊醒之后,忙向匡庐先生请教,先生说:"此乃好梦,主贵子也,后世必旺。陈伯宣联想到南朝时远祖陈武帝霸先曾梦中吞日,后来,取代肖梁王朝而以姓为朝,作了皇帝。看来,这也许是吉兆。
          晚上,儿子来向他报告,说自家新添一男丁,请父亲取个名字,陈伯宣很高兴,说:"新丁字天相,就叫旺儿,好吗?"。这是伯宣依匡庐先生之言而确定下来的。他儿子说:"就依父亲"。这就是所谓"始迁义门义门始祖,旺盛陈氏陈氏旺公"的陈旺的诞生。
          伯宣的这个孙子天相,委实不比常人。长大后,他不仅继承了祖父陈伯宣的文脉文气,少年得志,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荣登进士及第,敕授承议郎,与祖父官阶齐等,而且敢于出任地方行政长官,管理一方州县。宝应十四年(公元799年),为江州牧,相当于现今九江市副市长,兼知德安事(德安县县长)。
          陈旺走遍德安的山山水水,一天,他率领手下人役乘官轿来到艾草坪(当时称常乐里永清村,现在称车桥镇义门村)。陈旺下得轿来,放眼望去,前有金鸡岭、打鼓山、左有东皋山,右有凤凰山、麒麟峰,山上苍松翠竹,寺庙点缀,沃野田园,芳草繁茂,小桥流水,塘堰棋布,是一块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决定把自己一家迁来艾草坪,设立官庄,称作义门庄。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正式建庄。同时,陈氏其它人众依然还保留齐集里一方故土。
          陈旺作官官声好,持家家风正。他总是以"百善孝为长、百恶淫为先"等封建正统思想教育后代,以"为官者崇仁、为民者崇义"来鞭策后辈。自上而下,连续四代单传,"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但代代都是进士及第,位列国公。其中有史可考的有陈机于兴元元年进士,仕中书门下,宋赠燕国公;陈感于永贞元年进士,敕授迪功郎,宋赠鲁国公;陈青于长庆四年进士,出为万年尉,宋赠齐国公。这就是所谓"祖孙同朝进士,封号皆为国公"的佳话。
          由于陈旺品学兼优,家国两治,年寿八十岁,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之人,所以义门陈氏人都叫他"旺公"。
          说来也巧,旺公不仅为自己和后辈选择了一处生养繁衍的场所--艾草坪,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了一处死后安息的地方--东皋山。
          那是旺公逝世后,家人们为其选择墓地,选了几个地方,就是牵不了向,定不了位。眼看出殡的良辰将过,八仙们抬着、子孙们扶着旺公出了庄,开始游丧,他们沿东皋山山间小路缓缓前行。突然,天空乌云骤起,黑色的云团在头顶翻滚,一阵电闪雷鸣过后,接着是狂风暴雨,把送殡队伍淋得一个个象落汤鸡,不能前行。大家不得不放下灵枢,或在原地不动,或到大树下避雨,等候雨过天晴,再往前走。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从云层缝隙中露出脸来,象是开个口一样,刚下过的山水冲到路边沟坑,形成一条河。只听见,哗啦啦一声巨响,山体突然滑坡,把旺公的灵柩恰恰掩埋了,且喜人员并无一人受到伤害。当时,人们称之为"天葬"。如今,陈氏后人也只知旺公埋在东皋山,这山也叫"旺公山",可是旺公坟茔的准确位置,谁也说不上。
          陈氏后人陈泰,时任宋朝户部侍郎,曾为题诗《旺公墓图》可以作证:"太阳开口穴若河,任取心中脉于窝。天葬其茔非深广,子孙蛰蛰永登科。"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5楼  发表于: 2012-06-07 12:31

