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仙与佛的区别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道家天地≌≌ -> 仙与佛的区别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南方炎帝 2013-01-20 16:55

由于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无知与混淆、夸张与附会,许多中国人佛与仙不分,认为仙就是佛,佛就是仙,或者认为印度佛比中华仙高,这些都是谬论。

实际事实是:原来印度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什么呢?就是觉悟印度奴隶社会那套佛教编造的“哲学”的人;仙是长生的人,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一门炼养功夫。说白了,都是人,都是两足虫,只是思想有别,寿命长短不一。

仙,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一种超脱尘世、长生不死并有神功异能的特殊人物。《说文》释云: “ 仙,长生仙去。 ” 《释名·释长幼》云: “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 道教特以修炼成仙为信仰,孜孜追求者代不乏人。葛洪《神仙传》云: “ 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 ” 把仙人的神奇不凡和孤僻性情描写得活灵活现。史传及道书中,留下了一批仙人的传说,信仰者认之为真,不信者斥之为妄。


佛教创立后,吸纳了婆罗门教的“因果轮回”等等说法。本来婆罗门教把佛教及其他教派都称为“外道”。佛教吸纳了外道的称呼,来到中国后,以“内道”自居,驳斥中国的仙为外道凡夫,自以为自己很高明,不屑追求。佛教将婆罗门教的“三道轮回”扩充改编成“六道轮回”,将这些想象的世界污蔑为“六趣众生”,只有佛才远远超出这“六趣”,只有佛才“了脱生死”了。为此,佛教信徒编造了《楞严》一经,将佛教的“六趣”说成七趣,在一般所说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六趣外,加一仙道,达到贬低仙家的目的,又以很“内行”的口吻说有十种仙。经言:此十种仙, “ 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 今深山海岛之中,未闻还有此类仙人隐遁,况小乘佛教教主如来佛尚且80岁衰朽病死(吃死病猪肉拉肚子而死),而大乘佛教教主龙树则出现精神障碍自杀而亡!人类要活百岁也属于人上人,显属无稽之谈。


此姑不论。由于佛教非常执着于自己编造的“理论”(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印度民族的一种求死思想的翻版改造而已,涅槃、业力、轮回等概念并非佛教独创,而是吸收印度土壤的精神毒液后的翻版),受到这类无知思想的迷惑,从骨子里鄙视中国人创立的仙家,认为即使得其道,坚固、不休息,修炼成仙,在佛家看来,亦非“正道”。《楞严》称此类人 “ 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 ” ;又说: “ 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 ” 虽然能 “ 别得生理,寿千万岁 ” ,乃至得神通自在,变化无方,但 “ 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 意思是即使诞寿至千万岁,终归难免一死,不能超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头上安头的自我编造,也就是自己在意识中“画地为牢”,然后又编造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哲学”和见识,超出“六道轮回”)。故修仙炼形,被佛门自认为高明的“高僧”,很“不客气地”斥修仙道者为 “ 守尸鬼 ” 、 “ 落空亡的外道 ” ,他们自认为无生无死,死了还可以再死,所以自己非常高明。事实上,包括印度人如来佛在内,在有生之年,连病魔和衰老都丝毫不能抵抗,死后却被活人认为变成了“巨无霸”,这只是印度无知宗教的一种夸张而已。
地球既有形成,亦必难免坏灭,依附地球而存在的金刚石、黄金,又岂能长存不灭?人的肉身,比起金刚石、黄金,极为危脆,欲图坚固,当然困难。道教曾为此探索、实践数千年,其炼养之学,不可谓不精深博杂,但实践结果,终难拿出延寿千万岁的例证。 上述造佛经的人,被中国的传说所迷惑,以为深山海岛中真有寿命千万岁的仙人,其浅薄夸诞之见识,可见一斑。
印度婆罗门教及佛教等等,向来悲观厌世,将超脱“生死”及享乐的愿望,放在死后,不敢也不可能走从色身、物质中觅永生的路径,而到所谓的自心中寻究生死之源,自净其心,灭所谓“生死之因”。由“智慧”观照,所谓“了生即无生” —— 一旦意识上的、下意识的妄念息灭,即有本来无生的“心性”豁露,此性本不生故不灭,本无缚故无解脱,本无染故亦无净,谓之“无住涅槃 ”。这是一种作茧自缚的观点,非生命的东西,本身也是不生不灭的,无所谓生死。佛教认为他们这样的意识训练就达到“永生”了,究其实质,这是生物的一种精神境界,并非生命,所谓的“了脱生死”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已,地球上的人类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意识。但无论如何搬弄意识,精神境界本身不是一种生命,难怪有人说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佛教教导人“不贪婪”,其实它是最贪婪的  

