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释迦牟尼佛
英联邦改名为林家传人
级别: 天王会员
UID: 191613
精华: 0
发帖: 949
威望: 89 点
金钱: 490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768(时)
注册时间: 2015-05-15
最后登录: 2015-07-30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3 00:24

0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两千五百多年前,圆满正觉释迦牟尼佛在诸多神奇的瑞相中诞生于今日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父母分别是释迦族的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太子取名为悉达多,不久他就精通了各种为将来统治他的王国准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长大成人后他娶公主耶输陀罗为妻,生下儿子罗睺罗王子。
  悉达多太子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最胜的世间欲乐和享受之中。他的父王甚至尽量不让他目睹耳闻人们的疾苦。但悉达多意识到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没有人有真正的欢乐,而只有痛苦——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之苦和无穷无尽的苦难。生际必死,聚际必散,乐际必哀。所有的世俗行为,只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求不得苦。所有痛苦的根源在于对“我”的错误执着,为贪欲和嗔恨的烦恼所烧灼,就如切盼搔痒止癞般渴望实为痛苦的表面欢乐。悉达多下决心找到从痛苦的生命循环(轮回)中解脱的方法,并引导其他如母有情获得解脱和觉悟。
  二十九岁时,在他父王勉强同意他放弃他的世俗生活后,他成为无家的云游苦行者。他到当时天竺的一些著名贤哲那里并根据他们的法门禅修。在极度的苦行中他在尼连禅河畔静坐了六年。这些探索追求带来了高层次的三摩地、轻安与喜乐,但其中没有一种法门给他带来他想寻求的终极目标:从我执中彻底解脱,因为这些成就里多少残留了一些我执。
  三十五岁时,意识到肉身的苦行并非达到真谛的有效途径,悉达多喝了一些乳糜。滋养了身体后,他来到金刚座,即今日印度比哈尔省的菩提伽耶。在那里,于卫塞(四月或五月)月圆日的前夜,于钵多树(从此被称为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入三摩地。
  黄昏过后,魔王率魔众来到太子面前,竭尽威胁、诱惑之能事,企图阻止他证得正觉。魔军云集,发出电闪雷鸣般的威胁吼叫声,降下兵器雨;貌美胜天仙的魔女来到面前翩翩起舞,企图唤起他的欲念。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心,他安住于慈心定中。兵器雨变成了花雨,所有的魔众象海市蜃楼般消失无余。
  之后初夜分,他入四禅定(bSam gTan gZhi)。初禅是由寻 (rTog)伺(dPyod)到欲界之受的粗恶,从而离开欲界之受,心生喜 (dGa')、乐(bDe)的等持。第二禅是离初禅之寻伺尘浊之法,信相明净而感受喜乐之二受的等持。第三禅是通过行舍、正念和正慧(又作正知)远离二禅之喜乐,然犹存有自地之妙乐的等持。第四禅是以舍清净和念清净而视第三禅为下劣,离脱第三禅定之妙乐,而生不苦不乐受的等持。
  随后,以第四禅得到的彻底宁静、泰然、清明、合适、明净之心,他专注地生起三明。(1)他证得了生死智证明,即以清净天眼了知所有众生变化多端的业因果报、善恶因缘等等无穷详尽的生死相状之智慧。 (2)他证得了宿命智证明,即明白了知自己及其他众生过去无数生中林林总总不同的所作所受等全部细节相状之智慧。(3)接着,在月圆日的初日分,他通过观修和证悟十二缘起之自性从而证得了漏尽智证明。
  在此阶段,他证悟了十二因缘的流转门,即缘(1)无明有(2)行,缘行有(3)识,缘识有(4)名色,缘名色有(5)六入,缘六入有 (6)触,缘触有(7)受,缘受有(8)爱,缘爱有(9)取,缘取有 (10)有,缘有有(11)生、病、(12)老、苦、死。之后他还证悟了此十二因缘的还灭门,即无明灭则行灭,依次类推。
  他证悟了十二因缘的流转门和还灭门中的四圣谛。他见到了何者是无明,何者是无明之因,何者是无明灭,何者是无明灭之道,诸如此类。
  他证悟了四圣谛。(1)他证悟了苦谛,即整个世俗存在全体本质上仅是循环反复之苦。(2)他证悟了集谛,即诸苦的生起是由根本上贪执“我”而起贪嗔痴造业。(3)他证悟了灭谛,即苦灭而入于涅槃觉悟之境界。(4)他证悟了道谛,即依八正道而修行,可超脱苦、集二谛,而证灭谛。
  之后在清晨他入金刚喻定,坚固,没有障碍能摧毁它;稳定,没有概念可以动摇它;一如,万物在其中俱是一味;和周遍,因为它是诸有的真如自性。在一刹那间,他断尽了自己相续中最极微细的障碍,圆满证悟了三明,成为正等正觉的佛。他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坐在那里,说道:
  “今日(吾已)不受后有,
  道已圆满,
  可以无复修习矣!”