    话说后周大将军越匡胤领兵东征西讨,其弟赵光义辅佐军中,所向披靡。天子柴世宗乃文弱书生,坐享其成。一日,兵至陈桥驿,全军不令而止,三军将士拥立赵匡胤身着黄袍,受君臣之礼。
          赵匡胤看了看后周天子紫世宗,连说:"不可,不可!"紫世宗见军心所向,自己又势单力孤,挥泪脱下黄龙袍,表示愿意禅让贤明,赵光义披坚执锐,从天子手上接过黄龙锦袍,披到其兄弟身上,率先叩头,高呼万岁。16万将士齐刷刷地顺应天意。柴世宗也得到丹书铁券1份,永享天朝特权。
          从"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心有所感。口里自言自语"陈桥拥我,我不负陈"。因为这里毕竟是他由将军而为天子的第一步呀。


    开宝八年,赵匡胤派兵攻下金陵,在金陵城外俘虏了只会吟诵风花雪月的南唐后主李煜,让他去悲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结束了南唐的统治,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西横扫,连破安庆、芜湖等重镇,兵至江州,即今九江城下。江州城墙破旧,无险可守,但士气高昂,众志成城。号称"天兵"的大宋部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攻城激战。
          当时,义门属南唐管辖,原名永清村,唐昭宗大顺二年受皇封,赐立"义门",后称义门陈。不巧,这次西进的宋军攻打江州时,陈氏有七兄弟被围困在江州城中,他们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投,横下一条心,参加到保卫江州城的战斗当中。最后又都失散了。城破之时,城内稍有抵抗能力的青壮年都已死伤殆尽,常乐里义门村(即今车桥镇义门村)的父老们都以为凶多吉少,谁知他们七兄弟殊途同归,一个个平安无恙,各自向家人倾诉着他们的遭遇。
          老大在弹尽粮绝时对天大笑:"李唐气数已尽,非我不尽职也"。正要拔剑自刎,被大宋兵士把长剑击落,作了俘虏。大宋将领知是义门陈氏的男儿,法外施恩,赦免其罪,准其回乡。老二城破后,放下武器,将死伤将士的遗体拾掇整齐,清理战场,以仁人之道处理善后之事,受到宋年辖免。老三见宋军入城,带领城中百姓把烧着的粮仓用水浇灭,衣服烧了一个又一个窟洞,脸上被焦灰抹着不成人样,宋军看到他们灭火有功,鉴于"民以食为天",不分长幼,一概放生。老四在城破之时,背着一瞎眼的老太婆在街巷中穿梭奔跑,过往宋军皆不问不咎,直到城外。老五见天兵无法抵抗,主动弃甲丢戈,来到一所学馆,跟一群学童讲课,在黑板上书写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宇斟句酌地解释。宋军中一位将军侧耳细听,觉得道理虽深,也合时势,于是就把他放了。老六长得娇小清瘦,面庞白晰,在城中一位大嫂家借了身妇女穿的衣服,混在山城的乡下女子中,逃回了义门。只有老七,年少气盛,性格刚烈,宋军要砍他的脑袋,他高喊:我要向南边,拜别我的父母兄弟。吵闹声惊动了宋军一位高级将领,当得知他的身份后,不仅给他松了绑,而且发给他十两银子和一捆"安民告示",准其还乡务农,并张贴榜文,作好宣传,稳定一方秩序。
        当义门陈太公听完七兄弟的叙说后,无限感慨,告诫族人要感谢仁义之师,拥护赵宋江山。因此从一开始,义门陈氏就是宋天子册下一大名门望族。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6楼  发表于: 2012-06-07 12:33

    义门发展到宋仁宗朝,拥有庄田、园林三百多处,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庄田不仅能够满足合家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二十顷”作为发展教育经费,创办了“东佳书院”、“东佳书屋”两级学校,以“供给制”形式令适龄子弟入学普受教育。后来,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招收外姓子弟来此学习、深造,并资助他们在此完成学业。如释文莹的《湘山野录》、《五代史》中均写道:“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
    经数百年的发展与扩建,这里不仅建有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还建有各种公益设施。如义门图书馆 ( 御书楼、家藏万卷书 ),娱乐场 (有六处秋千院和嬉戏亭、戏台 ),敬老院 ( 寿安堂,老人们在此活动,颐养天年 ) ,育婴室、托儿所 (如“百婴待哺”、“三岁孩儿不识母”等 ) ,医院 ( 命二人习医,以备老少疾病 ) ,此外,还有刑杖厅,佛、道寺庙等设施。
    义门最高统治者是家长,在其领导下,内部分工具体,各司其事。如胡旦《义门记》所述那样:“置库司以掌家财,立庄首以督赋租,书屋以教童蒙,书院以待学者,道院以业焚修,巫室以备祈祷,医院以供药石,德安廨宇以奉公门”。设置无不妥善,管理井井有条。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7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23