人生极苦,涅盘最乐,是佛教的中心思想,释迦在世时给徒众们讲的无非是这些道理。
四谛的根本出发点是贪欲,认为一人已得的生命和享受,都是无常不能长保,已得的不能长保,固然是苦,未得的不能取得当然更苦。因为无论出家和在家人都有贪欲,都希望寿命能延长,享受能增进,脱离轮回,实际就是本人得永久保持自己的灵魂,不会因转生为别一人或转生为畜生而迷失本性,处在涅盘中的灵魂安静永生,也就是追求“永死不生”。


据说,得个阿罗汉果,死后便可投生懒汉般的“极乐世界”,不再受生死果报,并有受天人供养的“特权”,很多人出家做僧徒,目的就在贪得这个权利。佛教教导人“不贪婪”,其实它是最贪婪的

富贵人在家纵情享受,只要分出一部分赃物施给佛寺,赃物就叫做净财,得极大的福报。佛经悬有赏格:《上品大戒经校量功德品》云“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至于赃物从迫害千百穷人得来,僧徒是不管的。

《智慧本愿本戒上品经》悬出骇人的高价,可谓贪贪相骗,贪鄙已极。照这个经说“施散佛僧中食塔寺一钱以上,皆二万四千倍报。功多(施钱多)报多,世世贤明,玩好不绝,七祖(本身以前的七辈祖宗)皆得入无量佛国。”贿赂报酬如此优厚,难怪追求佛教的无知者趋之若鹜!


晴空万里 2013-01-31 09:36
见地深细入微,要破解就得了解生命的结构与组成。

瑞和 2013-01-31 22:06
南师是我极为尊重的一位风水师。

不过这一篇确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比如:

1.道教中的大罗金仙,即为佛教中的佛。

2.释迦牟尼早年说小乘,后说大乘佛法,岂能乘他为“小乘教主”?——您已经引用了他的《楞严经》,这就是佛门大乘之经典!

3.关于佛祖生死之事,实在有太多的故事了。佛陀随顺众生,这众生包括魔王。佛陀答应魔王波旬入灭,其中道理,我想恐怕值得深思。

张栋 2013-02-10 21:10
南师是我尊重的一位风水师。
我看了你对仙与佛的论述后,觉得作为风水师的平常心还是不够。
其实佛教进入中国后与道教相互吸收,在一些道教庙宇里也有观音供奉。
以平常心去看仙与佛,因都是教人向善的。

长弓氏 2013-02-11 21:01
回头有空我再思考思考。

各种学说,有容乃大。

我想,各种争议都不成问题。

《金刚经》有一句,可引为大众之修身立命之本:“为利益一切众生故”

有此出发点,不管有多少的对与错,都可以释然!

水云心 2013-02-19 10:52
不管是仙或佛。都有一颗慈悲的心那就是好的。

一指春秋 2013-02-21 21:04
精辟   

天机传人 2013-02-22 18:01
有句说      不得轻慢他法   佛道都有包容,指责互有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这人间的道理 。要不就像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了 暴力征服。还是一句话凡是向善的,为善的都是值得敬重的,境界这东西是需要感悟的,当你也走到了这一步,就会忽然明了。        静   空     松     无                 以至于生不出杂念。今天我就起了杂念争心了。。有待提高,在这里向大家说声抱歉     

那马周鹿 2013-04-18 21:12
还得包容啊

红尘隐士 2013-04-23 19:58
佛家施舍一说,鄙人亦不敢苟同,,,我还听说过我佛慈悲亦惩恶,,,,。佛是慈悲的,佛是劝人向善,行善的

腾龙驾凤 2013-04-27 08:19
一切都是为了“心”!
    