  又说: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犹如甘露吾今已证得。”
  在他余生的四十五年中,佛陀无有疲倦地徒步旅行,托钵乞食,日中一食,以慈悲和智慧传授成佛之道并为僧伽(男、女出家众)、信众以及所有他遇到的人和来见他的人服务。在此期间,佛陀为不同的根器传了不同的法门。
  根据佛教中大乘和金刚乘的传统,佛陀不仅宣演了小乘——共同或原始(部派)佛法,还包括摩诃衍那大乘和伐折罗衍那金刚乘。
  佛陀所传的小乘法门被称为三藏,分别是关于出家与在家戒律的《毗奈耶(戒藏)》,关于佛教心理学和行而上学等慧学《阿毗达摩(论藏)》以及关于定学诸多经典的《修多罗(经藏)》。
  佛陀初转法轮宣说四圣谛,阐释了生死轮回以及断生死证涅槃的整个过程。在鹿野苑(今日印度瓦拉纳西附近的萨尔纳特)他首先传给了五比丘。佛陀说:
  “诸比丘,有四圣谛,即苦、集、灭和道。(1)何谓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归纳言之,众苦聚集,五蕴盛苦。此即为苦。(2)何谓集谛?由渴爱而生后有,伴随着强烈的欲望,对各种事物生喜生贪。此即为众苦之因的集。(3)何谓灭谛?灭即彻底从能生后有、与强烈欲望相随并且从各种事物发现、生起或得到完全喜乐的欲与渴爱中完全解脱。(4)何谓道谛?道即八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法果实的获得依赖于修行者个人的努力,佛陀的角色是激励弟子去追求解脱并传授解脱之法。佛陀说:
  “我为汝说解脱法,
  当知解脱随自转。”
  佛法修习的核心是按照适当的律仪而行,通过八正道降伏自心。佛陀说: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如果我们能够调伏自己的意,那我们的言行也就自然会合乎规范,因为意乃是主宰。佛陀说:
  “心意是主宰,由彼领诸行。
  心纯善则言行亦会得欢乐,
  就如影随行般。”
  当我们领会证悟了生命的真谛和我们心的自性,我们将从所有的痛苦中得到解脱。佛陀说:
  “当汝以慧眼观察一切有为法
  乃是无常……苦……无我,……
  汝将不为一切苦所害。
  此即是正确之道!”
  对于大乘弟子,包括人与非人有情,佛陀在天竺王舍城耆阇崛山 (灵鹫山)等诸多地方宣说了“般若”和“如来藏”法门。鉴于广弘大乘法门的时机尚未成熟,大乘佛法当时只传给了有限的弟子。数世纪后,由请持有大乘法的大师将此法门向大众公开弘传,并且有许多法门从其他刹土请回人间。
  大乘的大部分法门是建立在小乘或共同佛教基础上的,但发心与见地有差别。悲心在共同佛法中也是重要的修法,但目的是为了一切如母有情都解脱或担负起利益他人的全部责任而成佛的发心被称为菩提心。以菩提心修习六波罗密是大乘的不共法门。
  在见地方面,空性的概念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在胜义谛或究竟真谛的层面上,一切法皆是空;在俗义谛或相对的层面上,一切显现都是因缘而生,如梦幻泡影。如此这真俗二谛是双运的,它们即是诸法之自性,而毫不相违。空并非断灭或顽空,而是无有真实自性(totalopeness),远离二元思维、名相概念等边,远离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四句。俱生智,即空性以及证悟空性的智慧,同时无碍照见一切。这个智慧也被象征性地用般若佛母——诸佛之源或安住之处来表示。
  在修习方面,大乘佛法行者起初使用他们世俗的心和心所(mental events)作为证悟佛果的方便,随着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入,他们最终得证佛果。佛陀说:
  “已经证得不生不灭(空性)和缘起(双运)的菩萨,
  就象未被云层遮挡的阳光驱散黑暗一样,
  摧毁了无明并证得自然本具(之佛果)。”
  又说:
  “凝念赞绝智慧到彼岸,
  不生不灭虚空之自性,
  各各自明智慧之境界,
  三时佛母尊前皈命礼。”
  以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对金刚乘弟子——异常成熟的人与非人有情,佛陀在邬迪亚那的达尼亚嘎达嘎等诸多地方,现真佛报身相,传了密集金刚、时轮金刚等密法灌顶和开示。数世纪后当因缘时机成熟时,这些法门从其他刹土请回人间并得以广泛弘传。另外,有许多密续是由(诸)佛开启给数量众多的具证大成就者的。
  金刚乘法门不仅仅是口说言教,而且还传递密咒力——俱生智证悟的传承,这传承发生在(上师)灌顶授权弟子进入密续的修学和证悟时。此后弟子护持这个传承的相续,这被称为持守密乘戒律三昧耶。在没有违犯三昧耶戒的前提下,弟子修习生圆二次第。生起次第净除对法、身、心的贪着。在生起次第中,行者努力运心将宇宙、身、心观想为本尊的坛城,虽有显现但自性空,以此来净除生、死、中有之障。圆满次第圆满获得妙力、加持和证悟的悉地。在圆满次第中,将气或能量与心引入中脉,行者证悟并圆满天生本具、远离分别、周遍一切的智慧。密宗修法具有特别的方便来圆满所修,例如:行者以证悟空性与观一切显现为大乐(或大悲)智慧和佛陀三身双运,从而圆满自己的意。密宗修法在一生中即可证得圆满佛果。佛陀说:
  “金刚持的(密宗)法门
  是基于二种次第,
  所谓生起次第
  与圆满次第。”
  又说:
  “空性大悲无二双运
  是谓菩提心。”
  八十岁时,于卫塞月(四月或五月)的月圆日,坐于北天竺拘尸那的娑罗双树下,佛陀对他的追随者说:
  “汝等比丘,吾将入涅槃。不要对此伤心难过。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以免错过这样的机会而后悔。”
  他连问三遍,但大家都沉默无言。随后佛陀解下他身上袈裟的批单,露出他金色的胸膛,再三让在场的大众瞻仰难得一见的佛陀色身。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瞻仰佛陀纯金般的身躯,由此感到入定般的安宁。接着他披好袈裟,作右胁狮子卧,入大般涅槃,得大离苦、究竟寂灭、佛果。佛陀留下自己的色身作为加持以及怀念佛陀出世与传法的源泉。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