    碎锅析庄: 义门陈氏自公元832年因官置产,建庄义门于太平乡常乐里。其子孙辛勤耕读,孝义传家,绵延繁衍。至宋嘉佑七年(1062),历一十五代,3900余口同炊共食,上下敦睦,人无间言。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大家族。封建统治者从维护其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将义门陈分析,将他们迁往全国各地,以其义德教化天下。
    圣旨一到,合族上下,嚎啕大哭。对于“永不分离(梨)”的义门人来说,析庄在感情上是不好接受的。然而,圣命难违呀!家长们考虑三件事:一是分多少庄;二是到哪里去,怎么去;三是如何做到公道分析。最后决定把同炊之大锅,吊在义门祠堂的梁顶上,让它自由落下,摔成几片,就分成几庄。结果,铁锅“咣当”一声落下,摔成了大小291片。这是天意呀!于是,就分成了291庄,并按锅片跌落之远近,抓阄确定迁徙之路途。监护分析的朝中官员送来了全国通用的“地经”,各地的行政手本,还有部份车马行杖。从此,这个义居15代的家族便分赴全国各地,开烟发户了。
    文天祥表义门 :文天祥(1236—1283),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状元,民族英雄。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因抗元退到广东揭阳,当时揭阳义门陈后裔较多,正在修谱。当地名人陈景坤在揭阳楼拜访文天祥,敬请做序。文天祥早知义门陈事迹,欣然应允。
    在这篇谱序中,文天祥对义门陈一门忠孝,家国在怀的义风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天下虽乱,而仁义不绝故也。”并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了当年义门陈“奉诏铸义钱”的崇义之举。“……则昔日为江州之义族,今日为庐陵之忠臣,忠义两全,将见宗族恩爱,可以仪型于天下矣,岂唯庐陵,隆兴,江州而己哉!”此序文天祥一气呵成,他把对国家存亡的忧虑和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融入文中,凛凛正气,耿耿丹心透溢于字里行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次年,文天祥不幸被俘。被俘之前,他千方百计的将谱序转交别人,终于使这篇文章得以流传了下来。今香港、台湾、泰国、新加坡等地的陈氏家谱都载有此序。

    立碑示歉 :北宋时期,义门陈“楼宇连云,耸延四方,旌旗映日,亭亭华表”.恢宏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忠孝样板。南宋建炎三年(1128),曾遭贼匪李成焚毁。后经过数年修复翻新,至元末,已有一定规模。“颇有古风,近昔辉煌”。时天下大乱,特别是朱元璋、陈友谅争夺天下,民不聊生。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后,出于对陈友谅的憎恨,疯狂的报复义门陈。二次兵燹,见陈姓人就杀,见义门陈的东西就烧,把义门陈旧址搞的“狼籍一片”,成为一片废墟。大多数义门陈人逃的逃,改姓的改姓,使一个全国闻名的旺族七零八散,以至今天的义门村,陈姓人口已不足半百。
    朱元璋的八世孙明世宗嘉靖皇帝,对先祖对义门陈的“不义之举”进行了反省。于三十二年(1554)下诏派江西监察御史肖钧到义门实地察看,了解义门遗址状况,意欲拨资修复。并责成九江府、德安县对遗址采取了保护、收管措施,还在义门祠堂前立碑,对先祖的不义向义门陈示以歉意。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8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25