昆仑余脉 2013-05-17 13:02
 
       佛教所谓“觉悟”之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佛主张众生平等。道德老祖李尔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即:有美的观念产生,则同时有丑恶的观念存在。佛法要想得到觉悟,一定要进入无善无恶、不生不灭的境界。同理道亦如是。
如果,学道多年,还在恶这恶那,没有平等之心,离道远矣!周易参同契:“涉水猎雉兔,登山索鱼龙”何异?佛教的天下男人皆吾父,天下女人皆我母,意即要修菩萨心肠。没有慈悲之心决定不能觉悟!(成佛);道祖李尔曰:吾有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学道之人无慈决定不能成大道!这是真理!好自为之吧!你网上大论佛法的好多不是,无非就是想证明你对道的理解程度很高的意思罢了,有点沽名钓誉之嫌哟!这就违反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了;经云:夫惟不争,故无尤。

太上老君养生诀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诲虚脱,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多事即筋脉干急,多机即智慧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体欲常劳,食欲半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泣,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夭。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生籍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东来居士 2013-05-21 12:02
佛教到了中国才有了包容之心,在外国还是比较排外的,还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厉害,不论什么,都能中和了     

非心公 2013-05-22 20:41
  

迷惑 2013-06-01 22:33
我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在民间佛的神教与道教的神混为一谈,甚至觉得佛教比道教更大!佛教之所以能普及全世界,一方面它的宣传力度够大,另一方满足人们内心的空虚和贪婪!死后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就是人们极度贪婪的表现! 而道教讲的是宇宙真理满足不了人们内心的空虚和贪婪,所以就有些人弃道从佛了,比如说达摩在中国的第一弟子本来就是学道教的!

世纪方舟 2013-11-08 09:51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卞某 2013-11-09 12:07
支持本土宗教,反对外道。

卞某 2013-11-09 12:08
佛本是道,接引和准提,这两个叛徒。   

尚友古人 2014-02-13 19:14
對於修佛還是修道個體來說一言概之:道修今生,佛修來世!

蘭若斋 2014-04-27 17:48
人总归要有信仰的

青衫 2014-12-30 22:01
楼主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

张春伟 2015-01-05 09:25
    

灯芯 2015-01-11 12:08
引用
引用第7楼天机传人于2013-02-22 18:01发表的  :
有句说      不得轻慢他法   佛道都有包容,指责互有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这人间的道理 。要不就像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了 暴力征服。还是一句话凡是向善的,为善的都是值得敬重的,境界这东西是需要感悟的,当你也走到了这一步,就会忽然明了。        静   空     松     无                  以至于生不出杂念。今天我就起了杂念争心了。。有待提高,在这里向大家说声抱歉        

龙马吉祥 2015-01-17 22:38
引用
引用第2楼瑞和于2013-01-31 22:06发表的 :
南师是我极为尊重的一位风水师。

不过这一篇确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比如:

.......

赞同瑞和看法 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污蔑佛

黄浩坤 2015-03-08 17:14
太鸡动了

乐易 2015-03-08 22:04
    

金光1 2015-03-11 23:25
道家【动】也  佛家【静】也!

古仔 2016-02-14 23:15
不管是仙或佛。都有一颗慈悲的心那就是好

qxt0627 2016-02-17 16:28
      

天华 2016-03-20 08:43
到了一定的层次,就没有差别了,不敢是佛、天仙还是圣人。

富贵旺家 2016-07-28 16:4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是道,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知人者智,自知者名,心若善渊,用善得善

延福堂 2016-08-13 22:20
不管是仙或佛有一颗慈悲的心那就是好仙好佛。           

万山前行 2017-03-03 15:39
我觉得阿难版主给我的回答更满意:佛是讲解脱的。

九鱼图 2017-03-03 17:10
大道千条,殊途同归。

重复 2017-03-03 19:13
佛是灭魔之方...道是兴善之朮..南少林的开山祖师智广祖师亦谥正觉禅师所悟....我只是做了普宣     

重复 2017-03-03 19:44
唐宪宗元和年间,智广母亲临盆时,其父梦见一持钵之人,故名“梦佛”。十八岁父母亡,福州桃枝山出家。探亲途九鲤湖,请教仙公:“佛道何别?”仙公答:“佛乃破恶之方,道为兴善之术。破恶警世,兴善知本,皆修善人心,普渡众生,济世救民,两者同旨,殊途同归。”于是,疑垒顿开。剃度落发,法号“智广”,潜心钻研,遂得佛理,道行日深。不久,承命嵩山受戒。十五年矢志修行,回仙创宗。

半瓶水 2017-03-25 16:15
佛道本一家,何分你我他!兼修心与善,宇宙化世界!

优钵昙花 2017-07-10 18:28
佛与道的区别:佛修心,道修身。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这个身体本是假象,何来长生?佛教借假修真,心不思恶,不思善,善恶无二。

农闰 2020-08-08 10:54
no   

风陵渡 2021-01-01 20:45
西游记是得道高人写的一本修道的书!


查看完整版本: [-- 仙与佛的区别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