    杀犬失机: 距义门正宅四华里地有一山,名“斑鸠驳”,山边有一条溪,名“石门溪”,溪水蜿蜒曲折。每逢洪涝,水流泛滥,农田被毁。族人议之,决定将河溪改直,使溪水通畅。
    开挖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白天开挖一尺,晚上填满一尺,白天开挖一丈,晚上亦满一丈,日复一日,工程依旧。众人惊之,不知其因。
    是日,疏溪工程加快,众人荷月回家,行至山口,听山中传来老者声音:“白日千人挖,晚上万人填。独怕义门拐脚犬血淋。”众人异之。次晨,工程依然如故。但见一跛脚老犬蹲于石门溪畔山石上,其状凄凄,其情哀哀。一好事者窜上前,一锄将那拐犬击杀,以其血淋那挖不开的山石,河道当日疏通。 谁知道老拐犬是百犬之首,众犬见拐脚犬已死,哀号不止,或撞墙、或拒食、或患病。不几日,百犬皆死,一片凄惨。后有民谣传唱:“斑鸠驳,石门溪。公鸡叫,凤凰啼,应出天子会有时!只因错杀良犬失良机。”原来义门陈风水好,应出天子,现错杀了良犬,虽疏通了河道,但也坏了风水,断送了出天子的机会。

       三个弃婴 : 宋仁宗天圣年间,义门陈有一位名叫陈九的人,四十四岁未娶。一天,他从县城回家,见一位要饭的女子晕倒在路边。那女子破衣烂衫、蓬头散发,脸色蜡黄,又脏又臭。陈九是心地善良之人,看其可怜,就把她背到了家中,经家人调理、梳洗,才发现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姑娘自称姓吴,名水仙,四川人。因受水灾全家人都被洪水冲走,唯她幸存,只好要饭度日,飘流至此。陈九看其无家可归,便收留了这位姑娘并与其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和睦。不久,水仙就怀孕了。可是,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怀孕的水仙总不见生养。到了第三年的大年初一正午,水仙肚疼,并与其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和睦。不久,水仙就怀孕了。可是,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怀孕的水仙总不见生养。到了第三年的大年初一正午,水仙肚疼,接着,顺利产下了三个奇婴:一个白脸、一个黑脸,个一红脸。白脸婴儿一下地便会开口说话,其余两个也相呼应,三个孩子,相互戏狎,应答如流。观者无不感到惊奇。
    三天后,一老道来到义门,曰:“此三婴乃妖孽也,日后必酿祸害,并将秧及族人,须处死方可避之。”陈九、水仙不信,众人、族长不忍。夜深,道人暗使法器将三婴儿击毙。
    又三日,义门来了一高僧,曰:“此处可有三胞胎婴儿?”众人曰:“是也,一白脸、一红脸、一黑脸,甚是聪慧。三日前为道人所害。”高僧顿足曰:“痛哉!惜哉!白脸乃天之骄子,红脸是文曲星,黑脸是武曲星,乃文武二相也。”又曰:“此乃天意,义门陈氏居此不久矣!”说完,仰天长叹,飘然而去。
     二十年后,宋皇帝果然下诏把义门陈氏分析往全国各地居住。
       下诏惩贪 :义门陈虽然忠孝双行,家风谨严,但“枉法逆子也偶于有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义门陈在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的一处田庄,被“不肖卑幼”陈宗知私下典卖,从中营利。 殿中丞陈延赏赴任筠州的途中察觉此事,十分气愤,于是上书朝廷,乞请皇上追查,依敕断还。皇上责成刑部详察,严惩不贷。这件事及时秉公的处理,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为家族的一桩贪案,朝廷下诏惩处,可见义门陈家族当时的影响和地位。陈氏家族大义灭亲,不护短,不避嫌,也为今天倡廉肃贪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2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77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392(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02-02
    9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26

    破竹成兵: 元末红巾军领袖陈友谅,义门人也。大略宏图,有帝王之心,定国号“汉”。他定年号“大义”就因义门而起。在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之时,大战鄱阳十八年,陈氏子弟义勇当先,出生入死,全力支持陈友谅的宏图大业。可是,陈友谅却总是打败仗。 陈友谅的妻子巧儿,聪慧过人,有异术。一天,巧儿对陈友谅说:“明日你去打仗,我给你增兵。胜了,就扬旗击鼓,以震军威;不胜,就偃旗息鼓。”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5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风水故事≌≌ »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